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杨柳”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等。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那么,杨柳是指一种树还是两种树呢?其得名依据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以杨、柳暗含杨开慧、柳直荀二烈士的名字,以杨柳飞絮比喻烈士忠魂直上九霄,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赞颂之情,极富诗意。“柳”是柳树,是没问题的;那么“杨”是什么树呢?是人们所常见的白杨树吗?不是。这里的杨也是柳树的一种。《尔雅》注云:“杨,蒲柳也,可以为箭(杆)。”  相似文献   

3.
塞上柳树     
第一次见到这塞上的柳树是在一个清冷的早晨,那是我来亨源的第一天。从车窗向外望,跃入视野的是一排排的树——头上长着无数的角的树——凭着直觉就知道它叫杨柳,我真是大吃一惊。杨柳在我的印象里就是垂着弯弯的细细的枝条像害羞的小姑娘的树,可眼前的杨柳树干粗短,头上长着无数伸向天空的枝丫。我不由得问司机:这树有什么用处?  相似文献   

4.
咏柳诗话     
“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柳,是春天的使者,“漏泄春光有柳条”。“吹面不寒杨柳风”,柳,是诗人画家的爱物,历代诗人以柳为题,歌咏不绝。陶渊明爱菊花也爱柳树,在家门口亲自栽种5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无独有偶,扬州平山堂至今还有欧阳修种的柳树,后世称为“欧公柳”;他写诗云:“手栽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隋炀帝下江南也风雅一时,曾“御笔赐垂柳姓杨”,故“杨柳”一词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咏柳诗话     
“吹面不寒杨柳风。”“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漏泄春光有柳条。”柳,是诗人画家的爱物,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陶渊明爱菊花也爱柳树,曾在家门口亲自栽种5棵柳树,自号“五柳  相似文献   

6.
听课一得     
教例 :二年级《程门立雪》(师出示生字“杨时”的“杨”)师 :同学们 ,谁认识这个字?生 :这是杨树的“杨”。师 :你怎么知道的?生 :我看过一本童话书 ,上面就有几棵大杨树。师 :多好呀!一个爱看图书的小女孩。生 :这是杨柳的“杨” ,我们家门前有杨树、柳树。师 :也不错 ,注意平时观察 ,联系生活实际。生 :这是“扬州”的“扬”……(同学们哄堂大笑)师 :(面带微笑)没错。(生惊讶)是没错呀!他的话还没说完呢?生不语师 :(板书“扬州”的“扬”)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生 :(恍然大悟)……“扬”字把“扌”换成“木” ,就是杨树…  相似文献   

7.
沉默的树     
写“树”字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横平竖直。否则,树字就会写得很难看了,而我喜欢树,也犹如写他的本性——正直。对于梨树、柳树、迎春树……这类树,  相似文献   

8.
陈秀娟 《少年月刊》2023,(10):30-33
<正>无论你是否喜欢,若盘点古今中外与人们相伴最久的植物,柳树肯定得算一个。不信你瞧,哪儿都有它的身影。诗词里的常客柳树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原生树种之一,植柳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中就有“柳”字。房前屋后、河沿路旁无所不在的柳树,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诗词里。除了孩童启蒙时吟诵的《咏柳》中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还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吹面不寒杨柳风”“枝上柳绵吹又少”……各朝各代的诗词都有借柳抒怀的名句。柳与留谐(xié)音,  相似文献   

9.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别的树总是有花朵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枝送别。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而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越来越少了,每次我看到一棵柳树都会神经紧张地屏息凝视。我怕自己有一天会忘记柳树,我怕自己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竟必须去翻查字典。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这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老伯伯会种树。院子里那棵小枣树就是他种下的。老伯伯说:“一棵树太少了,我再种一棵。”老伯伯在小枣树旁边又种了一棵小柳树。小柳树的腰真细,柳枝绿绿的,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一点儿也不好看,就禁不住说道:“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啊!你看我,多美丽!”小枣树听了没做声。小柳树高兴了,他想:哈,小枣树不敢跟我比!我比小枣树好看!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有的树很奇特,值得我们去探求它们的秘密。非洲的唱歌树在非洲,有一种柳树,每当微风吹过,下垂的枝条互相碰击,会发出像琴或唱歌的声音。原来,它的叶子细密坚硬,像陶瓷或金属片。难怪风一吹,柳树就“唱歌”了。卢旺达的笑树在非洲卢旺达有一种树,能发出像人一样的“哈哈”  相似文献   

12.
说杨道柳     
人们总是习惯将杨柳放在一起谈论。其实杨柳属于不同的树种。柳树一般长在河边,枝条低垂,叶子像小刀;杨树则枝条向上生长,叶子较宽。传说隋炀帝下令在堤岸上多种垂柳,他姓杨,就赏赐垂柳和他同姓,名为“杨柳”。但此说无据可考,因为早在先秦的《诗经》中就有了“杨柳依依”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榜上有名     
1号作品:《我向妈妈学语言》作者:严永娟通联:(457000)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五中学初二(2)班作品中的黄金片断:春天来了,杨柳长出嫩芽。我对妈妈说:“妈,你看杨柳吐芽了。”我很得意,心想:这“吐”字用得不错,把杨柳拟人化了,妈妈肯定不会想到。可妈妈说:“是啊,杨柳爆青了。”啊?我顿时觉得妈妈的“爆青”比我的“吐芽”好上几百倍。不但“爆”字把春风中杨柳的活力给表现出来了,“青”字还说出了杨柳的颜色。而我的吐芽,一是没有色彩,二是“吐”也没有“爆”那么有生气。显然没有妈妈用得准,用得好。妈妈…  相似文献   

14.
院子里长着一颗小枣树和一棵小柳树。小柳树的腰真细,柳枝绿得又光又亮,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麻麻裂裂的,一点儿都不好看。小柳树就说:“嘻,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啊!你看我,光光溜溜,多漂亮!”小枣树没出声。小柳树高兴了,心想:“哈,小枣树不敢和我比!我比他好!”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3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上课伊始,我一边写课题一边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读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一位小男孩说:“小柳树的枝条绿绿的,老师用绿色的粉笔写。小枣树结出的枣子红红的,老师就用红色的粉笔写。”听了小男孩的回答,我表扬他不仅会观察还会思考,并趁机引导:“是呀,小柳树在春天里长出了绿绿的枝叶,小枣树在秋天里结出了红红的枣子。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喜欢谁?喜欢他的哪些地方?”教室里一阵七嘴八舌之后,小手高高举起来了:生1:我喜欢小柳树细细的腰、绿绿的枝条,我觉得…  相似文献   

16.
近日翻阅报纸,偶见一幅漫画,名曰“选材”。画上有两株树,一株是粗大笔直的钻天杨,可谓生机勃勃;另一株是歪脖子老柳树,可谓疤痕累累。几个选材者——大概是“木工”吧,手持利斧,把粗大笔直的钻天杨团团围住,似有“先下手为强”之势。而对歪脖子老柳树,众“木工”则大都显出不屑一顾的神气。观毕,不禁为此画拍案叫绝!因为它正射中了时下某些教育工作者在“选材”问题上的不正确做法:对于品学  相似文献   

17.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教学中的片断实录。师:这时候的小柳树一定是变得更美了吧?生:(读)“春天,小柳树发芽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了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师:这么美,能给我一次机会也来读一读吗?在我读  相似文献   

18.
(一)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命纪晓岚书写折扇,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书毕,乾隆看了看折扇,说:“这首诗你丢掉了一个字。”臣子奉命为皇帝写字,如此粗心大意是有罪的。纪晓岚接过扇子一看,果然将首句的“间”字漏写了。但他稍动脑筋,便镇定地说:“没丢字,我写的是词不是诗。”乾隆吃惊地说:“如是词你读来听听。”于是纪晓岚看着扇子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乾隆听罢,哈哈大笑,举起大拇指夸奖道:“聪明得很,狡猾…  相似文献   

19.
统编五年制小语课本第八册入选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这首七绝的第一句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人教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这一句中的“一树高”是这样解释的:“一树高,即一高树,一棵高高的柳树”.由此可知,参考书的编者把这  相似文献   

20.
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凤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书法家一时疏忽,竟漏掉了一个“间”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