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22,(1):54-58
长期以来,学界对《简·爱》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和作为“殖民话语”的文本。简·爱作为父权制下的女性和作为英国殖民者的双重身份使其能与梅森和罗切斯特分别进行性别层面和种族层面的共谋。简·爱与梅森之间的种族差异削弱了性别层面的共谋,而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姻则象征着意识形态的结合,同时暗示了种族共谋的胜利,《简·爱》的结局也是帝国主义时期种族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古今中外的女作家中,夏洛蒂·勃朗特无疑是最出色的。我每次读她的小说《简·爱》,都会被感动得想哭。《简·爱》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英国的故事。不幸的孤儿简·爱从小在舅舅家中长大,舅舅早逝,而舅妈和她的那些表兄妹对她百般刁难。后来,简去了一所教会学校,直到成为该校的一名教师。可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相交杂的侄桔使阁不得不挣脱出来,她来到了罗切斯特先生家中做家庭教师。不久,她和罗切斯特相爱了,可就在他们准备结婚的时候,简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原来有一个妻子,而且现在疯了。在这种情况之下,简党制住自己强烈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影片简介影片《简·爱》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小说。孤女简·爱被刻薄的舅母送往洛伍德学校,长大后应聘至桑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庄主罗切斯特冷酷忧郁。简·爱被其打动并付出真情,直至结婚前律师突然造访并控告罗切斯特犯了重婚罪,简这时才知他原妻为疯女  相似文献   

4.
在《简·爱》里,罗切斯特先生曾经问简:你喜欢礼物吗?如果简是个刚做了妈妈的女人,她一定会答非所问地回答:“我的宝宝很喜欢礼物,你准备拿什么礼物来看他?”所以,在你送礼物给她最爱的宝贝之前。一定要先看看这些天生喜欢礼物的女人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5.
罗切斯特的人生在遇见简·爱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是简·爱的出现唤醒了他追求真实幸福婚姻的梦想,他挣扎着重新认识自我,并接受了简·爱的爱情观的洗礼和考验,最终勇敢地冲破了世俗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6.
《简·爱》1847年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读者广泛的热议和深入探讨。我国对《简·爱》的喜爱,又突出表现在对简·爱、伯萨和罗切斯特等人物形象的研究上。梳理和评述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对拓展《简·爱》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物性格的对比角度,去探讨《简·爱》人物形象塑造.分别阐述了作品中三组性格鲜明的可对比人物:小简·爱与海伦·彭斯、简·爱与英格拉姆小姐、罗切斯特先生与圣约翰.  相似文献   

8.
一、发现在上《划船比赛》这一课前,我为表现划船比赛时的激烈场面花费了不少心思,最后编成了一套自己还算满意的场景动作教给学生,就在我叫学生表演这首歌曲时,我发觉有一个学生没有按照我设计的动作来表演……教学片断:师:老师刚才发现有一位小朋友很聪明,她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我们看她是怎样表演的好不好?生:好。师:小朋友,你们说她表现得怎样?生:很好看。师:那么,你们想学她的动作吗?生:想。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小朋友来学一学。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小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最值得欣赏和最宝贵的。新课标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  相似文献   

9.
尽管简·爱总是被看作一个经典的自信坚强的形象,她毕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她的思想和情感复杂而又时时发生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夫人尚在人世之后的想法和行为,来得出结论:简·爱在自信和坚强的同时也充满了自卑和柔弱。然而,正是有了这一份自卑和柔弱,简·爱的形象更为丰满,她对平等和真爱的追求也更加彰显了其超越时代超越性别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补白     
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台的时候,踩到了刽予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我觉得这是贵族的风度。《简·爱》里的罗切斯特也是。贵族首先是有很好的教养,他应该是一个文明的人。  相似文献   

11.
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给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二十世纪以来,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重新解读《简·爱》,探讨造成筒·爱和罗切斯特爱情曲折艰辛的真正原因,以期对《简·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冯学玲 《文教资料》2014,(19):12-13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通过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曲折、动人、唯美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简·爱。在塑造这个女性形象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简·爱不同阶段的容貌和财富状况。根据故事情节,简·爱的容貌和财富状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幼年阶段、家庭教师阶段和富有阶段。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简·爱容貌和财富情况的巧妙安排,辅助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抗争进取,独立自强,追求唯爱而爱的纯洁爱情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激情呢?在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们体验了一次自主学习,一齐收获了惊喜、激动与创造。片断一生1:老牛突然说话了,为什么牛郎不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14.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人格分析理论,对《简·爱》的主人公的三重人格进行分析。从自我,本我,超我三个方面揭示出简.爱性格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罗切斯特爱情的发展。其中,本我的载体是疯女人伯莎,自我则是简.爱本人,超我的形象则是上帝。  相似文献   

15.
王华勇 《文教资料》2006,(25):62-63
父爱的缺席使简·爱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恋父情结。简有一种依恋感,她内心渴望和追求的是男性强有力的臂膀和依靠。在与罗切斯特相识、相知和相爱的过程中,恋父情结使她跨越了年龄和阅历的巨大差距。他们的爱情几经周折后,简·爱终于找到了最终的归属——心灵的归属。  相似文献   

16.
议《简爱》中罗切斯特形象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筒·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自作品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本文作者试图从历史背景出发来重新审视罗切斯特的人物塑造,认为他是当时英国硬汉形象的代表,是男权主义的象征和当时婚姻制度的受害者;认为罗切斯特这一形象是立体深刻的,有着同女主人公同等重要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简·爱》是一部揭示罗切斯特对伯莎、对阿黛勒、尤其是对她自己残忍行为的小说。本文拟从疯女人伯莎的复仇入手,从文本叙事策略的角度探讨伯莎复仇失败的深层原因,进而引出简·爱复仇韵高明之处,即借用文本的力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被寄养在舅母家,因备受虐待而萌发了反抗意识。后来她在劳渥德学校生活了八年,面对着非人的待遇,她采取的对策是狠狠地回击。接着,她应聘到桑菲尔德地主庄园当家庭教师,对主人罗切斯特保持了不卑不亢的态度,慢慢地,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  相似文献   

19.
《简·爱》中男女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人的谈话很是玄妙,有着极具魅力的狡黠机智和激情,该文从会话活动类型出发,对会话合作原则和话轮转换等方面加以分析,以展示《简·爱》中会话语言的特点、人物的独特个性和巧妙的谈话技巧,旨在说明研究会话活动类型对分析文学作品的作用,同时为读者提供小说欣赏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张蕾  周钰婕 《海外英语》2016,(4):158-159
《简·爱》是19世纪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英国小说,其塑造了一位追求自由与平等,维护尊严与荣誉的女性形象——简·爱。她的爱情观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英国国民,并且对于当今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通过分析简爱的成长环境、自身性格以及简爱和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来分析简·爱的爱情观,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