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略论图书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现代图书馆充分地体现出来,但仍存在着失衡和分离现象,图书馆应向人文与科学精神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人文精神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新世纪以来的图书馆学人文研究进行了综述,探析了图书馆人文精神、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精神、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权利等相关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图书馆学既是一门学科,同时又是关于人的品质与修养的学问,图书馆学就是专业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学科,要求图书馆员知识面广,热爱本职工作,既面向专业,也面向读者,通过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向读者向社会展示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精神魅力,这就是它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 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所谓科学精神,则是注重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人的物质生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社会物质基础和手段的作用以及科学方法、客观规律、科学真理的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发展,其本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同理,图书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替换陈旧的信息加工、存储、传递的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使人类更加广泛、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因此,和谐学校图书馆应当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又充满人文关怀,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谈人文关怀与图书馆形象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即将人当做目的,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不仅蕴含于图书馆学科精神中,也贯穿于图书馆职业精神之中,是图书馆职业的一个基本伦理原则。谢拉认为:“尽管图书馆学在逐渐地利用各门科学的研究成果,同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实质仍是人文主义的。”人文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图书馆员的职业基本上是一种人文职业,他们的目标实质上是人。强调入文关怀是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职业的一个基本点和延续不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具有依存性、一致性和包容性。人文精神既含有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的精神因素,也包括发展科技的精神因素。同样,科学精神中既含有科学技术的精神要素,也包括促进社会发展和终极关怀的精神要素。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最高层面上是高度融合、统一和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8.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反思了中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的现状及后果,进而对现代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了辨析,阐述了现代高等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化精神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中西文化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问题上的差异是:西方文化注重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则总体上缺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较科学精神一直处于强势。对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反思,最基本的是哲学层面的反思,即从二者总体关系上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尤其是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失衡和矛盾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已显露出来并渐成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怎样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教育,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地融入课程体系之中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详述了科学理性、人精神、科学理性教育、人精神培养等的基本内涵。简析了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中人精神培养方面的缺失及由此导致的后果。笔认为:大学教育应贯彻科学教育与人精神培养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理工科大学科学理性教育不仅是使受教育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人精神培养应着眼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同时也是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重要的内涵。中重点探讨了塑造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非文科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肩负科技振兴、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但受到现实落差引起的集体焦虑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非文科院校过于重视科技和社会应用文化的建设,而对人文学科的教育则较少重视甚至有所偏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文科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确立。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解决非文科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两种基本精神,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陶冶着人类求实、尚理、爱美、扬善的思想情操,推进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化,指引着人类行为的合理化,是人类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所以高扬科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的科学精神也必将成为21世纪全人类所面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性,科学性和人性应融合在教育研究中。但是,教育研究更需要人精神,人精神应体现和贯彻在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教育研究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研究才是真正有道德和负责任的研究。人精神是教育研究的生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人本管理思想与理想的大学精神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一所高校的特质和灵魂,理想的大学精神包含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本管理的方法适合于大学管理,运用人本管理的方法在塑造大学的科研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中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