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对图书馆馆员信息服务能力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具备较好的心理潜质、敏锐的服务创新意识、丰富的图书情报知识,要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正确的角色定位、加大馆员队伍培训力度、建立提高馆员队伍素质的激励机制,培养馆员良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素质。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现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巨大变化和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的政治思想与道德、文化专业知识、科研和创新能力等具体措施。只有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与能力,才能高层次高水平的服务,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了现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巨大变化和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的政治思想与道德、文化专业知识、科研和创新能力等具体措施。只有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与能力,才能高层次高水平的服务,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天舒 《情报杂志》2013,(2):135-138,102
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贡献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定义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和开放型知识服务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的可行性,阐述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的内容,并建立大学知识服务模式、馆企知识服务模式、馆政知识服务模式、科技中介知识服务模式四种知识服务模式,提出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策略。四种知识服务模式通过大学图书馆门户网站由学科馆员(CSO)、企业馆员(CEO)、政府馆员(CGO)、专利馆员(CPO)分别管理,相辅相成、互利共生构成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孙玉英 《现代情报》2012,32(10):124-126
知识服务能力是民族院校图书馆服务实力的体现,是构成民族院校图书馆形象最实质的要素,是民族院校图书馆的价值所在,提高知识服务能力也就是增强了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在全面转型时期,民族院校图书馆可以从知识服务理念和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及平台建设等几方面,全面提高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这也是文化强国战略中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新变化,对图书馆员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图书馆馆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重视提高图书馆馆员内在素质和专业的提升与培养,提出图书馆应从馆员职业道德素养、阅读能力、沟通能力、新技术能力、教学服务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提高与培养馆员职业素质,建立一支具有新型能力,能够适应现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馆员队伍。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在知识的管理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员是构成图书馆的最基本要素,馆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成败,加强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培养,是图书馆强化职能、深化服务,得以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袁红军  雷莹 《现代情报》2014,34(11):59-61
科研活动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能力的支持.结合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的特征,搭建了基于科研活动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结构模型,并详细说明了诸要素相互作用机理,揭示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运作的中介过程,指出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为科研活动服务绩效提供一个新方法、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阐述知识服务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措施: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来建立知识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寻求支持知识服务的技术机制;确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念,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建立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建立各类文献信息知识库和导航库;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供学科馆员式服务;培养知识型馆员,建立知识服务团队;重视对用户的开发和培训。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服务与读者互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应全  吴晓英 《现代情报》2010,30(3):142-144,147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不变的宗旨和永恒的主题,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环境下,构建馆员的知识服务与读者间和谐互动关系尤为重要。馆员和读者作为互动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只有达到传播知识服务目的的互动才是可行有效的。本文借助分析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特点,为推动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服务与读者间的和谐互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