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欣赏,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自然应该首先考察它在语言上的特点。对古代诗歌语言的分析可以从语音、语法和语象三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认真阅读这些诗词对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文学鉴赏力大有裨益。由于中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较为分散,因此,可对古代诗歌作一个整体设计,使高三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效益。一熟悉基本篇目、巩固识记内容首先要求熟悉初高中课本入选的基本篇目,做到熟读成诵,并能默写。其次要求识记文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它是复习古代诗歌的第一步。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古诗歌特点 (一)阅读高中语文第五册知识短文《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古代诗歌的杰出成就。 (二)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根据不同的标准,通常分如下几类。按表达形式分:叙事诗、抒情诗。按来源分:民歌(《术兰诗》)、文人诗(由文人创作的诗歌),按篇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7,(14):20-21
要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优化课堂提问。教师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背景、意象、内容、诗眼、情感等角度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指出:“诗者根情。”情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古诗正是以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创造人的意境,托景寓情,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容,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渲染气氛以境引情渲染气氛是古诗教学中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可采取不同方式渲染气氛:朗读或朗诵过去学过的、感情相似的诗歌,从诗到诗;引导学生回忆或由教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人的简历、创作背景等事物或景物,从事物到诗;利用插图或有关图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从图画到诗;释解题意,从题到诗等,从而为讲解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儿童诗2.学会想象的方法3.能利用想象法创作诗歌教学过程:一、欣赏儿童诗,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歌,作曲家把它编成了一首动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小白船》最后呈现诗歌。)欣赏了这首诗,谁来谈谈你自己对诗歌的一些认识?学生谈感受(很有想象力、语言很美、分行等。教师引导:你可以从这首诗歌的语言和想象方面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是跃跃欲试了,想写好儿童诗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一个小秘密,就能写出最美的儿童诗来,那就是拥有丰富的想象(板书),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题目是文章的旗帜,是文章的眼睛。人们常说,眼睛可以传神,题目也可以传神。在讲诗歌的时候,抓住诗的意境,作必要的解题,往往能给学生揭示诗歌的主要内容,又可以引导学生探出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有助于进入诗的意境,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讲解诗的内涵,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和感染。  相似文献   

7.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诗二首》。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诗歌的一般常识(第二册《谈谈诗歌》)。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诗歌的分类:诗歌从形式上分,可分哪几类?从内容上分,又分为哪几类?《青纱帐——甘蔗林》,属于哪一类? 这首诗属现代抒情诗。“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直接抒发思想感情。”然而这首诗不是凭空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而是借助于具体鲜明的形  相似文献   

8.
高三一节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炼字艺术。为解决学生古代诗歌阅读积累的量不够、读不懂诗歌的问题,教师向学生发放诗歌鉴赏阅读材料。教师选取了一些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作品。鉴赏内容深入浅出,很适合学生,所以学生看得很仔细。学生读完材料后,教师请学生就所读材料上的诗歌任举一例谈谈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  相似文献   

9.
徐蓉 《江西教育》2011,(12):21-21
<正>"轻叩诗歌的大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展示一]诗歌朗诵会一、活动计划1.准备朗诵材料: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课本中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读过所喜爱的。  相似文献   

10.
(一)要反复钻研、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所教的每一篇作品,都要事先反复钻研,做到熟悉诗0、理解诗.这样,在分析讲解时,才能随时准确而熟练地引用原诗,把诗的感情表达得逼真、感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在了解和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应该尽力把诗歌的跳跃性和诗歌的含蓄性理解清楚,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和领会.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歌阅读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复习中使用恰当的方法,化难为易,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一、阅读1、从诗题入手看文看题,题目往往是诗歌的眼睛,不可忽视。诗题的作用总体来说,起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件及写作缘由的作用。(1)交代写作对象例如《咏柳》、《黄鹤楼》,这种类型的诗可以让读者思考到:交代写作对象,即诗歌的写作内容;艺术手法上多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或者物有比喻义、象征义。(2)交代写作事件这里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只表明事件本身,例如《约客》、《春夜洛城闻笛》。第二种从题目中可推知其…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知人论世之〈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第一单元的题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与主旨,围绕这一目标,介绍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读懂诗歌。我认为,归类讲解,让学生对一类诗歌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把握,会收到好的效果。诗歌从题材上可分为咏景诗、怀古诗、咏物诗。从具体的内容上,可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乡怀亲诗、闺怨诗等。高考中选的最多的是咏景诗,所以从咏景诗入手,教会学生读懂诗歌。咏景诗中  相似文献   

14.
<正>古代诗歌欣赏和作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文技能。可是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准确地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却不能把欣赏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致失去了很多基于诗歌欣赏的作文教学素材。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试着从古代诗歌欣赏入手,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有目的的学习古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为文之道,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获得欣赏与写作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我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教会学生如何去诵读诗、品味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甘琳 《广西教育》2013,(32):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年级上册包括诗歌、散文、演讲稿、文言文等单元,在内容方面与初中语文知识的衔接更注重质的提升,学生也明显感觉到课文的难度和长度与初中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诗歌这个单元,除了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应从单一的朗读教学上升为读写结合教学。比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教师对诗歌的内容可以不做详细的讲解,而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一向处于边缘地位,这直接导致学生在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上的不足。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歌由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中国现当代诗歌(亦称新诗)和外国诗歌组成。因此,应要求学生分别掌握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诗词源远流长,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分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它不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讲究格律,它分绝旬和律诗,又分五言和七言。应强化格律意识,要求学生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和词牌等应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握中  相似文献   

18.
诗歌鉴赏自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以来,常常注重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评判,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审美教育功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诗歌鉴赏就是要引导学生自由地欣赏美、发现美、进而运用美的规律创造美。然而在具体的鉴赏过程中,学生还不能熟练进行分类鉴赏,对诗歌的内容、主旨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对各类诗歌的特征意象理解还比较模糊,本文就诗歌的分类鉴赏作简要分析:一.怀古诗怀古诗将史事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的遭遇(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或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与评价(如杜牧《赤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许多篇章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些诗歌富有情趣、耐入寻味,给人以启迪。有人说:“诗的情味,可以从好几个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推敲,有的应从画面上去欣赏,有的则从声音上品味……”的确,古代诗人写诗,用词之精练,一直为后人所传颂。诗中有画,画中写诗,则是小语课本中选择古诗的一大特点;而诗中那美妙的音节,动人的意境,更是令人神往,宛如身临其境。如何让学识浅显、阅历不深的小学生理解古诗,体会其中的哲理,懂得如何去欣赏,借着认识作品中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塑造美的心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  相似文献   

20.
一、备考策略——大处着眼,把握内容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古诗鉴赏题异彩纷呈,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但学生这道题的得分均偏低,失误的原因,主要是无从下手作答。笔者根据多年高三教学的经验和高考古诗鉴赏阅卷的感受,认为高考古诗鉴赏还是有章可循的。高考古诗鉴赏,应在反复默读的基础上,首先读懂并概括出该诗创造的意境(或景、事)、抒发的感情(主题)。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从大处上把握古诗的内容。我们知道,古代诗歌虽然浩如烟海,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