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届新闻函授教学之初,我们就新闻写作学习,向广大学友提出了一个共同“攻坚”的课题,即向新闻的“新”字挑战。那么,一年来在函授中心老师与学友共同努力下进行情况怎样呢?这里,作一些必要的回顾。挑战“新”字缘由第十届学员与历届学员一样,往往带着一种困惑和希望参加新闻函授的。在以往的岁月里,他们中间不少人写过不少稿件,十篇,二十篇,乃至上百篇,然而,都与报刊无缘,屡投不中。正如学友范从林说的那样,虽然“春花无数”,到头来“秋实无多”。为此,许多人陷入茫然、仿惶、失落状态。第十届新闻函授招生,在他们心目…  相似文献   

2.
我是济南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政治部新闻报道员,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1届、13届函授学员。去年。在函授中心全体师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荣幸地被评为第13届优秀函授学员,年上稿量有近百篇之多,仅中央级稿件就被报纸、杂志、电台用稿32篇,荣立了三等功,被军区前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三等奖,被军区直工部评为先进新闻工作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报第六届新闻函授的学习,从今年1月开始,正式开课了。虽然我们已经办了五届,走过了一段道路,但是,每当新的学期开始,面对数以千计的学员,我们的心情仍然不免十分激动。五年的肘;和不算太长,弹指一挥间。可是,从函授教学来看,这段时间又确实很丰富。我们是从无到有,几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在报社党委领导下,报社编辑部的支持7,经过一番颇为艰苦的努力,终于积累了一些经验,使函授教学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每当我们想到历届学员累计计算已接近3万人,读到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学员来信来稿,尤其是一些学员的稿…  相似文献   

4.
每届函授到了年底,我们与学员互道一声“再见”之后,彼此便中断了教学联系。学员们辛辛苦苦“修行”了一年,究竟学到了一点对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东西没有;如果是搞新闻工作,经过一年函授基础教学,是否有助于尽快上路?这些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纵然我们很想了解函授教学以后的效果,也苦于无门。凑巧,夏华民为我们提供了~次互相沟通的机会。夏华民是第9届函授的优秀学员。因为他是1997年4月报名的,到年底还不够门个月,所以按照规定,1998年4月以前,他写的新闻习作,教务处仍然要负责处理。在元旦期间,地捕捉到一个线索,于是立即进…  相似文献   

5.
近日,驻疆某团被新疆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团”。这是该团坚持参加军报几届新闻函授结的硕果。该团地处偏远的大西北边陲。为丰富和提高官兵精神生活,树立官兵军营成才意识,部队从解放军报第三届新闻函授开始到第十四届,已连续多年组织官兵报名学习。先后有15人次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人荣立二等功,51人次被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评为优秀学员,或被师团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8人退伍后,相继被报社聘为专职记者。2003年,该团有7名函授学员在《军事记者》上稿。由此,团队由机关到基层,出现了群众性“练笔热潮”。仅去年,…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说过,一年一届的新闻函授学习班,好比是小学一年级,是新闻专业的基础课、启蒙课。年年办函授,年年是一年级。十年来,我们函授教学的基本教材,虽然作过几次增删,但基本框架和章节没有大变;教学方法每年虽然略有变化,但基本上大同小异。所以,我们经常对学员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意思是,上了一届函授,弄懂了新闻ABC,跨进了新闻的门槛,学员们就可以放“单飞”了。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一年的函授学习,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帮助。假如你有机会进入新闻专业的行列,有一年函授“垫底”,也有…  相似文献   

7.
我的妈妈叫张燕,是一名下岗军属。在下岗的那段日子里,她整天闷闷不乐,为这我也曾为妈妈偷偷抹过几次眼泪。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在翻阅一堆旧报纸时看到一则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招收第九届学员的广告。妈妈想与其在家呆着没事干,不如学学写新闻。于是她大胆地报了名,成为军报十届新闻函授中心的一名学员。很快妈妈便收到函授中心寄来的3本教材和一个学员实习采访证。“哈哈,妈妈也成新闻记者喽!”我和妹妹高兴地说。从此,妈妈就开始了一年的苦读。白天妈妈除了要为一家4口准备好饭菜,还要洗衣、擦地、外出采购,只有晚上才…  相似文献   

8.
当1998年的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新闻函授中心也跨入第10个年头。在第十届学员开学之际,我谨代表解放军报社和新闻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内外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问候!我们的新闻函授中心,以帮助军内外基层单位培养新闻报道骨干,为新闻写作爱好者成才铺路架桥为办学宗旨。举办九届以来,先后有42000多名学员参加了函授学习,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今年是函授中心创办10周年,函授中心教务处的同志根据近明年的教学经验,组织一些教学人员和老新闻工作者编写了一套(新闻写作自学丛书》,共7册,…  相似文献   

9.
送别了第九届学员,迎来了第十届学员,于是一个鲜明的数字又在我们脑海里震荡起来:十年,我们办函授已经十年了!时光是无情的情人,不管你怎样留恋它,它总是不管不顾地严格地按照自己的规律,从你身边溜走了。十年,说起来似乎并不算短,回顾起来,却又觉得只是那么一瞬间。1989年,经总政审批同意,在军报党委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已经从工作岗位上走下来的一批老编辑老记者和在职的编辑、记者一起,着手筹办新闻函授中心。那时候,我们有句口头禅,说是年近(或者是年逾)花甲,开始再当小学生,同学员们一起,重新从新闻的ABC学起。…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五届新闻函授学员,我想谈些自己的学习体会,一则汇报给老师,请予讲评;另外也可供新学友参考。我的最主要的体会是,参加函授既可学“作文”,更可学如何“做人”。即使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有些学员函授期间在写作匕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但在如何“做人”上却有一定的提高。函授一年的成绩告诉我,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缺了认真和吃苦的精神都是不行的。我去年3月份插班函授至11月,其间在全国级报刊发表3篇稿件(两篇杂文,一篇消息);在徐州矿工报社主办的“学丽平双拥杯”征文中,还获得优胜奖,作品被结集出版;在省地市级报…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我们引为高兴的是,第九届学员和我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切磋,共同提高,顺利地完成新闻函授教学,在这个世纪之交留下一份圆满答卷。针对新闻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函授中心从创办之日起,就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到历届教学的全过程。近十年的实践反复证明,这样做,真正把握了新闻教学之本,拓宽了新闻成才之路。今年3月份,我们看到新闻函授教学,出现了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好现象:许多学员经过前一阶段学习悟出保证学有成效的诀窍,即既重视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实行两手抓。我们认为,这是抓住了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春去冬来又一年。在第六届函授学习结业之前,我们要求学员回顾并总结一年学习的情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也帮助我们改进教学。学员们十分踊跃地寄来了大量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细细阅读这些一年含辛茹苦的心血结晶,我们的心情也极不平静:许多学员迅速跨进了新闻这道大门槛,写下了大量的作业,其中有不少较好的新闻作品,有的被报纸刊登,有的被电台采用,实现了稿件见报“零”的突破。我们愉快地分享着学员们丰收的喜悦;有的学员,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学业不够理想,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我们沉重地分担着学员们“欠收”的苦恼。…  相似文献   

13.
向困难挑战     
刚刚送走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七届学员,现在又来迎接第八届函授学员。我们的函授中心已经办到第八个年头了。时光流逝,八年的时间不算太短,可是,我们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却依然像刚刚着手创办函授时一样,始终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生怕把这件事办坏了,对不起领导的委托,辜负了学员们的信任。我们总在努力试着作些改进,帮助热心学习的学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多地掌握一些新闻采写的知识和能力。不错,过去的七年里,在我们这个函授中心学习结业的学员已有三万多人,他们中济身于新闻战线,并且已经卓有成绩的人,也可以开列出一个…  相似文献   

14.
我是济南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政治部的新闻报道员,也是解放军报函授中心第11届新闻函授学员。3年来,我共在各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5.
作为《解放军报》的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和忠实读者,我从1999年初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至今,已有近400篇稿件被报纸、杂志、电台采用,其中12篇稿件还获了奖,个人也因此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从一名函授学员成长为一名新闻报道骨干,我的切身体会是:《军事记者》是我成功的指路明灯。11年前,一心要做“天之骄子”的我高考落了榜,在经过失意和彷徨的“黑色七月”之后的那个冬天,一脸稚气的我,带着出人头地的鸿鹄之志,跨入军营,开始了我追梦的征程。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像我想象的幸运平坦,考学、提干的机会均遭失败。当年9月底,组织上出于对我的关…  相似文献   

16.
函授之页     
《军事记者》2004,(2):66-66
函授学员生活为参加军报新闻函授的新战士开绿灯本刊讯许军报道:连日来,南疆军区某部新兵营新兵报名参加军报第14期新闻函授学习的热情一浪高于一浪。这是该部鼓励新战士走新闻成才之路,为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新战士一路开绿灯带来的效果。该部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每年都是南疆军区的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为营造群众性写稿氛围,使新闻报道工作后继有人,保持新闻报道工作的优势地位,他们狠抓了新战士的新闻函授学习工作,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新战士报名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4期学员招生简章一到,他们就复印下…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新闻函授学院请我给学员们讲新闻采访。面授课后,五六个工人学员围住我议论不休。“我们厂没有什么好写的。”“好象新闻都发生在人家单位!”报社每次召开全体驻外记者会议,总有些人抱怨:“他们(指高产记者)真幸运,那里总有写不完的新闻。我们驻在地不行,工作平平常常,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12个月的函授学习,解放军报第12届新闻函授班即将结束。这期函授学员,从分布上看,覆盖面很广,大部分是驻全国(除台湾省外)32个省、市、自治区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基层官兵以及一些军队院校学员,还有少量地方学员。从年龄结构上看,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80岁的老人。这反映了函授学员们对军报函授的信任和重视。这对我们函授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来说也是鼓励和鞭策。我们感谢广大学员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从阅读学员习作和来信中看,他们的学习是认真的。学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特别是地处…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是军报函授第五、六届的忠实学员。一年多来,我从一名对新闻报道一窍不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合格报道骨干,深感是函授中心这些不见面的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帮助。初学新闻写作时,时常遇到无从下笔的困境,每逢这时,《新闻与成才》都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从中得到启发,诱发生产新闻敏感,那种顿开茅塞、豁然开朗的高兴劲就甭提了。1993年以来,我已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96篇。为此,我打,加B里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我们商议把近五年来的《新闻与成才》中“我的第一篇”、“编辑说稿…  相似文献   

20.
第六届新闻函授学习即将结束了,在学期终了的时候,我们愿意向学员们说几句临别赠言: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养成自觉练笔的好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能力。练笔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务处根据函授教学的特点,近两年多是采用新闻习作竞赛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员增强练笔的自觉性,培养练笔的好习惯,锻炼和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这个办法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六届函授学习期间,我们组织了一次新闻习作竞赛。竞赛统一命题为“欢度春节”(统一命题是为了便于对习作进行比较和筛选。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