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四册《书博鸡者事》课后练习第五题有五个复句,编者要求指出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把其中的关联词语找出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五省区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对“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拨眦,目光如炬……”一句的答案为:  相似文献   

2.
编辑老师: 统编语文初中第五册在讲到复句时说:“复句有两大类。’即“分句和分句之间没有主次、轻重的分别”都是联合复句。“两个分句有主次、轻重之分”“一个分句是偏句,一个分句是正句”的为偏正复句。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带上“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之”“由此可见”“由此得出”等关联词语并且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句群,才表达推理。因果关系复句是表达推理的,这毫无疑义。非因果关系复句,比如假设关系复句、条件关系复句、选择关系复句、并列关系复句,它们一般情况下只能表达判断,或者假言判断、或者选言判断、或者联言判断。就是说非因果关系复句还有例外的情况,这个例外指的就是有的非因果关系复句有时也能表达推理。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哪些非因果关系复句在什么情况下能表达推理。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五册知识短文《多重复句》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小题(见该书第146页),是大家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问题。最近出版的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八四年第五期上,载有杨文泉同志的一篇短文,文章认为这个多重复句有三种理解、三种分析。现在抄录如下。(杨同志的引文中,“写好”后多一“了”字,“发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五册里马南邨的《事事关心》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由湖北教学研究室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练习册,把这个句子作假设关系的二重复句处理.即: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5册《殽之战》有弦高的一段辟令;“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课文注:因您的部下要久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按课文的注释,“为从者之淹”与“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是一个因果复句。这样的注释似嫌逻辑根据不足,现试作分析。因果复句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说明因果复句,它是“就既定的事实来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二是推论因果复句,它是“就一定的根据推论出因果关系”。说明因果复句中的既定事实,是指原因和结果都是“已经实现或已经证实的”。因此“为从者之淹”的“为”字译为“因(为)”,必须是“从者之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汉语知识短文《复句》中谈到有的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其中举有这样一个例句: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相似文献   

8.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复句:“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这可说是复句分析中的“名句”,历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多有提及,很值得我们注意。如果我们单纯从语言本身(把它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抽取出来)或者从语法(复句)的角度来探究,完全可以认为:这个复句,不仅第一重是因果关系;而且第二重“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与“主顾也没有好声气”也构成了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但当我们从“学习语言论”的角度出发,从语言的生成性原理及其特征着手,把这个复句还原到它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也就是还原到文章里…  相似文献   

9.
原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人教版)知识短文《复句的扩展——多重复句》中有这样一个例句: 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双心共状”结构下’笔者加着重号,下同) 知识短文分析说,这个复句“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备课中,有的老师说应该是五个分句——句中“用它当罐盛过水”和“当碗蒸过饭”之间用的是逗号,是两个单句形式,应该分析为两个分句。有的老师说,本当是四个分句——在课文《井冈翠竹》原文中,这个复句中的“当罐盛过水”和“当碗蒸过饭”之间打的是顿号,知识短文引作例句时标点有误。于是讨论的结论是:如果在这两个单句形式之间用顿号,整个复句就是四个分句;用逗号,就是五个分句。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高中课本语文第二册修订本《祝福》一课“思考和练习”第五题,错把一个复句划归多重复句。该句是:“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恐怕这事也一律。”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部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知识短文《多重复句》后面的《思考和练习》第一大题中的第三小題,教参无提示和答案。我在学校听课时,发现老师对这个复句有各种不同的划分,为了求得统一认识,特向贵刊“教学咨询台”提出,望能给以解答。现将我县有关语文教师划分的情况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因果、假设、条件”三种复句的联系与差异。1.三种复句有深刻的同一性:前后分句之间以因果关系为基础。2.“因果”是以已然事实为基础的因果关系,而假设和条件是表示未然事件之间的推论因果。3.假设与条件之间,存在着视角、焦点、单项与多项,可能与确定,关联词语使用等五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初中第五册语文《歌白尼》一文后面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1)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要求学生填充是什么复句。“教参”中指出:这是递进复句。对此,教师持有不同看法。持不同看法者认为是二重复句,主语不是“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这个主谓短语。一说为“哥白尼”,后两个分句的主语承前者省略;一说为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哥白尼”,后两  相似文献   

14.
逻辑条件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之分;复句条件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为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逻辑条件和复句条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逻辑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从复句的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既是假设复句也是条件复句。正确认识“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就要从逻辑角度明确其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无论从逻辑角度还是复句角度,其都不是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部编初中语文第六册在一九七八年、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年的三次印刷中,都对知识短文《多重复句》进行了修改,并且越改越好。本文打算就其中的几处改动,谈谈教学多重复句的两个问题。一、多重复句是否都可以首先“划分为两个分句”? 在谈到如何划分多重复句时,七八年本说:“第一步,首先要从总体上分析,把整个复句划分为两个分句,并弄清楚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这是第一个层次。”七九年本上说:“第一步,先从总体上分析,找出统帅全句的结构关系,把整个复句划分为两个分句。这是第一个层次。”八○年本上说:“第一步,先从总体上分析,划出构  相似文献   

16.
初中第六册语文课本里有《多重复句》的知识短文,这是中学生系统学习多重复句的开始。多重复句是复句教学中的难点。要想深刻理解复句的思想内容,要想把比较复杂的意思用一个长句子紧凑严密地表达出来,掌握和运用多重复句是重要的。 (一) 复句是由一个个的单句构成的,而多重复句则是复句的复杂化,是从单句发展到复句后的进一步发展。讲授多重复句必须在一般复句的基础上进行——运用一般复句的知识来分析多重复句。一般复句的各种关系,常用的关联语词,也都是多重复句经常运用的。一般复句只是一层关系,用一套关联词语(有时不用),而多重复句,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各年级读写训练要求和课文目录》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要求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安排。语法知识短文安排在初中各册,有第二册的《词和词组》(一)(二),《陈述和陈述的对象》(主语、谓语、宾语),《肯定和否定、全部和部分》,第三册的《形容和限制》(定语、状语、补语),第四册的《复杂的单句》,第五册的《相关·相承·相反》(复句一),《因果·假设·条件》(复句二),第六册的《多重复句》、《句式变换》等。还有一些语法知识安排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类多重复句:前面是转折关系,后面是因果关系。对这一类复句的层次划分颇有争议。例89年高考中,就有一道关于这类句型的试题,该句是:“①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②但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③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④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⑤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⑥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大家都知道,这个复句①②之间该标明转折关系,②③之间该标明因果关系,问题是第一个层次该标在什么地方。从高考命题组所提供的参考答案看,该句的第一个层次应在②和③之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开明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的“复句(一)”中,对复句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我觉得这样界定复句的概念,从逻辑上看是不够严密的。  相似文献   

20.
问:“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初中语文第五册《我的叔叔于勒》)是单句还是复句?为什么? 潜江县高石碑中学罗大文答:判断一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主要看它包含分句的多少。只包含一个主谓句或非主谓句的,是单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彼此不互作句子成分的,是复句。“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单句还是复句,关键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