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写作文要么是“假大空”。要么是无从下笔,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可谓是寥寥无几。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不会观察,教师没有教会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写作则是让学生直接挥洒想象力的沃土。但现实是:学生面对作文要么一提笔就头疼,绞尽脑汁,无话可说;要么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究其原因,缺乏深度思考;无自身体验感悟,丧失了童真童趣;阅读量少,知识面狭隘;语言表述能力差等。  相似文献   

3.
感情的升华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与欲望?如何引导学生自由抒情、大胆抒情,做到有感而发? 文章自古以来讲究文质兼美,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韵味词章之美,让人赏心悦目,更要蕴涵一种能引发共鸣的情之美,读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顿觉豁然开朗。当前小学生作文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情”。一些小学生的作文,要么平铺直叙,味同嚼蜡,要么矫情、伪情,缺乏感人之处。要使学生在开始写作文时就注意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注意提升学生作文中的“含情量”,使其学会从自然和社会中觅情,在真切体味中悟情,入情入境地抒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要么凭空虚构,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造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式.千人一而”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难点。因为每每让学生写作文,就会听到学生的“嘘……”“唉……”一片唉声叹气、苦头苦脸的模样,看罢真令人心酸。令人头疼,亦令人苦恼。交上来的作文,要么文不对题,一看就知是应景之作,成色稍佳些的作文,读罢。抄袭成份过多;至于那些妙语如珠的新作,真是难得一见。这种教学,不仅教师教得苦。而且学生亦学得累。  相似文献   

6.
齐光荣 《教师》2012,(1):76-77
平常和老师们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学,越来越难教,特别是作文教学更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死背范文,要么"无米下锅",要么有"米"不会下,要么不会开头……其实,要想学生学会作文,除了要学生勤观察、常积累外,教会学生怎样开头也至关重要,下面就小学生作文的开头谈自己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大多学生苦于作文难,特别是刚刚跨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上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是无从谈起。究其原因,是他们吸收不足,在作文中无话可说.无语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吸收不足,又如何能尽情的表达呢!因此,针对三年级的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在注意指导学生积累——解决“炊之米”,让学生充分的吸收,让学生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小学生阅历浅显,语言素材较低,他们作文时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类似于挤牙膏,味同嚼蜡,学生对作文可谓“闻之色变”,作文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拦路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困境,让小学习作教学迎来灿烂的春天?笔者结合个人的体会,谈点浅见,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写作文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的问题,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教者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办法,以解决小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一上作文课就头痛的问题。一、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生活,学习表达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地写,变为主动地写,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关键之一。1围绕生活,选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作文内容不真实,经不住读者的推敲;生活在北方的学生写家乡的景色却写出了南方的景色;作文里面出现的某个人物,并不是如学生所说的身边的人物,而是作文选里某篇文章中的人物;让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写家乡的人或事却写出了城市的人或事;文章的某一段与前后段有明显的断痕,一眼就能看出哪是学生自己写的,那是学生抄的。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较普遍的造假现象。那么如何减少学生作文的造假,使小学生作文求真务实呢 ?下面就此谈点见解。   一、让学生了解自…  相似文献   

11.
一位曾到日本讲学的中国学者撰文,说他在日本上课时间过一个小学生:“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吗?”孩子回答说:“本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国里来呢?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真难想象,这么精彩和富有哲理的话会出自一个小学生之四。比起人家,我们自是逊色多了。冷清压抑的教室里,老师一个人嘶哑着嗓子,在滔滔不绝地讲啊,讲啊!学生回答问题也多半是成绩拔尖或活跃的那几位,其余的人则要么竖着耳朵听、默不作声;要么心不在焉,一副事不关…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可以说大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  相似文献   

13.
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指导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是表达问题。让学生从说到写,写片段、写篇……都是在培养表达能力。但无论是技集内容的指导还是表达方法的指导,核心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学会选材与表达。《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公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话言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认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但是,小学生作文的最大困难是“无话可说。”要使小学生“有话可说”,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只要有了材料,自然就“有话可说”了。可见,观察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作文之源。那么,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呢?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解决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下每一天,每一刻的所见所闻;把所见所想的自由自在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让学生去自由创新,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谢继红 《湖南教育》2002,(22):27-27
以玩促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不但应该让孩子们玩,而且要亲自带领他们玩,如体育课玩皮球、跳绳,课间捉迷藏、做游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并作好记录,帮助学生在玩中积累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无米可炊”的问题。实物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教式的作文指导,是不会感兴趣的。教师如果把实物拿到教室里来,让学生现场观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积极发言。如写状物的作文,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件心爱的物件,想写什么就拿什么。这样,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有话可说,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运用电教。小学生对直观、形象、色彩…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好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一提写作文他们就头痛,要么胡编乱造。要么无话可说。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作文中运用“点拨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从2001起,高考作文中就增加了“感情真挚”的写作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好文章来,而不是虚无、空洞的文章。可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不少同学的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要么是“矫情”,要么就是“假情”。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小学生要么不愿意写作文,一堂课下来,捧着作文本无从下手;要么写出的作文空洞无味,不具体,不生动,习作后看着老师批注的只言片语草草而过,提不起修改的兴趣,毫无成功感,习作变成了一种负担。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已成当务之急。叶圣陶先生等多位语文专家历来倡导“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能力训练应课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让绚丽多姿、色彩斑澜的生活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乎入手。怎样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呢?现就以我参加全国首届“叶圣陶杯”小学作文教学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