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一感冒就喝板蓝根,一便秘就吃牛黄解毒片,女性经期不适就吃乌鸡白凤丸……这些耳熟能详的中成药,是许多人眼里不折不扣的"万金油"。可是,与民众对中成药的依赖成反比的是,近年来因中成药使用不当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应当按医嘱适量服用,否则对健康有危害。  相似文献   

2.
一些人出现上火症状就去药店买一些常见的中成药"败火",但中医专家指出,去火的中成药不能随便吃,一旦不对症,不仅不能"败火"反而有害。立春以后气温日渐回升,而干燥的春季更易使人上火。一些人出现上火症状就去药店买一些常见的中成药"败火",但中医专家指出,去火的中成药不能随便吃,一旦不对症,不仅不能"败火"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3.
张焱 《百科知识》2010,(15):39-40
《礼记》中记载着孔子关于人生欲望的论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两件事最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欲望:一个是吃,一个是性。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于吃的欲望,只是吃饱不饿就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4.
走了没多久,就碰见两只在树上歇着的热河鸟。"老弟,吃种子的时候要专心,不管有多少虫子来骚扰,咱们也绝不看他们一眼。"热河鸟哥哥边用翼爪拨弄一片树叶边说,"记住,我的话都有道理,你只管按我说的去做,不要多问!现在咱们要把嗉囊里的种子运到胃里消化。"  相似文献   

5.
陈林 《内江科技》2012,(12):27-28
通过汉日语"吃"的隐喻表现探讨了两种语言中"吃"的意义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各自的语义扩展模式,揭示了两者各自的内部结构。汉日语"吃"在表现形式和意义扩展上有共性,也有一定差异。在表现形式上,两者都可以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只是在语序上存在差异。其次,日语中的"吃"也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如"食い残す"(吃剩)、"食い尽くす"(吃光)、"食い入る"(吃进),这和汉语中表示变化、消失、趋势等动词相似。另外,日语的"吃"词尾富于变化,通过词尾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而汉语的"吃"如果想实现不同的意义,一般要改变和其搭配的词语。在意义扩展上,汉日语"吃"的主要意义扩展都由生活依赖及生活状态、生存竞争等隐喻而来。从整体上看,语义扩展模式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在具体意义的扩展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周静 《科教文汇》2013,(20):184-184,187
高中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前,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差异性非常大,为了能够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都能在一节课中有所收获、得到发展,就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方法。本文就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一些分层教学方法,简单地谈谈个人对分层教学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宁华 《金秋科苑》2013,(10):105-106
"我在报纸上看到××药是你们医院教授研制的,效果特别好,这是真的吗?""社区里组织的讲座,说这种药对我的肿瘤有效果,您说我能吃吗?"类似这样的询问,无论是医院还是我们的编辑部经常会遇到。在这类问题中,抗肿瘤药物最突出,有时甚至知道不是正规渠道的药,也报着试试看的心理,期盼"奇迹"出现。本期就请专家给患者讲讲如何识别真伪——  相似文献   

8.
郭旭 《科教文汇》2011,(28):96-96,119
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吃"的文化意义的阐释和语法结构的探讨,在宏观方面,可以看出"吃"统摄中国社会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张礼玲 《科教文汇》2011,(36):11-11,2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作为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更需要把"爱心"作为工作的基础。多年的一年级班主任经验中,笔者总结出了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做的"六个一",做好这"六个一"就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有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就有了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也就有了孩子终身发展的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0.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1,(9):34-35
考前早餐 期末考到了,爸妈讨论做什么早餐给儿子吃。 妈妈说:"要不吃油条和鸡蛋吧,1根油条两个鸡蛋就是100分。" 爸爸沉默片刻后说:"他考那么多门,一个100分不够,还是给他吃方便面吧,统一100。"  相似文献   

11.
减肥真难     
一天,俩人见面,甲:"好久不见,好像胖了。"乙内心沉重强作欢颜:"是吗?看来我要减肥了!" 又一天(其实没几天),俩人见面,甲:"哎呀,最近苗条了,有什么高招介绍介绍?"乙心底雀跃不露声色:"真的吗?我最近吃XXX,看来真的有效啊!”暗里却寻思:刚量了体重好像没变化呀。  相似文献   

12.
减肥界从来都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最近兴起的一个"明星产品"是明列子,号称"全天然,减肥有奇效"。最吸引人的宣传是"可以吸水28倍,增加饱腹感,从而实现减肥"。不过,也有人警告:明列子中含有一种叫做estragole的物质,能够致癌。这又让时尚女性们纠结不已:“减肥奇效”很吸引入,“能够致癌”又实在恐怖,明列子啊,到底该不该吃?  相似文献   

13.
凝固习俗     
凝固习俗佘新古代,一些富贵人无聊至极,在广州大吃大喝,在苏州锦袍穿够,在杭州风流潇酒,最后选一口柳州棺材了却一生,故有"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的民谣。说说民谣开开心,对一般人也就罢了。对创新省来说,还可多一个心眼,能从民谣里发现民俗...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3,(18):12-17
转基因食品,从其被引进国内,一直就备受广大民众关注。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一直都是科学届争论的热门话题。近日,科普作家方舟子就为转基因食品是否能吃问题,与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上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唇抢舌战"。  相似文献   

15.
奇鸟异事     
全世界鸟类共有9000多种,在这庞大的鸟类家族中,奇鸟异事还真不少。 植树鸟 南美洲北部的荒地,有一种白头、黑身、长嘴的"卡西亚"鸟,喜欢吃当地生长的甜柳树叶。吃叶之前,它会先用嘴在地上挖洞,把嫩枝咬断插入洞里,再慢慢地啄食。  相似文献   

16.
披着"羊皮"的"狼" 赤杨枝干上似乎生长着白色羊毛一般的毛絮,那是什么东西? 其实它是一种害虫——羊毛蚜虫,这种蚜虫用长长的油蜡状的"羊毛"裹住自己圆胖柔软的身体,虽然看上去很招眼,但却可以防止一般的捕食者吃掉自己,毕竟吃一嘴毛絮感觉糟透了。  相似文献   

17.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食谱和饮食文化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种有关食物的本能,一种全人类共有的味觉体验?有没有一种"食物理论"决定着我们会选哪些东西来吃,决定我们认为吃多少才算饱,决定我们爱吃什么零食?神经人类学家约翰·艾伦觉得有。在《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这本书里,他探索了味觉的演化基础,以及每一种文化如何基于共同的认知基础建造起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秦慧莲 《科教文汇》2011,(9):70-70,74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以求完成升学目标。因而无暇顾及中等生,特别是差生的心理感受和课业成绩。在教学中无视学生智能的先天性差别和学习基础上的差别而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得不太好,差生更是吃不了的怪现象。为此,笔者从2005年开始,在学校的配合下,对所教的班实施"班内分组、同班异步"教学。  相似文献   

19.
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以食为天"。现代人们吃的粮食、蔬菜、瓜果一般都是由农民栽种出来的;畜产品和水产品有从野外捕获或自然放养的,但主要是靠农民的种植物饲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徐赛 《科学中国人》2014,(12):37-39
也不过四百年时间,辣椒,就犹如一个横戈跃马的草莽英雄,迅速攻占了中国人的餐桌。当下,我国不仅吃辣椒的人数世界第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是世界第一。然而,让我们感到万般尴尬的是,长久以来,我国对辣椒的基础研究与国外相比相对滞后。"如果辣椒基因组序列研究的相关知识产权都属于国外的话,那以后我们辣椒的育种和技术研究就将牢牢控制在别人手里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