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故事     
写作文的动力火车我是刘辉武同学的母亲。大约在六年前的某一天吧,我的一位很好的同事胡大姐的儿子成绩特别好,我向她请教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经验,交谈中,她向我极力推荐您们的《聪明泉》,于是我也开始为孩子订阅了这份杂志,同时不忘向周围的同事推荐。每期杂志送到手中,我都要抽时间翻阅一遍,觉得真是一份内容不错的杂志。特别是《聪明作文俱乐部》这一版块,深得我和孩子的喜爱,儿子是个顽皮好动的孩子,可是每次捧着新到的《聪明泉》,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孩子有时还喜欢写些异想天开、小幽默之类的小文章,寄给一些少儿杂志,曾…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教改的出路何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在反省、思索。也许下面的这个例子,能给我们一点“仿佛若有光”般的启示。我曾经遇到过一件尴尬的事情。有一位叫黄玉媚的女生,经常不听课,喜看小说,自然少不了挨批评,但每次语文考试却都还过得去。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在学校首届艺术节上,她自编自演一出小品《家庭》,轰动全校,夺得一等奖。尝到了成功甜头的她,不忘“一鼓作气,再创辉煌”,一篇《我的外婆》,荣登作文竞赛榜首,被校报刊发。一些“追星族”前去讨教成功的“秘诀”,她倒是快人快语,毫不含糊:“看小说看的呗!”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自2007年知道《小学青年教师》(本刊曾用名)以后,在没有找到其他适合自己看的杂志的情况下,我试订了一年。没想到,一看我便对她有了浓厚的兴趣。她把枯燥的教学理论变得具体,一位位名师讲的优秀案例,让我这个身处闭塞、边远地区的小学教师看得又惊喜又羡慕;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我是《课外阅读》的一名忠实读者,两年来,每当《课外阅读》来到我身边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时光匆匆。在这短暂而又美好的两年里,是她,陪伴我走过了丰富多采的课余生活;是她,用一股文学的清泉丰盈了我的头脑;是她,教会了我博古通今;是她,为我指明了人生的光辉大道……有太多太多的感激之情,都融入在了这一张小小的信纸上。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繁忙的学习之余,都不忘抽出一小部分时间去阅读这本刊物。可以说,她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位挚友。广西省柳州市鹿寨县初级实验中学04(4)班马玲第一次看到《课外…  相似文献   

5.
每一次到培训学校接孩子,我都会碰到一位特别的妈妈。 她是那样安静,在培训学校的家长等候大厅里,很是与众不同。绝大数家长不是三五成群地聊天,就是闭目养神。只有她,每次,选一个角落,看书。今天她看的书我也看过,名为《好孩子是家庭的财富》,她不仅看,还做了记号。我想,有这样的母亲,她的孩子一定很优秀。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的女儿也上学了,每当我“教育”她的时候,她总是表示出不满。我在反省自己行为的同时,常常想起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我的父亲早年也是一位小学教师。我从小学到中学,每次做家庭作业时(尤其是做数学家庭作业),父亲总不忘问一句:“这些题你会做吗?”如果会,父亲就不让再做,并说:“重复有什么意义,只要方法会就行了。”他鼓励我多看一些书报,如《鲁迅在广州》、《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等,后来家中仅有的书看完了,我把目光又转到家中四面墙上糊的报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家屋内四壁墙上的报纸我都读遍了…  相似文献   

7.
感受坚强     
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我几乎每期必看,这不仅因为节目办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每看一期都会让我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一个女孩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她叫张穆然,是一位十几岁的癌症患者,这一期的《实话实说》就是应她的要求而开办的,她非常清楚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所以她也更渴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走进《实话实说》的演播室,亲眼看看她喜爱的节目主持人。虽然最终由于病情突然恶化而未能实现她的愿望,但从录像中我仍感受到了她的乐观与坚强。由于化疗,她的头上已没有一根头发,但她却并没有因此而难过,病床…  相似文献   

8.
来自孩子的声音:"我喜欢阅读"张小倩是宁县早胜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读书,我最喜欢周末和假期,可以自由地安排阅读时间"。她已读过《白雪公主》《少女的红发卡》《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40多本课外读物。她还告诉记者,从记事时起,父母每年送给她的生日礼物都是一本书。她拿出书包里正在阅读的《格林童话》,在扉页上记者看到,这本书就是小倩过11岁生日时爸爸送给她的。同时,在书里,记者还看到她作的勾画、注音或解释。在课间活动时间,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四年级  相似文献   

9.
<正>龙应台老师的名字早有听说,却迟迟未看她的书,一直到这个暑假,才和母亲聊起龙应台。母亲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告诉我,龙应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亲,看龙应台老师的书,会很有收获。但,没有看过,我没有感觉,直到母亲把她的书递到我的手里,我才真正走进了这位作家。《孩子你慢慢来》,是她当母亲的时候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  相似文献   

10.
听说今天我们班要来一位新同学,我幻想着她是温柔善良的“白雪公主”,或是漂亮可爱的“睡美人”。上课了,老师带着一个人走进来,我一看不禁两腿发软,原来她不是别人,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里那“恶毒的皇后”!原来她毒不死“白雪公主”,认为自己知识不够,又得知我们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一包老鼠药能毒死好多人,所以千里迢迢赶来学习……我暗暗祈祷老师千万别把她安排和我坐在一起。你想想,每天都跟一个心肠歹毒的人坐在一起,我还能安心听课吗?可老师好像故意和我过不去似的,竟把她安排在我旁边。为了表示友好,她拿出一个红彤彤的苹果给我…  相似文献   

11.
老师我爱您     
从上幼儿园到现在,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老师,其中有一位让我既尊敬又爱戴。她是谁呢?你看!她就是我的班主任苏老师。  相似文献   

12.
首先在向伙伴们介绍我写《快乐一天》和《天使在说话》这两首儿歌的缘由之前,先向你们介绍一位我的“小伙伴”,一位忠实的小观众。我喜欢叫她“万万千千为什么”,因为经常在我的节目播出之后,她都会以最迅速、最直接的方法向我提出有关节目的问题或要求,她就是我的外甥女“慕子霖”。孩子就是  相似文献   

13.
丁当信箱     
《英语大王》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是来自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名小读者,我是从一位好友的手里看到《英语大王》的。我才看了几页,就有了一种与它相逢恨晚的感觉。我认为学习中看《英语大王》能增加英语知识,生活中看《英语大王》能丰富课外生活。总之,它是十分有用的。这就是我,一个小学生对它的评价。或许太肤浅,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它——《英语大王》! 读者:林 鸿  相似文献   

14.
王林 《学前教育》2007,(1X):37-37
<正> 这套丛书的名字叫《不一样的卡梅拉》,一共有6本,书名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说的,如,《我想去看海》、《我想有个弟弟》、《我去找回太阳》。听起来很亲切,也能拉近和小读者的距离。卡梅拉是一只小鸡,是一只拒绝下蛋的小母鸡,她一心只想去看大海,因为她听鸬鹚佩罗讲了很多关于大海的有趣故事。卡梅拉的爸爸一听卡梅拉的想法,一把就把卡梅拉抓回窝里,"大海可不是小鸡玩的地方"。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大人  相似文献   

15.
渴望和平     
我的邻居是一位上四年级的小女孩。有一天我去她家玩,看见她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语文课本。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第31课《地球万岁》。看着这篇文章,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些事情。人们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老是打来打去?为什么不珍惜和平呢?  相似文献   

16.
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字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  相似文献   

17.
瞧!后海小学的激情广场上,那位笑靥如花、胸前挂着漂亮的花环、拉着孩子们的手跳出一个个快乐的同心圆的人就是我们的校长——袁晓峰。她身材修长,眉宇之间流露出亲切平和,我常常把她看做《大脚丫跳芭蕾》里面的那个有梦的女孩,而她自己却常把自己比作是撒播幸福花种的花婆婆。这是一位科研型的校长培训是最大的福利。逼自己一下,你就成长了。这是她对  相似文献   

18.
小文与小仪是我班的两个好学生,是老师的一对小帮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大队委员与 中队长这两个职务每年在她俩中间轮换。小文性格开朗,爱好文学,二年级时就开始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另外,钢琴也已考到七 级。虽然练琴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看书的时间少了,但她很会挤时间来看书,她妈妈说小文 就连上厕所也不忘带上一本书。到了五年级她已经在看鲁迅、郑振铎写的书了。因为爱看书 ,小小年纪就已积累了丰富的词汇。除了爱看书,她还喜欢写作,她写的文章多次在《解放 日报》、《新民晚报》、《小学生学习周报》上刊登。小仪,性格文静…  相似文献   

19.
平时作文课,我们常常碰到如《我的××》一类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有一篇习作《我的妹妹》,其中有一个小节是写妹妹很吝啬,她有一本小人书,邻居亮亮想看,但妹妹不肯借。小作者是这么写的:“敏敏,借我看一看好吗?”亮亮问。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看《东方少年·阳光阅读版》,尤其喜欢“好看小说”这个栏目。在2005年的第11期上,我读到了一篇特别精彩有趣的小说,就是庞婕蕾姐姐写的《有一件礼物叫原谅》。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有个性,尤其是“小早”,开始我以为她仅仅是一个狂热的追星族,直到最后才明白,她痴迷“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