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角和平行线,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直角,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角、垂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其面积的计算。这部分教材的特点有四:一、比较系统地学习几何初步知识;二、适当抽象概括出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部编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认识与度量”。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认识角及其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教学过程: (一)宣布新课今天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学习第一节——角。 (二)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4.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属于概念性知识,又是几何教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是在已有的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还是今后学习垂线、平行线和进一步认识角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归纳出角的概念。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概念,并能根据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2.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能按三角形的边或角给三角形分类;能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内作高;能按要求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判断一简单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35~36页《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坦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相似文献   

7.
几何初步知识一、双基训练提要1.认识线和角,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射线;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弄清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如表1)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的概念及其特征,能够应用公式进行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如表2)二...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通用教材相比,删去了“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把“三角形的内角和”改为选学内容,增加了操作和作图的内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系统地教学。有些几何图形虽然在低年级出现过,但是大都属直观描述,本单元在以前教学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新内容,加强图  相似文献   

9.
暑假组织教师进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提前准备了几节观摩课,其中有个教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这部分内容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了较大改变,过去是先教学直线,再在直线的基础上教学射线和线段,考虑到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直线的原型, 所以在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就改为先教学线段,再教学直线、射线,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角的认识。在本节内容之前已在二年级上册安排了线段的初步认识和角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意图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属于概念性知识,又是几何教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是在已有的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还是今后学习垂线、平行线和进一步认识角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归纳出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突出过程性,使学生亲身体验经历过程,再用语言描述概念。通过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丽双 《天津教育》2003,(12):42-43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节。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直线、线段、射线等概念,并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今后学习垂直和平行,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由于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对角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尤其是直角,见到的很多,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对于平角这个概念,学生认识起来比较困难,有时会产生困惑,认为这是一条直线而不是角。对于钝角这一概念———大于90°小于180°,对后一个要素容易忽略。根据课本内容、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线和角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垂直和平行是认识几何图形特征的基本概念,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3.
竞赛活动辅导(六)平面图形傅安高(新余市马洪中学)一基础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平面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线、垂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梯形、圆、扇形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简单性质(略)。掌握了有关图形的长度、面积的...  相似文献   

14.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包括直线、线段、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其周长的计算等内容。这部份内容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建立空间观念比较困难,因此在复习中,要尽量利用直观,联系实际,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有关的概念。一、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概念本单元的有关概念都是描述性的,复习时应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再现几何图形的形象,牢固掌握有关知识。 1.画一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作图的方法,使用简单的作图工具画出直线、线段、角等简单  相似文献   

15.
为帮助学生搞好毕业前的数学总复习,我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1.知识归类,形成网络。例如,复习几何初步知识时,教师先从“点”出发,引导学生弄清“三线”——直线、线段、射线,又从直线引出“垂线、平行线”,从射线引出“角”概念和角的分类,从线段引出“面”的概念——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含扇形、环形);最后从面出发引出“体”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堤坝体、圆柱和圆锥。这样,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几何初步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认识射线,知道射线只有一个端点。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能根据角的定义画角。5.掌握角的表示方法。6.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徐占文王淑宏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2章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思路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属于概念性知识,是几何教学的一部分,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已具有线段和角的初步知识,本课是以后学习垂线、平行线和进一步认识角的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归纳出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突出过程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其过程,再使其用语言描述概念。通过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分析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中《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学习,对等腰三角形已有了初步认识,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腰、底、底角,顶角等概念,并且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掌握了等腰三角形部分特征.本节课是在全等和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探究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也是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还是说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本节  相似文献   

20.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