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年级的语文课。教师刚把一张有关骆宾王诗《鹅》的意境图挂到黑板上,正打算给大家朗读课文时,却见不少孩子已经拿着蜡笔给课文插图上的鹅涂着各种颜色了。她灵机一动,立刻改变了主意,亲切地说:“大白鹅,‘刚刚刚’,大家都见过。不少小朋友很会动脑筋。已经在给大白鹅打扮了!好,现在老师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来给插图上的鹅涂上适当的颜色。想一想,羽毛呀,脚掌呀,都是什么颜色。老师要看  相似文献   

2.
"曲项向天歌"是小学语文第一册《鹅》诗中的诗句.此诗相传为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所作,其描写生动自然,活泼有趣,堪为咏鹅的佳作.然而就教学来讲,现在一般对"曲项"一句的解释还不甚了了.举例来说,《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上解释道:"鹅正弯着脖子,直向着天空叫,好象在唱歌似的."《小学教学》八三年第十期著文道:"白鹅伸着微曲的头颈,对着蓝天唱着欢乐的歌."如此等等.这些解释虽见仁见智,但笔者觉得都欠确切稳妥,其理由如次:其一,以上解释把"曲项"和"向天歌"作为一个动作,即认为"曲项"为"向天歌"的一种姿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 1.教幼儿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学会背诵全诗。2.初步学会念出诗的声调、语调,引起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 图片一幅(见附图),鹅的颈子、脚掌制成能活动的;录音机、磁带(事先作好配乐录音)。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提问:1.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这是一只大白鹅,它在水里游。)2.这只大白鹅看上去怎么  相似文献   

4.
一只大白鹅伸长脖子,昂头挺胸,迈着方步前去参加联欢会。 一只小鸟飞过,对它说:“鹅大哥,你有翅膀,怎么不飞呢?你走得这样慢,什么时候才能到啊!” 白鹅说:“我有翅膀,可从来也没练习过飞。天空好危险啊,要是刮起大风,不知会吹到哪儿去呢!  相似文献   

5.
白鹅     
正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它的步态非常优雅傲慢,目光很淡定,就像明星一样。这是我看了丰子恺的画之后所感受到的。鹅,我并不太熟悉,不过,我经常在电视上、漫画书上看到它。今天,我上语文课的时候,看到了白鹅!那是丰子恺画的,它挺着修长的脖子,翅膀往后一收,迈着优雅的方步,就像  相似文献   

6.
《白鹅》(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是中国现代文艺大师丰子恺的名作,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对本文的写作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上有这样一段解释: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语文一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骆宾王的《鹅》这首诗的:起句连用三个“鹅”字,是儿童看到自己喜爱的动物时愉快心情的自然流露。“曲项向天歌”,意思是鹅弯着脖子,朝着天空叫,“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雪白的羽毛浮在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有节奏地划着清澈的池水,鹅在水中游动着。对于上述解释,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知道,诗的基本特点是:一、对生活做高度  相似文献   

8.
在古诗教学中,怎样发掘诗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我的办法是:"一诗一画一曲",即每教一首古诗,把诗与画结合,诗与曲结合,使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受到艺术美的感染.教《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学生释题、释关键词、串句、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暮春时节农村儿童扑蝶图,并把这幅图画下来.然后,举行诗画评论会.学生一边吟诗,一边评论贴在墙上的画.有的说:"这个扑蝶儿童的头发不象古代孩子的.不应该扎成羊角辫,而要扎牛角辫,也可以在脑顶上扎个象毽子一样的辫."有的说:"诗中说'树头花落未成阴',而  相似文献   

9.
一、“曲项”何以“向天歌” 唐人骆宾王的小诗《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但诗中的第二句——“曲项向天歌”却常常被后人误解。许多古诗读本上都将此句解为:(鹅)弯着脖子向着蓝天高叫。 我曾经在农村放过鹅。在大量的实际观察中我发现,鹅高声鸣叫时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当鹅追逐其他小动物时,它会伸长脖子,“扑愣”着翅膀,高声鸣叫;再就是当鹅发现了生人靠近它,或者是什么特殊情况时,也会把脖子伸得直直的向天鸣叫。古诗读本上将“曲项向天歌”解为弯着脖子向天鸣叫,与实际情况不符。弯着脖子,鹅是无法叫出声来的。 那么,这句诗…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在一所小学听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唐代诗人骆宾王《鹅》一诗。当这位教师讲到诗的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您说‘颈’指脖子,‘项’指脖子的后部。为什么用曲‘项’而不用曲‘颈’呢?”这位教师竟没有回答出来。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诗人描写鹅鸣叫时的姿态,用“项”而不用‘颈’,这同诗人的观察角度及鹅的游向有直接关系。试想一下,诗人观察鹅时,首先看到的是鹅的“项”,即鹅脖子的后部,可见诗人是置身于鹅的背后,而鹅是从诗人的目下向远方游的。关于这一点,“红掌拔清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呢?一、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一)背诵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所以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中的内容与旧《大纲》有一处明显的不同,这就是新《大纲》中规定背诵的篇目是旧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的3.5倍。背诵篇目的成倍增加,为语文教师增加了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任务——背诵教学。怎样较好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呢?只靠学生简单地死记硬背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指导得法,教给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感悟。怎样才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维度呢?一节语文课上的一段意外的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那是一节古诗教学课,学习《静夜思》,这是许多未上学的孩子都能流利背诵的一首诗。所以当我一说今天要学这首诗时,学生就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背了起来,那得意的神色好像在告诉老师:您瞧,我们早就会背这首诗了。望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我想,固然背得跟顺口溜似的,但孩子们能正确理解诗意、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愁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不便逐字逐句分析解释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读懂这首诗…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数量众多且艺术成就极高。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选编了《咏鹅》《画》《悯农》《古朗月行》《风》这五首唐诗,颇具代表性。唐诗里的大白鹅《咏鹅》几乎是中国父母教孩子读唐诗时必然要读的诗,简洁明快,充满童趣。看似简单却包含了美的要素:声和色。  相似文献   

15.
近日,翻看霍懋征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生要学点古诗》,得知她用10分钟时间教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触颇深。现对该教学实录试作赏析。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能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背诵李白的诗,除有巩固作用外,还拉近了学生与这位大诗人的心理距离)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  相似文献   

16.
在教古诗《梅花》时 ,我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古诗《江雪》的基础上 ,先指导学生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讨论 ,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 ,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其核心就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掌握思考方法。布置预习 ,明确目标。 一上课 ,我就揭示课题 ,简介诗人背景后 ,用幻灯提出问题 ,布置预习自读 :这首诗主要描写什么景物 ?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 ?从诗中哪个词可看出来 ?诗中哪些词具体描写这种事物的外形、颜色、气味 ?要求学生围绕这些问题 ,反复朗读课文 ,带着问题思考 ;并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会背诵默写。自读尝试 ,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7.
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的“趣”点,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例如教学单韵母“ e”时,我先引导学生看插图,问:“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它在干什么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一女生答:“一只美丽的大白鹅在水中游泳。”一个男生说:“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戴着红帽子,在清清的水面上照镜子。”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非常活跃。   创设交际情境。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老师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把画引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画起来。其目的在于通过学文做画这一活动,把文中的思想感情潜移到学生心中,起到陶冶情操,培养性情的作用。一、通过画来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语课本中的古诗,许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在古诗教学中,在讲、背这两个环节之外,可另加一环:画。让学生用画把诗的思想感情展现出来。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学生了解诗意,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投身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有效激发并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语文教学中 ,“凡是用来推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就是语文学习的动机。”(《中国中学百科全书》)。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 ,总是靠一定的动机来推动的。如老师要求学生背诵一篇文章 ,学生如果事先无欲背的动机 ,即使在老师的监督下去背诵 ,也不过是敷衍了事 ,效率很低。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尤其重要。然而怎样激发呢 ?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一幅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画,就是一篇精美的文章,而一篇好的文章也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因此,我把美术绘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上得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我上宋代杨万里写的《小池》一诗时,起初,我一味地强调理解字词、句意。当我要学生说说作者所写的小池塘景色美在什么地方时,个个哑口无言。这时我意识到:是因这首诗语言精炼,意义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