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煤炭科技文献中几组含有"分(份)"的词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旗纲 《编辑学报》2010,22(2):137-137
在煤炭科技文献中,筛分(筛份)、缩分(缩份)、馏分(馏份)的使用频率很高,混用和错用的现象也很常见.那么什么时候用"分",什么时候用"份"呢?  相似文献   

2.
网络"人肉搜索"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国内反"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人肉搜索"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面对"网络暴力"的质疑,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证了编辑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四种隐私侵权:商业盗用、公开暴露"隐私性材料"、错误暴露他人隐私和侵扰他人私人领域。同时指出了编辑在面临一系列可能涉及隐私侵权的事实时,应该牢记的基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4.
伪书何以畅销?为什么会出现"伪书驱逐良书"的现象?通过对伪书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富有成效的营销策略是促使伪书走向"成功"的关键举措,而这也正是处于产业转型期的国内大部分出版社所欠缺的.或许,分析伪书"成功"的方法,对提升出版社的营销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风"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绝非偶然,而是来自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通过梳理"国风"概念的演变过程,回顾与"国风"相关的已有研究.文章认为,随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高,媒介对国风文化传播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风"文化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6.
浩洁 《今传媒》2016,(12):43-44
"二次元"作为一种特定媒介,一种外来文化,更作为一种产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彰显出青少年对个体主体性的自觉追求,但另一方面作为舶来品,它是无根的文化,其孱弱的思想力、碎片化的胡乱拼接、资本的急功近利,历史与现代的剥离,虚拟与现实的模糊,对青少年思维的养成、价值观的形成将会产生很深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7.
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粉丝"现象可以说成为了一幅值得人们观看的文化风景,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已经扎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唾骂和追捧都是不正确的;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社会文化的进步力量.本文从"粉丝"症侯和"粉丝"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提出了"粉丝"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我们应该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8.
耿延庭 《新闻世界》2014,(2):163-164
学生和白领作为新浪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在微博平台上主动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的现象十分普遍,因网络隐私信息泄露引发的案例已屡见不鲜。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目前微博普通用户主动公开隐私信息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微博普通用户主动公开隐私信息行为的动机。研究发现:微博普通用户主动公开隐私信息的行为比较普遍;微博普通用户主动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的原因包括情绪表达、社交需要、快速便捷地传播信息、自我记录、寻求安慰或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9.
1987年7月7日,我就"南京事件"会见记者,并公开了战场记录.此事一方面得到了全国赞同,另一方面也招致猛烈的非难和攻击.我收到大量的非难电话及信件(约70封).非难攻击者都是匿名的,无论如何查询都是冒名的人,写信人用的也是假名字.我公开了住所姓名,在电视上露面,但为什么这些人却隐姓埋名呢?还有,那些自称为"赤报队"、"爱国青年联合会"的人对我的恐吓更甚于其他人.  相似文献   

10.
第八个记者节过后,记者职业的"围城现象"成为新闻业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沸沸扬扬的讨论过后,笔者不禁开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围城"现象?当代记者的职业状况到底如何呢?抱着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才能面对记者这个职业?本文将从行外和行内两个角度对记者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记者职业状况的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社会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以电视为媒介,以普通人真实经历与真实情感为内容的电视节目形态,成为电视媒体的新宠.本文在情感社会学关于情感理性化与情感商业化理论的背景下,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力图解释这种以“私人情感公开化”为本质特征的电视文化现象何以成为可能.最终的结论是:隐私情感公开化的动因来自于媒体与当事人现实处境下的行动选择,情感电视节目是社会结构背景之下,媒体与当事人按市场逻辑行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只要隐私能够成为商品,能够带来巨大利润回报,隐私这道"甜点"注定还会花样不断翻新.越来越符合窥视消费者的口味,而隐私作为"甜点"的产业就不会关门倒闭.  相似文献   

13.
透视跨文化传播的"误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是指两种以上异质文化间的互动,在此过程中,"误读"现象普遍存在."误读"产生于文本的生产者、文本自身和文本的接受者这个信息传播链条的各个环节间的相互作用之中.本文从解释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跨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荧屏形象直接关乎电视台形象.许多主持人存在"羊群效应"的思维方式,盲目跟从所谓的"时尚"、"潮流",而"定制化"现象的出现,则产生"反羊群效应",让主持人荧幕形象变得独树一帜,提升电视节目的荧幕形象.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实节目引入"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是目前电视节目比较普遍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电视表现手法,虚构和真实这两个矛盾体如何有机调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近几个月,济南市公安局陆续收到市民报案,反映在红绿灯路口经常发生聋哑人抢劫案。一时间,“聋哑帮”流窜多省、四处抢劫的传闻在市民中引起震荡。经过精心策划,济南警方抓捕了这一团伙的10名成员。“聋哑帮”都是些什么人?有什么来历?成员什么身份?作案特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结成抢劫团伙?靠什么维系帮派?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主旋律剧中的"浙江影像",回望历史,探寻"红色根脉"的政治文化底色;聚焦改革主题,呈现个体成长的精神迭代;把握新时代主题,紧贴平民视角的火热生活.围绕"为什么是浙江""浙江怎么做"建构与塑造了"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同时也拓展了主旋律创作的叙事维度.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实节目引入"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是目前电视节目比较普遍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电视表现手法,虚构和真实这两个矛盾体如何有机调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梁瑞平 《传媒》2021,(17):35-37
深度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通过深度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长沙晚报大胆创新,在全国党报系第一家推出"封面特稿".但凡大节点、大主题、大事件,都在报纸封面版推出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精心打磨的万字报道,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为什么要推出特稿?特稿如何"特"起来?特稿如何更完美?本文试图从选题、内容、采写、呈现及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与"知识工程"的核心是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包括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是"知识是什么"的知识.这是叙述事实的知识,比如说,南昌人口是多少?这是简单的知识,而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则是复杂的知识;第二大类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