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北魏时期的世俗石刻线画艺术,属于陵墓装饰雕塑艺术的一种形态,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其内容纷繁,具有明确的绘画目的和创作意识。通过线这种单纯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艺术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具有显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2003年四川南部地区泸县境内石室墓葬中发掘出大量南宋时期的花鸟兽石刻浮雕画像,其中花卉雕刻内容有:莲花、菊花等;鸟类有:双凤、双孔雀等;兽类有:狮、鹿等(图1)。这些石刻浮雕画像表现内容丰富、雕刻精美、艺术风格独特,体现了南宋时期川南泸县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汉代石棺画像是集文学、历史、绘画、雕刻、书法等各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文物局收藏的石棺画像居我国首位,每一副石棺都运用了叙事空间、叙事视角等独特的叙事手法。解读05号石棺画像上所蕴含的叙事意义具有典型性,同时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出土的宋金时代的壁画墓和画像石棺上,多有“二十四孝”的内容, 其中题作“王武子妻”、“刘明达”的两幅画像至今未得其解。“王武子妻”的图见于洛阳张君石棺、洛阳十三秀才石棺、河南巩县石棺、山西永济石棺、山西长子县百哲壁画墓、山西沁源县正中壁画墓、山西闻喜县小罗庄1、2号砖雕墓。“刘明达”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沈睿文著《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于2019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别对吉美博物馆所藏石重床、天水石马坪石棺床、北周史君石堂、安伽墓、青州傅家画像石、Miho美术馆石棺床、安菩墓、太原金胜村唐墓等极具代表性的材料进行综合研究,新甄辨出太原金胜村唐墓以及固原南塬等墓葬中的粟特、祆教元素,阐释了中古中国粟特裔祆教徒丧葬的多样性、多元化及  相似文献   

6.
泥金线画是一门闽南人的老手艺,见证着闽台同祖同宗的渊源关系。如今,泥金线画的传承陷入了困境。教师结合泥金线画(祖宗画像)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教学实践来讲述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传承这一技艺,并以此丰富学校的美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行业博物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兴起的一种新的类型的专题博物馆,近两三年发展如火如荼.荆门目前建有两个行业类博物馆,一个是油菜博物馆,一个是蜜蜂博物馆,但经调查,荆门行业博物馆资源还有农耕文化资源、漳河水利资源、古民居资源、石碑石刻艺术资源等,因此,荆门应从现有特色资源出发,努力规划建设中国农谷农耕文化博物馆、漳河水利博物馆、荆门古民居博物馆、荆门石碑石刻艺术博物馆等,以此引导和发展荆门地区的行业博物馆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乡市解放初期曾为平原省省会所在地,当时,平原省文管会收集了众多的文物,许多珍品皆荟萃于此,其中石刻的精华共达百余块。它们的来源包括了现在的冀南、鲁西、晋东南和整个豫北地区。这些石刻,时代上迄北魏,下至明清,内容上包括了石刻造像、造像碑、墓志、石棺铭和碑帖等,大多具有极高史料价值或艺术价值。对我国的历史、佛教史以及文物断代等研  相似文献   

9.
南朝的《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刘宋元嘉二年石刻画像内容〔日〕吉村怜著贺小萍译(一)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许多石佛像,为研究南朝美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刘宋元嘉二年(425年)的石刻画像,因其有南朝最早的纪年而特别引人瞩目。图版6是刊登在《成都万佛寺...  相似文献   

10.
夏日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6月4日,5日,景舜逸老师带领全体学生来到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书法常识,学习一门碑帖的捶拓技能。  相似文献   

11.
洛阳龙门石窟造像凝聚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经典,达到了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及其造型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造型艺术应用价值的剖析,挖掘其在洛阳唐三彩造型设计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而从中汲取其造型艺术的精华元素,改变洛阳唐三彩造型单一的局面,推动洛阳唐三彩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以画像砖石为代表的汉画像艺术,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汉代人生产、生活的多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的哲学观、社会意识等,可谓无所不包。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言:"这些石刻画像(指汉画像石)假如把它们  相似文献   

13.
供养人画像与石窟段文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讲演稿)敦煌壁画分七类:佛像画、佛经故事画、传统神话题材、经变画、佛教史迹画、装饰图案、供养人画像。这次学术讲演只讲石窟与供养人画像的关系。供养人即出资开窟塑像画壁画的功德主,洞窟完成之后,功德主的形像一...  相似文献   

14.
<正> 史前时期,也就是意符文字时期,流传至今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有些神话,可能并不是神话,而是用意符文字记录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意符文字发展为单音字后,对原意符文字的字形、涵意分别记录,年远代湮之后,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按照意符文字的抽象表意特征,破译几个并非神话的神话的历史内涵。 《帝王世纪》等古籍记载:伏羲、女娲的长相都是“人首蛇身”。山东嘉祥汉代武梁祠石刻画像中,伏羲、女娲合为一图,上半身是男、女两个人,下半身是两条互相缠绕的蛇(附图一)。四川新津宝子山出土汉代石棺画像与此相似(附图二)。而古籍记载他们功绩的传说是:伏羲氏初创书契,画八卦,制骊皮嫁娶之礼;女娲氏抟黄土做人。  相似文献   

15.
唐元和十年(815)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所撰《柳州路文宣王庙碑》,(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立,今称《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是国内现存最早收录柳宗元石刻画像和柳宗元修复文宣王庙全过程的石刻。  相似文献   

16.
说“蛇”     
声声爆竹送金龙,户户桃符迎玉蛇。农历己巳是蛇年。蛇或讲蛇神在世界范围里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常见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著名的大神女娲、伏羲均是人首蛇身。《艺文类聚》卷二引《帝王世纪》有“庖羲氏……蛇身人首”“女娲氏”……亦蛇身人首”的说法。我们从武梁祠石室画像和东汉石刻画像等材料中也可以看到,女娲、伏羲都被刻画成人首蛇身的神。还有共工,《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引《归藏·启筮篇》说“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山海经》中的轩辕、雷神、烛龙、窫窳等山神也都呈人面蛇身的形状。  相似文献   

17.
四川发现的汉代雕塑艺术主要有人物、动植物、建筑及交通工具等的模型雕塑、画像砖石和石棺画僳等,这是作品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等,反映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艺术特点,表现了汉代巴蜀地区的社会现实和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周末下午,趁着好天气,我们慕名来到温州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一位很有趣的“猫馆长”发起了一场追寻文化的特色活动,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来参加这场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石刻盛宴。我们一到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就被它与众不同的外墙所吸引:墙体基本是由青石垒成,显得古朴又庄重;青石墙面还嵌入各种造型的石刻,有残缺的石刻大马,有可以供人坐的石槽,还有可爱的小石狮……我忍不住坐到一座石刻大槽上,抚摸着粗糙的石槽,历史就向我扑面涌来。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师范大学四十周年校庆之际,隆重推出了“邵兴国砖刻艺术展”,校内及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大成功。《河南师大报》、《新乡晚报》、《河南日报》、《中国青年报》都相继对此作了报道,肯定了其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及其经济价值。邵兴国酷爱艺术,对书法、篆刻、绘画、雕塑等有很深造诣。他曾到万里长城、北京四合院、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南阳汉画像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等处实地考察,他精研古陶纹、甲骨文、青铜器、古钱币和秦汉瓦当,还迷恋上了民间艺术、戏曲脸谱和古今中外建筑装饰艺术,这些为他的砖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是一部留在石头上的绘画,它展示了汉代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其表现手法以线为主,结合浅浮雕的形式,用圆、方、三角形等形态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大胆的概括与重构,风格简约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