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状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形变。那么形变与它所受的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是: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跟它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这个关系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虎克定律。应变电测技术的原理就是建立在这一定律的基础上的。那么什么是弹性限度、应力和应变呢?为此我们需要了介一些有关的基本概念。当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物体内部分子之间就同时产生一种抵抗形变并且力图使形变快复的内力。内力和外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外力愈大,形变愈大,内力也愈大。但是对于  相似文献   

2.
一、途中跑的动力分析 人体跑动系多次重复相同动作的周期性运动,即从开始姿势又回到开始姿势的连续动作,跑速等于步长乘以步频。 为了获得人体总重心位移的加速度,和其他物体一样,必须有外力。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都不能改变其在空间的运动。但是从动力学观点来看,人同物体的区别在于肌肉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途中跑的动力分析人体跑动系多次重复相同动作的周期性运动,即从开始姿势又回到开始姿势的连续动作,跑速等于步长乘步频。为了获得人体总重心位移的加速度,和其他物体一样,必须有外力。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都不能改变其在空间的运动。但是从动力学观点来看,人同物体的区别在于借助于肌肉工作可引起扩大和减小外力。肌肉在引起身体各部分运动的同时,还能改变人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能改变相对运动中动力的支撑反作用,因此人体的肌肉的主动力便是位移运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前言生物力学是研究内力和外力对生命物体影响的一门科学。该学科的研究不仅涉及人的力学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动物和昆虫的力学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测定人及动物走与跑的力学机制以及在水中及空中运动的阻力和升力。对内力及外力的研究是生物力学的两个主要内容。内力的研究涉及的是解剖学领域,研究的是关节和肌肉的功能、关节反力及关节摩擦力。外力的研究涉及到惯性力、角速度和线速度、地面反力、碰撞力和液体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不是全面论述跑的过程中所有内力和外力的作用,而是对其中部分环节试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活的整体,推动人体前进的动力是摆臂、摆腿、髋腰缓冲、蹬伸和躯干转动以及脚掌刨地等对后蹬用力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跑是人体向前移动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支配下把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动员起来,通过摆臂、摆腿等动  相似文献   

6.
一、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之一。人体在运动时如没有外力的作用,它的总动量永远保持不变,如果身体某一部分动量的减少,必然会导致身体其他部分动量的增加,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试举两个物体碰撞的例子亦可说明这个定律。设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总质量分别为m1和m2,速度分别为v1和v2。现在甲乙两物体相互碰撞,碰撞的时间为t。这时乙物体受到甲物体的作用为F,它的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Ft=m2v2′—m2v2  相似文献   

7.
分析体育动作时,必须正确判断人体受力情况,并加以图示。为此,第一,需要确定生物力系;第二,要弄清约束和约束力;第三,要了解作用于生物力系的所有外力;第四,画出受力图。一、确定生物力系体育动作是人体所从事的。人体在动作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之间或本身各部分之间经常发生力学作用。因此,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时可以把整个人体作为一生物力系,有时也可以把人体某些环节或某一个环节作为一生物力系,有时还可以把受人体所作用的器械等物体作为一物体力系。例如,我们分析运动员在竞走动作中整个身体的受力情况时,可以把全身作为一生物力系。如果我们只分析摆动腿的受  相似文献   

8.
短跑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跑的理论和训练中,一直认为后蹬反作用力是短跑的唯一或主要动力,本文提出与此相反的看法,认为足与地面相互作用产生的摩擦力(外力)使足固定,支撑腿肌肉收缩产生的力矩(内力)是跑的主要动力。人体因支撑转动而产生的蹬地反作用力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腾空步长,对足离地时的跑速增加很小,不能成为短跑的主要动力。短跑的动力究竞是什么?我们期待专家和读者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短跑、中长跑、越野跑、障碍跑,虽然在技术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在用力方向、动力源泉、追求速度上都是共同的。我们知道,人体在运动中是由于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产生动力,推进人体前进的。跑的动力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力的作用,就不可能产生人体的位移。根据这一客观实际,为了增大跑的动力,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力量练习,提高后蹬力,是获得“原动力”的关键从运动力学的观点分析,影响跑速的重要因素是力,力源于机体,有很大的可变性,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机械运动。在人体运动时,一腿支撑一腿摆动,当身体重心移过垂直支撑点以后,就开始了后蹬过程。后  相似文献   

10.
对跑动力争鸣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关跑的动力不是蹬地反作用力的种种新观点进行了剖析,本文赞同跑“动力是蹬地反用力”这一传统理论,而各种新观点仅仅是对跑动时运动器官和肌肉活动的表象描述,其错误根源在于混淆了内力和外力的内涵、作用效果和相互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跑的技术原理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近几年来国外发表了不少应用三维测力方法和高速摄影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对于揭示跑的力学规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遗憾的是我们通用教材“田径”中跑的技术原理部分,还停留在六十年代初的水平,由于内容多处出现错误而停止使用。因此“原理”课教材和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有着较大差距,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先进性。为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编写本文,试以动力学原理对途中跑三个阶段作一分析,供大家参考。人体在跑步时无时不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正是跑速发生变化的原因。这里着重定性地讨论跑步时外力对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技巧动作。相对于身体的外力是由支撑,器械及同伴等的作用决定的。该力可以改变总质心(注:固体质心和它的总重心重合,由许多物体组成的系统,例如人体,实际上不存在总重心。)的轨迹和速度。若没有外力,总质心的运动就不会改变。内力是由人体各部分相互作用产生的,它可以改变身体环节的运动。若没有足够的外力,内力本身不会改变总质心的运动。相对于身体的外力重力是地球引力的量度(还要考虑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无论在支撑条件下,还是在腾空条件下,重力都作用于总质心。体重(静态时)是身体在静止状态下由于地球引力所产生的对支撑物或悬垂物作用的大小(见图1)。身体惯性力是身体具有加速度时所产生的一种力,它的  相似文献   

13.
何山 《乒乓世界》2010,(9):120-121
何为形变?形变,按照物理学的定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物质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形变有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两种。我们此处所说的球拍的形变,属于弹性形变,即当外力撤消后,物体可恢复原状的形变。球拍的形变不像弹簧那样大,能够直观的看到,但使用者却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细微差别的。  相似文献   

14.
    
G822.03,G804.63 9901255对跑动力争鸣的剖析=Analyzing the contention ofthe running motive force〔刊,中,I〕/谢永文,胡耿丹//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41-43参9(BJ)跑//蹬伸动作//作用力对有关跑的动作不是蹬地反用力的种种新观点进行了剖析,本文赞同跑“动力是蹬地反用力”这一传统理论,而各种新观点仅仅是对跑动时运动器官和肌肉活动的表象描述,其错误根源在于混淆了内力和外力的内涵、作用效果和互相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巧运动的发展,单凭经验和直观感觉已不能适应改进技术、提高教学、训练质量的需要,而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日益显示出其在教学、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为什么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表现得如此轻松、敏捷、协调、稳健,这不仅与他们训练程度有关,而且也反映了他们的运动技术是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规律的。现就技巧运动中的内力和外力,动量和冲量这两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内力和外力人体各部分之间互相作用的力叫做人体内力。外界物体对人体的作用力叫做人体外力。如:人体重力、支撑反作用力、借助于同伴的  相似文献   

16.
浅析田径运动跑、跳技术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运动的共性技术,是指在田径运动的跑、跳、没等各项中,人体内外力相互作用时所具有的共同的合理动作结构。田径运动的共性技术主要有送饭动作和大腿积极下压扒地动作。在田径教学中,注重共性技术的掌握,可以对跑、跳、投等打下基础和创造有利条件。共性技术练习应从建立肌肉感觉开始,加强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同时注意区分同具体技术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权 《体育师友》2003,(2):18-18
"调谐"、"共振"皆为物理学中的术语,"共振"是指当外力的作用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该物体发生振动的幅度急剧增大,其直接效果是外部的作用引起物体内部产生最大的变化和响应。教学中的"调谐"一方面是指学生调整收受频率与教师发出频率同步或接近,另一方面也是指教师收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发出的频率,主动与学生接受频率相近的过程,它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能产生"共振",只要"调谐"恰当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中跑运动员塞·科夺取莫斯科奥运会金牌的道路上,从1976年开始的训练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个阶段塞·科显著地改变了自己的训练,导致了后来在奥运会上的辉煌胜利,让我们回到五年前,看看塞·科如何夺取世界纪录和奥运会金牌。 1975年塞·科获得1500米跑欧洲青少年冠军赛第三名(3’45”2)之后,成绩继续提高,在1976年达到3’42”7和3’58”4(一英哩)。看起来,似乎一切都进行得很好,但是塞·科的父亲——从小时候就开始训练他的教练员在他面前提出了新的任务:提高跑速,改进400米跑和800米跑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纵观国内外赛场,优秀的运动员除了有娴熟的技术之外,大都有自己的“绝招”。尤其一些选手强有力的重拳或重腿,不仅给对手心理上以很大的威慑,也往往成为他们克敌制胜的“杀手锏”。是的,赛场便是缩小了的战场。不失时机的一记重击,即使不能令对方倒下,也能大大削弱其“战斗力”。从而为彻底战胜对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重击”也正得到更多的教练员、运动员的关注和青睐。下面我们不妨从动力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打击力”。 “合外力对物体(或物体系)的冲量等于物体(或物体系)动量的变  相似文献   

20.
跑弯道时身体为何要倾斜?坐过汽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汽车在快速转弯时,人会被迫地向外倒去,这种使人向外倒出去的力量,物理学中称为“离心力”。“离心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产生的。它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平方成正比,而与圆的半径成反比。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同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