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从去年九月以来,“人民教育”上前后登載了二十多篇关于中学文学教学的文章。这些文章絕大部分是讨论文学教材的編选問題的。討論的結果,成績方面是把有关中学文学教材的許多問题摆出来了,一部分問題的爭论焦点也明朗化了;不够的地方是对一些主要问题(如古典文学教学的目的,选文的分量、內容及文字的深淺,选文的編排順序等)还未达到認識上的一致,而且距离一致似乎还远。同时,中学文学教师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一种討論形式的教学方法。經过一段时間的摸索,虽然沒有成熟的经验,但在課堂教学中尚能有些成效。現介紹出来,供大家参考。討論式教学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从引入新課以后,由教师就本課的主要內容向全班提出問題。在学生經过思考后,发言討論。在討論中要求其它学生傾听发言人的意見,等他人发言完毕后,經教师同意,可以补充他人所遺漏的和阐述得不够透彻的問題,也可以对他人的发言提出反对意見和阐明自己对这个問題的看法。当  相似文献   

3.
看到“對於高中本國近代史上册的幾點意見”,感到現在對於教科書的批評討論,是很需要的,這對於正在進行中的教科書編審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編者宋雲彬先生誠懇地鼓勵讀者批評,虚心地接受批評者的意見,這種態度是很好的。我也認為陳高衡先生的批評多是正確的。但教科書必需儘可能的力求正確,每一問題應該仔細研究反覆討論。爲着引起读者對於這本書討論得更仔細更深入,我再就陳先生所談的範圍,提點意見。陳先生第一點意見上說“應在鸦片戰爭的民族鬥爭性質上體現出與階級鬥爭性質的交錯關系”,這意見是對的。至於陳先生說“我們認為應該肯定地依據史實說明中國反動統治者的階級利害與侵略者之間的矛盾有着統一的本質。”這句話過於籠統,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存在着很複雜的問題。正當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時期的第二次鸦片戰爭當中,清朝統治者對外的態度,和第一次鸦片戰爭時期已有很大的不同。就在第一次鸦片戰爭時期中的中國統治階級中,也有抗戰派與妥協派的不同。(林則徐等在禁烟抗戰這一點上,是得到當時人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问题讨论”来稿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孟曰(哈尔濱师范專科学校): 文学教材的編排方法一般有三种:按思想內容、按体裁、按文学史系統。新編的中学文学課本,就是运用了这些方法来編排的。初中三者兼顧,高中采取按文学生采統直线編排的方法。同时,也还有它的灵活性。例如,根据体裁編排教材的时候,照顧到教材本身的历史性質;按照文学史系統編排教材的时候,又照顧到体裁的特点。这样縱横交錯起来,就有助于达到分析作品和講授文学理論,文学史的知識相互統一起来的目的。因此,我認为現行文学教材的編排体系是成功的,保持了严整的規格而又不失其灵活性。但是,它还有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則相抵触的地方,这主要表現在对于个別教材分配位置的不当上。例如,初中文学課本第一册选上五篇较长的教材:“三里灣”、“魯提辖拳打鎮关西”、“岳  相似文献   

5.
“全面發展”是我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近年来文章里、讲话厅里常常写的和講的。不过,老实說,我們(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內)对于“全面發展”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去年,从張凌光同志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对这个問題的討論,最近領导上要对这个問題进一步展开討論,我想这是很有益处的事悄。本刊編者要我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很迟疑,因为对于这个問題确实沒有做过比较深入的思考,自己有一些零星的意見也沒有加以整理,說出来恐怕语無倫次、錯誤百出。后来想,把自己一些極不成熟的零星意見写出来,请求讀者批評指正,对于这个問題的討論的展开,特别是经大家批評討论中对自己認識的提高总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6.
關於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早已存在着不同的意見。本文擬述說一些粗浅的看法,提供討論時的參考。我對於范文瀾同志在‘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一編’(以下簡稱修訂本)中所作出的基本結論,即西周是中國‘封建制度開始時代’,提出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只是作為問題而提出,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同志們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7.
生活机体的基本特性有三:即新陈代謝、感应性、和适应性。新陈代謝是感应性的物質基础,而适应性則又是以感应性为基础的。代謝停止,感应性亦即丧失,如果沒有感应性,也就談不上适应。因此,我認为“高中生物学”在学习了“新陈代謝”以后,来討論“感应性”这一个問題是非常确当而必要的。下面且談一談我对动物感应性这一問題的一些体会并对整个教材的安排以及如何进行教学等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和同志們討論、研究。在动物感应性的引言中,首先应該肯定感应性是  相似文献   

8.
高中的文学教学是以初中的文学教学为基础的,高中的古典文学教学应該按文学史的系統进行。这样作,既使学生能够比較深刻地理解作品,也使他們能够从中获得必要的文学史基础知識。文学作品是社会意識形态的具体表观,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以及它的表現形式的特点,不能脫离社会意識形态發展变化的历史道路。并且,如果不在高中阶段按文学生系統教学古典文学作品,一般地說,学生以后就不容易再有通过課堂学習來获得文学史知識的机会。有人不贊成从古到今的編排办法,理由是为了貫徹“由淺到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則。实質上,文学的發展是由簡單到复杂,逐漸丰富起来的。况且高中的文学课有初中的作为基础,文字障碍已不是十分严重的事,如果在初中时教学得法,文字障碍还可能根本不成問題。反之,用从今溯古的办法,就一定遇到很大困难,例如,講授明清小說时,一定要涉及到  相似文献   

9.
本刊近來展開了關於學生個性全面發展教育問題的學術性的討論,這個討論正在繼續;在這個問题的討論中所發表的文章,都是個人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學校進行工作時仍應遵照政府規定,不要急於實施某一種意見。下一期本刊還要發表關於這一問题的其他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們在一六九期發表‘職業学校可以趨重工廠化與藝徒化嗎’一文時,即認清這問題有兩方面可以討論。我們將王君的文刊出,一方面因為有些意見是以前少有發表的,一方面是希望能引起對於這問題的討論。現在我們的希望相當的達到了,因為反面的文字亦來到。我們為促進公開討論的精神,極願發表,並非固意引起文字官司,以湊热鬧。至於問題的解决,正反兩面恐係等級,分量,的分別,並非絕對的衝突。如確定了職業教育總目標,自不難酌定两方面的分量。所謂工廠化,藝徒化,是什麼意義?應化到什麼程度?恐係問题的核心。希望對這些問題,有继续的討論。編著  相似文献   

11.
本刊收到關勛夏、金成玢、訪君、錢天澤、劉毅、唐致信等同志來稿,對王芝九編高中課本‘世界近代史’第一册一九五五年修訂本的部分內容、史實和附圖,提出了一些意見。現將這些意見分類綜合發表,供原編者和讀者參考。一 關於內容編排方面 (一)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問題:在‘英國的工業革命’一章中,編者在分析‘工業革命’這個概念和說明‘工業革命’發生的諸條件時,沒有很好地說明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  相似文献   

12.
讀者潘樂的意見,基本上是正確的。今後對這一問題的討論,應將重點放在编寫小學語文課本的原則問題上,望作者重視讀者的意見。  相似文献   

13.
同志們: 在这几天的小組討論中,同志們对民办学校問題展开了較广泛的討論,大家对群众办学的估計以及对民办学校的巩固間題,意見較多,因此我想就这方面的問題提出一些意見供同志們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61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十年制学校初中代数課本第一册(試用本),我們使用以后,有如下的一些体会和意見。一、新課本的优点 1.教材的編排系統,紧密体現了知識的內在联系,內容簡明扼要、分量适当,重点突出,基本上适合于学生的接受水平。原十二年制初中代数課本是按“代数式、方程”、“有理数”、“整式”、“多項式的因式分解”、“分式”这一系統安排的,开始时把“代数式”和“方程”的一些有关概念仅放在正有理  相似文献   

15.
本刊關於民族問題的理論,過去介紹得不多,這一問題對於歷史教學的重要性是不待論的。最近關於中華民族形成的問題,正展開討論,但還没有達到結論,紫翔先生來稿中,關於中華民族形成問題部分,同樣可以作爲這一討論中的一種意見,特爲刊出,希望引起各方面的深入討論。  相似文献   

16.
引言国內外关于邏輯問题的討論,断断續續將近十年(从1947年苏联的学校添設邏輯这一門課程算起),但是还沒有获得滿意的解决。本文所發表的意見,只是我們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有許多看法还是很不成熟的。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得到各力面的指正和帮助。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簡略的介紹当前关于邏輯学的論爭是围繞那些問題进行的,第二部分提  相似文献   

17.
自从毛主席在最高國务会議上宣布科学工作要实行百家爭鳴的方針以后,整个学術界都感到欢欣鼓舞,都要为貫徹这个方針而稍极貢献出最大力量。从教育科学上看为什么必須貫徹这个方針?怎样貫徹这个方針?很需要談談。現在先提出我們初步的意見。从教育科学上看为什么必须贯做百家爭鳴的方針呢?因为教育学还是很幼稚的科学,其中有很多矛盾和問題,不经过群策群力的討論,就不可能促進这一科学發展。近三十多年來,苏联在教育科学上就是从不断的討論和斗爭当中獲得巨大的發展的。苏联建國初期的教育工作,就經过很多的試驗和討論。到了1931年曾总結批判了过去許多不適当的做法,如統一劳动学校,九年制学校的高年級职業化以及按照生活主題來編教材的綜合教学等等;同时肯定了班級教学为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給中学生閱讀一些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是必要的,低估古典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也是錯誤的。但是,我們認为新編文学課本中古典文学作品的比重占得这样大是很不恰当的。高中文学教材的編选,是根据文学史系統从古到今直线排列的。高中学生將在一年半內全部念古典文学作品,这就給教师和学生帶来很大困难。年代愈久远的古典文学作品,和現在的語言隔阂也愈大,学生理解課文也愈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尽办法使学生理解作品的語言,把大部分的教学时間耗費在逐字逐句的串講中。可是我們又不能做解放前那样去教国文,只做解釋和翻譯課文的工作。我們有文学教学的明确要求,有一定的課时进度,本来教师講授古典文学就有一定困难,而教学时間紧,教材分量重,困难就更大了。的确,今天我們有不少能教古典文学的教师。但是目前文教事業的迅速發展,师資缺乏,教师与教材之間的矛盾是严重存在的。不解决教师教学上的困难,学生就学不好,教材便行不通;有些边远地区,或较小的城鎮,学校少,教师不多,教学上必需的参考资料也很缺乏,討論研究中有了疑难問題,更难以解决。最近教育部指示有的地方高中可以用旧教材或改用初中第三册文学課本,就是新教材不切实际的具体说明。拿今天的高一学生来说,她們过去几乎沒有接触  相似文献   

19.
在这次教育实習中,我們比較系統地接触到初中代数“开平方”一章的教材(見課本下册第五章)現在就所發现到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意見与建議,在某些部分並相应地提出我們在教学中处理的情况供参考。(这些問題的提出,我們力求是基于教学法底观点的。) 开平方的問題,就代数学的观点看來,是一般的一个n次二項方程: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編輯部: 呂叔湘同志《关于語文教学問題》一文(見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对中小学語文教学发表了許多意見。有些意見,我认为很好,如讲課不要讲得过多,讲法不要千篇一律等等,讀后受到不少启发。有些意見,我认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