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原国芳(1887—1977)是日本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玉川学园创世人。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教育实践,不仅在日本享有盛名,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较大影响。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就是“完善的人”的教育,“全人格”的教育,他认为在现实教育中,单纯强调智育、德育、宗教教育,或单纯强调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是片面的,这不是“全人教育”,而是肢解人的教育。他主张人必须接受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当前,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一名坚强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为了改革旧教育、创建新教育,竭尽心力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在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在教育实践上勇于探索,对培养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写下了大量的著作,这些著作内容广博、议论精深、影响甚广.陶行知从反对传统教育出发,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它的内容其中包括“教学做合一”,并对其进行了阐述.他的这一观点对当时教育上存在的教与学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封建死读书无疑是个有力的驳击.即使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他的这种“教学做合一”的观点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仅就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基本思想及对今天的教学改革的启示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老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教育”思想是当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当今世界先进国家均重视研究“创造性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日本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有的教育学者就已着手研究“创造性教育”,并提出了一些具有价值的教育理论问题。但是,这种理论研究并没有继续下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十年代初,日本教育学者在欧美国家研究“创造性教育”理论的浪潮冲击下,才重新开始了研究“创造性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将它列为当今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中。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教育理论,它的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能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以实现他“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宏愿。为了实践这个理论,他于1927年在南京北郊创办了晓庄师范,并于同年3月15日正式开学上课。陶行知提出并开始实践这个理论距今已整整六十周年了。  相似文献   

5.
早在明治时期日本学校教育确立的初期便产生、发展,并在战后再次复兴的“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是扎根于日本教育的土壤中的、“原产”的教育理论。这一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教育理论中对“舶来品”的全盘接受和模仿的肤浅,以大量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了既是现实的,又是具有教育思想深度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原青林 《西江大学学报》2007,28(1):10-13,20
近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走向极端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之路,他所鼓吹的是一种“为了社会的教育”;而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倡的则是一种“为了教育的社会”,致力于一种建设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和对外侵略的教育,一种关爱生命、生命至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时遭到了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两国有识之士在痛心中警醒,分别开始对本国传统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进行反思批判,在教育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国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教育改革思想,日本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教育改革思想。应当说,这两种教育改革思想具有相似性。然而,二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改变却大不相同。通过对这两种教育思想形成背景及对教育改革实施的具体影响进行比较,探究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西河设官授徒从事教育实践,长达六七十年之久,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其中他的“学”与“仕”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倾毕生之心血所创建的教育理论,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统观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不难看出: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伴随着一种动力——“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即“爱满天下”的精神。“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灵魂所在。而这,也正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中所不足的。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2006,(3X):36-37
多湖辉是日本最爱推崇的教育心理学专家,他认为培养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成为“教育的实践”,以一个实践的心态来教育孩子,多湖辉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且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观察生活,提出了许多值得反省的问题,给人以启迪。[编按]  相似文献   

11.
孙家鼐总结和吸收前人及同时代中外人士有关中西学思想的经验,较早地提出和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他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等主张和实践或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或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他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实践上的主要成果是筹办了京师大学堂,并对光绪帝的变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华与核心,也是他经过长期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富有创造性的儿童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大众诗人、思想家、爱国民主人士。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内容全面丰富。许多专家学者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科学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本文试就陶行知1931年从日本归国后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活动作一粗浅探讨。 1931年春,陶行知从日本归国。在他归国后的文章中,有关科学知识及介绍科学家治学方面的内容明显增加。他在《申报》“自由谈”专栏以“不除庭草斋夫”的笔名发表了一百零四篇文章,其中15篇是介绍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民国时期学贯中西的著名教育家。他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吸收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援引西方教育实践的先进理念,从国家独立、社会改良和振兴学术研究的目的出发,架构了“人格独立”的教育思想,并贯彻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从剖析“人格独立”思想的实质入手,探求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认识根源,梳理西方文化尤其是德国教育实践和法国大革命思想对其产生的影响,透射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和开展思想启蒙的理念,对于今天教育教学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革命。从他对旧的传统教育的批判中,使人们醒悟到,重视儿童的身心特点是多么重要。他所提出的许多问题,至今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自然人”和“自然教育”问题,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笔者拟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关于卢梭的“自然人”的问题卢梭认为应将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的目的。从《爱弥尔》问世起,关于“自然  相似文献   

16.
重温邓小平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较深入地解读了教育“三个面向”的真谛,并分析了在实践教育“三个面向”过程中存在的不正确和需要纠正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这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7.
清末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劝学篇》和“癸卯学制”集中体现了他“中体西用”的历史教育思想。他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忠君爱国的思想;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史为体,世界史为用”;并就历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要求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推行于实践。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的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玟京 《现代语文》2008,(4):123-124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关于生命常识及体验生命活动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其思想,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首次明确提出来的。1968年,他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他在《生命教育》一书中主张,如果我们想要回归人的本质,生命的学习就是返璞归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森有礼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任文部大臣时,主导设计并建立起了日本近代国家主义的教育体系,在日本近代教育体制设计和创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日本的“近代学校之父”。  相似文献   

20.
当校长的出几本书不稀奇。可惠阳区实验小学张银球出的两本书有点特别:其主编的《创建小学主体生成教育模式》,走出了“只是一种教案集或工作总结文集”的套路;其个人专著《小学主体生成教育模式的原理与实践》,则是通过应用理论于具体实践之中而产生了理论性提升。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提出的“主体”概念,而是在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主体的办学实践中,获得了理论创新,形成了“主体生成教育模式”的新教育理论和办学模式。更可喜的是,张银球和他的同事们开始走出人云亦云的“愚用”状况,在打破千校一面的实践中学习和发展,获得了教育胆量,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