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起点在一问     
乘着新课改的强劲东风,济南市历下区实验小学“足迹式评价”、“尝试教学”、“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等实验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他们潜心研究、认真实践的心血。而今天,作为上述课题实验基地的历下实验小学又向与会专家和全区教师们献上了他们辛勤探索的结晶——观摩  相似文献   

2.
8月的齐鲁大地秋风送爽,8月的泰安城鸟语花香。8月15日-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代表齐集泰山脚下,就全国中小学“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全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邱学华、王敏勤两位先生就新课改与“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的相关问题作了专题报告。济南大学的韩振来教授和临沂师范学院的李红婷教授也亲临大会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八月的雒坊,绿树成阴,百花争艳;八月的鸢都,晴空万里,骄阳似火。来自山东、江苏、安徽、山西、湖北等省市的400余名代表齐集这里,就中小学新课改与“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邱学华、王沛忠等同志就国际、国内新课改、新理论与“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比较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们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夏友杰等“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实验发起人就该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验的渊源与现状的介绍,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反响与沉思,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春夏之交.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济阳县济北小学在黄河之演的济阳县城拔地而起。三年之后,这所拥有105名教职工、48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的“大小学”已经“人满为患”,远远不能满足家长们“塞学生”的要求了。于是,学校领导不得不“痛下决心”,决定再扩展18个班,以满足来自兄弟地市、来自济南市区、来自县属各乡镇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愿。而在这三年当中,学校先后承担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实验”“古诗文诵读研究”等十几项国家、省市级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5.
“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于一体。这里的“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分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和学习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别要求,分层指导。这里的探索是指合作学习,自主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山东教育》杂志2001年11期上登出后,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专门设立研究部对其进行研究。其后又被列为山东省人文科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济南、淄博、泰安、潍坊、临沂等地的学校不仅在中学数学、语文、物理、化学中进行了实验,而且在小学数学、语文中进行了实验。为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了解该实验,也为了规范该实验,今特将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出来,并附上几节教学片断,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研论坛》2010,(8):F0004-F0004
由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部.中国“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会、《中国教师》杂志社主办.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教育局、济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和济阳县济北小学联合承办的“令国第十届中小学新课改研讨。讲说课观摩示范展示暨‘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原则和能力培养问题在2001年的《山东教育》杂志上连续刊登以后,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反响。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专门设立了研究部门对其进行研究。去年它又被列为山东省人文科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泰安、临沂、潍坊、淄博、济南的数百所学校也对此进行了实验。为了和广大实验教师探讨该课题的有关问题,本刊将陆续刊发该实验所强调的十大能力,请大家研讨、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祥云县城南社区完全小学本着“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的理念,聚焦课改,关注新课程,并积极稳妥地走进新课程。一、切实开展培训,努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是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并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又强调指出;“创新意识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教育。如何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1在实验预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实验预习是完成实验的基础,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此开始培养。以往的预习总是要求学生看一遍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甚至有的学生连实验结果也照书抄写。这样的预习固然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但只能依样画葫芦。如果能在预习中…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是我校创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的攻坚年 ,在硬件达标、软件合格的基础上 ,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三年来 ,课题组成员及课题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方案 ,反复实验 ,认真总结 ,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情趣 ,发展学生个性 ,诱导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参与 ,自由发挥 ,主动思维 ,独立见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学校课题研究组通过长期探索 ,初步形成了适合小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创新教学模…  相似文献   

12.
意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任何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验,都把学生意识的培养当作重要问题加以处理。那么,在“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数学教改实验中,我们怎样认识学生意识培养的意义,培养哪些意识和怎样培养这些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金风送爽,春华秋实。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济南市机场小学举行了“分层探索”实验研讨活动。省、市、区各级领导及济南市槐荫区各学校的精英们汇聚在鲜花盛开的校园里,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探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各地  相似文献   

14.
“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实验是“山东省人文科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该实验的有关理论在本刊发表后,在国内引起广泛反响:中国教育学会的有关部门专门设立部室对其进行专项研究,济南大学、临沂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也为其设立了研究部门,全国上千所中小学对其进行设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许多一线老师纷纷来函来电对该实验及小学数学常规实验的有关问题进行咨询。为了和广大一线老师一起更好地规范小学数学教学实验,本刊特约省内外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一线老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5.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索创新三方面入手,探索出“自主-合作-创新”三堆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6.
果明 《小学语文》2010,(11):64-64
2010年9月29日,“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历练”研讨交流活动在北京小学进行。本次活动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子课题“追求真实、灵动、实效的语文课堂”的研究活动之一。来自北京市以及周边省市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六百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7.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在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设计探索性问题,或者布置操作实验性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苏霍姆琳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是采用创新探索型实验课程替代传统的实验课程。本文着重分析了教师、学生和企业这三种不同的创新探索型实验课程课题来源,以及各种不同的课题来源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程序探索教学实验的假设是 :程序探索教学可能会循序渐进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程序探索教学依据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制定总体教学程序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扶、引、放”三个层次设计具体的教学程序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辟有效途径 ,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活动 ,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论证了假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黄海涛 《当代教育科学》2007,(11):F0002-F0002,F0004
2007年5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山东省教育厅承办的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教育开题暨中国教育学会创新教育实验区启动大会在山东潍坊市隆重召开。来自山东省10个市、25个实验县(市、区)领导、125个实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