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杨桃》(五年制第六册)有一个统领全文的文眼——老老实实。抓住这个文眼组织教学,既能扣住文章的中心,又有利于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文章中三位主要人物的言行把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画杨桃》是篇新选课文,通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不同反应的叙述,揭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教学时,可以紧扣“笑”字,引导学生去深入领悟。首先,由“哈哈大笑”理解照实绘画与“想当然”的矛盾。“我”遵照父亲的叮嘱,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根据眼中所见的样子准确地画出了杨桃,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  相似文献   

3.
《画杨桃》一文通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不同反应的叙述,揭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教学时,可紧扣“笑”字,引导学生深入领悟。 首先,由“哈哈大笑”理解照实绘画与“想当然”的矛盾。“我”遵照父亲的叮嘱,在图画  相似文献   

4.
(画杨桃)一文讲的是“我”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说明我们做事或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的科学道理。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学文的过程中领悟这一道理。围绕这一重点。我们采用直观实践、学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悟理解这一哲理。  相似文献   

5.
文泽芝 《湖南教育》2003,(11):37-37
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教学时,抓住题目的中心词———题眼。例如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甲”字就是“居首位的,第一”的意思。由“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出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让学生具体感受它们的美,最后可获得清晰的感受:桂林的山水确实天下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抓住“文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在文章中常常能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熟读“文眼”所藏的段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扩展开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6.
画杨桃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 ,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巧妙地引入课文学习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读书 ,这是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的有效做法。在教学中 ,我注重对学生激疑引思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 ,自悟自得 ,从而提高读书效率。紧扣“题眼” ,整体感知。“题眼”是文章灵魂的窗口。我们若能透过这一窗口 ,突破开去 ,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 ,教师可以紧紧扣住题眼“珍贵” ,设问 :“珍贵”是什么意思 ?几捆教科书为什么那么“珍贵” ?紧接着引导学生读文…  相似文献   

8.
“从中心句切入法”是中心阅读法中的一种。就是从中心句入手 ,层层推进 ,串联全篇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重点突出 ,能让学生深入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脾益 ,基于这一点认识 ,我是这样教学《落花生》一文的。一、默读课文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并引导学生理解句意。本课的中心句是 :“那么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句中关键的词语是“体面”。“体面”的意思是表面的虚荣和漂亮。因此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就是没有用的人。全句的意思是 :人要…  相似文献   

9.
一、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传统的英语课重点讲解“词———句———文———法”,将一篇完整、丰富、有情节的文章和饶有趣味的故事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文章缺乏整体理解,更谈不上学语言所需的“语感”的培养。当然英语课不是不要...  相似文献   

10.
在《画杨桃》一课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教诲”一词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说说父亲和老师是怎样教诲我的?生认真读课文后交流)生 :父亲经常叮嘱我 :“你看见一件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生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师 :是啊 ,文中父亲和老师教导我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同学们 ,平时你们的长辈对你们说过类似的话吗?生 :我爷爷常对我…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或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语文教学与此类似.要想“极省俭”地提炼出文章的精髓.就要学会巧妙地抓住文章的“眼”。文章的“眼”在哪儿?以散文的导读为例.应是指抓好文章的“课眼”、“文眼”以及“字眼”。  相似文献   

12.
阅读文章有“文眼”,审题立意有“题眼”,探究课文有“课眼”。原因是:紧扣“文眼”提挈全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文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眼提挈全文,从而领悟文章的中心。例如,指导学生预习《珍贵的教科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以“文眼”——“珍贵”为导向,认真阅读四段课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题。预习中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时,抓住盼书,暗示“珍贵”。引导学生感知:战争年  相似文献   

13.
“文眼”,其实就是课文中的点睛之词或语句,是理解和领会文章的关键。捕捉到了文章的文眼,会收到“契领而顿,百皱皆顺”的效果。那么如何捕捉“文眼”呢 ?  一、从文章的开头捕捉“文眼”   许多文章往往篇首就开宗明义,点题明理,教师若以此为诱导点,提出问题,学生便会很快随之进入文章的境界,明了文章的思想内涵,的确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高粱情》开头:“高粱在我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其实,“神圣的地位”便是全文的文眼,“高粱在我心里为什么会有神圣的地位:”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恰到好处地交给学生读书的“钥匙”,学生就能够较好较快地深入领悟到所读文章的内涵,学到读写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获得事半而功倍的学习效果。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通过文章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好的文章都有“文眼”,抓“文眼”就是教师所要交给学生阅读文章“钥匙”。它能使学生提纲挈领,沿波讨源,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5.
唐耿雄 《湖南教育》2005,(15):32-32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说文章写好后不要怕修改,越改会越好。凡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自己改和别人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示范批改。这一方法是教师当众就某一篇作文进行公开批改,以示范例。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并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再进行集体修改,使学生明白修改文章的目的、方向、内容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修改文…  相似文献   

16.
“文眼”是文章的精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准“文眼”,学生就找到开启课文之“门”的钥匙。那么文章的“文眼”又在何处呢 ?  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标题上。这种情况一般在议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类课文的标题往往就是作者的主张,也是全文的论点和中心所在。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唐的《作家要锻炼自己的语言》等,其文眼就体现在课文的标题上。   二是体现在文章的起始句或起始段中。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在抒情散文、议论文等文体当中。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文章定…  相似文献   

17.
高伟 《师道》2011,(5):36-3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一句妇孺皆知、人们耳熟能详的充满古老智慧的格言。长久以来,人们用这句话来教育孩子要以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人、求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哗众取宠。然而,问题并不仅仅止于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则蕴藏着中国教育哲学的精神,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教育哲学体用一源、明体达用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8.
[课例简析]《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记叙“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不同反应,揭示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平凡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老师说的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教学时应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并以此为线索组织教学,以老师的话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师生的三次对话为次重点.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探讨”的导学方法,放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去领悟文中所含的道理,同时加强学生听、说、读、写和思维、判断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板书设计的内在依据,也就是制定教案过程中设计板书的指导思想。我认为应依据以下几点来设计板书: (一)明确的目的性中学语文教学是以各自独立成篇的文章为单位进行的,每篇课文或每课时的教学目的,都应该是明确的,切合实际的。由于课文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特长的不同,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同一课文的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法,但不管什么教法,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中,板书与讲述既要紧密结合,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配合讲述的需要,也才可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概括的准确性板书设计既然是课文的“文眼”,就要在设计中精心画“眼”,画出“眼神”来。所谓概括的准确性,就是要在板书设计中,充分体现课文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实际可能接受的知识的结  相似文献   

20.
记得宋代有一位画家这样说过: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意思就是,画山不要把山顶画出来,只要画出云霞缭绕的山腰,足可想象其高;画水不要把源头源尾画出来,只要画得弯弯曲曲不见尽头,足可想象其长。同样道理,我们在写作时,不要怕人不懂,把话说尽了,使文章“言尽意尽,全无余味”,而应“引而不发”地留点“空白”,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这就是写作上的“空白”艺术。由此想到我们有些同学写作文时,喜欢似竹筒子倒豆,把什么都抖出来,写得太“满”,太详尽,直露无余。这样的文章,写得很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