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武陵 《湖南档案》2009,(1):39-40
被誉为湘西北革命摇篮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堂,今称常德市第一中学。1902年创办时名为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与长沙的中路师范、衡阳的南路师范并列为湖南省最早的三大高等师范学堂。在一中左侧玛瑙巷,至今还矗立着百年前老校门的两根石柱。学校的主要创办者熊希龄、湘西风凰人,是被清廷罢官还乡的著名维新人士.辛亥革命后曾担任过民国政府的总理。  相似文献   

2.
义乌市档案馆保存着一张十分珍贵的清末师范文凭.这张带慈禧懿旨的文凭是我国废科举兴学堂后由浙江金华府官立初级师范学堂颁发给首届师范毕业生的,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师范文凭".  相似文献   

3.
辽宁地区近代教育起步较晚,由于政局多变,军政首脑更替频繁,教育经费多被移充军饷,较之南方各省教育状况有很大差距,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师范学堂的设置,更是薄弱环节.据《奉天通志》记载:"光绪三十一年,筹设师范传习所于省城,遴中学成绩之优者取入焉.三月毕业,以充小学教员.此为奉天有师范之嚆矢."也就是说从1905年开始,才有师范教育一说,此后虽又陆续办了简易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后改为奉天两级师范学堂,从而加强了对师资力量的补充,但都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1916年7月,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奉系势力统治了奉天,政局渐趋稳定,财政逐年好转,全省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从查阅档案资料的数据显示,已处于全国各省区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一 国民党右派在常德篡夺革命领导权多次碰钉子之后,气急败坏,处处寻机闹事,终于在1926年4月8日挑起一场两派的械斗,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省立二师事件”.省立二师全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位于常德城北门内玛瑙巷.它的前身是1902年由清朝地方政府在湘西北一些知名人士赞助下创办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湖南公立第二师范学校”,1915年改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5.
国立中央大学(以下简称中大),1928年5月成立于南京。1902年(光绪28年),张之洞创建三江师范学堂于南京。1905年(光绪31年),该校改称两江师范学堂。1911年(宣统3年),两江师范学堂停办。1914年,江宁各省立学校校长贾丰臻等建议筹设高等师范。1915年9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建立。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决议筹建国立大学,经北洋政府国务院通过,设国立东南大学于南京。1921年9月,国立东  相似文献   

6.
正(一)江北师范学堂是晚清江北提督刘永庆于1906年在原江北高等学堂的旧址上创办的,校址在清江浦西门内(今淮阴中学北院),刘永庆自兼学校总办。维新派著名学者、地理学家张相文受聘为教务长,并主持校政。江北师范学堂属于官立初级师范。开办之初,设有最速成科、速成科、本科各一班,后又增设高等预科。宣统元年(1909年),高等预科、最速成科、速成科均停办,专办本科。该年学堂计有本科5班,每班学生40人。  相似文献   

7.
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是旧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它从1906年在直隶保定府创办,1948年底离开南京共43年,迁校6次. 一、初创时期(清末1906年-1912年) 陆大是清末为编练新军的需要创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开始淘汰绿营,改革军制,训练新军.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以德国人为教习;张之洞先后在南京、湖北设立陆军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1902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先后创建了北洋行营特务学堂、武备速成学堂,北洋陆军讲武堂、陆军师范学堂和宪兵、军医、马医、军械、经理各军事专业学堂,以加速培养新军干部及各项专业人才.清政府命兵部会同练兵处参照外国学制拟定新的军事学制,在全国实施.各省大部设立陆军小学学制三年.在北京、西安、武昌、南京各设一所陆军中学学制二年.由练兵处(陆军部)设直辖陆军兵官学堂,学制二年,毕业后分配任初级军官.  相似文献   

8.
清末的切音字(简字)运动不仅是一场文字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志者纷纷编写课本,创办简字学堂、简字官话学堂、官话字母学堂、官话字母师范学堂等。《聊城公立简字义塾课本》刊行于清末,是清末切音字(简字)运动普及教育、启迪民智、救亡图存的重要史料,也是聊城公立简字义塾设立的明证。  相似文献   

9.
1907年,满清政府颁行《女子小学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子教育学制,首次使女子教育获得合法地位。自此之后,中华大地上广设女子教育学堂,甚至不少女性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留学,促进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古都恋情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古都恋情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乡,是著名学者杨昌济的独女。1903年,杨昌济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几年后又留学英国,专攻哲学、伦理学。回国后,他应邀在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第四师范、第一师范等校任教。  相似文献   

11.
王雪娟 《兰台世界》2013,(19):115-116
<正>张宗祥(1882—1965),字阆声,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书法家。张宗祥自幼好读诗书,年仅21岁便考中举人,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浙江高等学堂教书,主授史地课。29岁时,张宗祥殿试及第,被任命为大理院的推事并在清华学堂兼教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宗祥被民国政府任命为教育部中等教育课长,1919年在京师图书馆任主任一职,精心从事古籍整理、补抄、校勘等图书馆发展工  相似文献   

12.
陈延年,安徽怀宁人,1898年出生于安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为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早前在安徽师范学堂附小上小学,后在全皖中学(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前身)学习。他读书  相似文献   

13.
1913年,毛泽东与周世钊考入湖南第四师范。次年,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毛泽东与周世钊仍在同班学习,一直到1918年毕业,他俩情谊甚笃。  相似文献   

14.
<正>夏丏尊(1886—1946),原名夏铸,祖籍浙江上虞,是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出版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夏丏尊从小机敏聪慧,年仅15岁便考中秀才,两年后考入江南地区著名的绍兴学堂。19岁时远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和宏文学院留学。1908年,夏丏尊被浙江两江师范学堂聘为助教,从此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结缘。从1908年踏入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有清朝末年学生刘永翔的两张毕业文凭,这两份毕业文凭包含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以两张毕业文凭为线索,厘清两江师范学堂的办学情况,包括学堂的创建、学制课程和教员师资等,能了解到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的相关背景。两张珍贵的毕业文凭学生刘永翔的两张毕业证书是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最早的毕业文凭,  相似文献   

16.
1931年,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举办湖南国术训练所(设在皇仓湾武圣宫内),杜心五向何键介绍其徒弟万籁声当所长.国术训练所成立后,首先开办第一期男子师范班,招收了50名学生,进行国术训练,培养国术教员.接着又开办了女子师范班,招收了40多名女学生入所训练(原系初中或高中毕业女生),培养女子国术教员.  相似文献   

17.
越铎日报创办于1912年1月,1927年3月停刊,是当时绍兴著名的进步报刊。鲁迅是这个报纸的公开发起人之一,其他两个发起人是陈子英、孙德卿。鲁迅常给这个报纸的副刊写稿,报纸的创刊词也是鲁迅写的。创办越铎日报的经过得从越社说起。1910年9月,鲁迅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到了绍兴府中学堂教书。府中学堂是有革命传统的,徐锡麟担任过副校长,在那里搞过革命活动。府中学堂国文教师陈去病,是革命文学团体南  相似文献   

18.
王征 《黑龙江档案》2012,(2):148-148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也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女革命家。1907年2月,秋瑾接办了由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的大通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19.
夏在伯(1893-1960年),号明服,字益生,桃江县武潭镇石桥老屋村人。1909年考入益阳龙洲高小,毕业后于1913年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班,与毛泽东同班。1914年春,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夏在伯与毛泽东编在第八班。  相似文献   

20.
梁鼎芬一生中多年掌教书院,先后主讲端溪、广雅书院,任两湖书院监督、两湖师范学堂监督,他极力倡导书院藏书,是书院藏书的忠实践行者。论文介绍了梁鼎芬致力于书院藏书的生平事迹,并分析了其推行的书院藏书之量大、面广、制度完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