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新闻传播学界的研究、教学人员在最近数年内稳步完成了新老交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革”前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教学的人员陆续退休,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培养的新闻学博士、硕士陆续接替老一代人,成为高校各主要新闻院系和新闻传播研究单位新的主体,新一批学科带头人已经走上岗位。老一代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教学的重新恢复和建设付出了辛劳和智慧,奠定了现在学科发展的基础。新一代的视野更为开阔,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已经成为现在新一轮研究成果创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一不亏心,二不亏本”的提出 1989年年底,时任开明出版社社务委员会主任的叶至善先生,在认真听取了开明出版社年终工作汇报以后,针对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和经营方针以及成立一年来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明确提出了“一不亏心,二不亏本”的出版理念。  相似文献   

3.
有的媒体提出“导向正确,传播有效,公众信任,持续创新”的观点.增加了对新闻内涵的“宽度要求”,也是对新闻价值的重新审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新闻题材即新闻事实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读书     
《传媒镜鉴——国外权威解读新闻传播教育》钟新周树华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定价:58元这本书记录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者与国外20多所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和教授,就新闻传播教育问题进行的深入对话。本书所探讨的问题,涉及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些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外国同行对  相似文献   

6.
方艳 《青年记者》2016,(14):12-13
“反转新闻”伦理评价起点的确定 新媒体技术使“大众自传播”成为可能,大众很多时候成了信息的生产者.“大众自传播”是指通过微博等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①这种“大众自传播”现象影响着新闻生产乃至新闻业,特别是在新闻采集、新闻制作、新闻发布等环节.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是什么”是需要重新定义和思考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人可以发信息”不等于“人人可以发新闻”,也就是说“信息”与“新闻”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7.
我还清晰地记得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时讲过的一句话,叫做“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不过认真做起来,却很不容易。看到陈力丹同志的新著《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1993.8,北京开明出版社出版),我有些感慨。在1983年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新闻学术讨论会上,我知道他有一个研究马克思传播思想的计划。那时我觉得他对马恩著作的了解已经颇深了,也许两三年内就会出成果。以后多次  相似文献   

8.
这场伊拉克战争不仅给全世界的军事家们洗了脑,而且在新闻理论界也卷起了一股很大的冲击波。关于新闻战在地区冲突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被重新高估。对媒介的“强效果”理论的再认同感,正被逐渐强化。尤其颇具大胆和“创见”的是“制新闻传播权”论的提出。笔者认为,将媒体宣传张力作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无限过分地夸大,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现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9.
名人档案     
宋新桂宋新桂,男,1947年9月生,上海市人,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教授,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论坛》(大型学术年刊)编辑部主任,南京市《新闻广场》(双月刊)副主编,江苏省记协新闻刊物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多年负责南京大学校报编辑工作。后长期从事高校新闻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八五”规划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基本理论研究》。合作主持江苏省社科“八五”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新…  相似文献   

10.
博士后的学习和研究是完全有别与博士、硕士等研究生教育和大学生本科教育的。有人说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的教育是中国新闻教育的最高殿堂。假如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到现在为止.能够在这个殿堂里“朝拜”和研修新闻传播学“真经”的人也不到30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6月15至17日 ,“新世纪首届新闻策划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的。1.关于新闻策划的界定什么是“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这个提法本身是否准确 ?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蔡雯教授认为 ,新闻策划这一概念不甚明确 ,有必要修正和重新界定 ,应把研究对象确定为“新闻媒介策划”。由于新闻传播是各类新闻媒介运作的主体业务 ,研究媒介策划行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研究媒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南昌大学郑智斌副…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各种新闻研究论著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大量第一手档案史料论证表明:燕京大学研究院新闻部和新闻学系共同在1929年招收了第一位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葛鲁甫;1931年5月,他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文硕士学位,从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也是"外国学生在华得硕士学位之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本书力图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对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理念,旨在促进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在我国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便于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参考。本书也值得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团体和机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部探讨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新作《新闻传播学》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为杭州大学副教授邵培仁以及他的合作者叶亚东。 这本书从阐述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入手,以传播过程为经,以传播要素为纬,全面阐述了人类新闻传播、特别是大众新闻传播的规律和主要问题。全书共十四章,除了第一章阐明学科性质、第十四章展示发展前景外,其他各章形成三个板块:一是总论一般规律;二是分论传播媒介,包括“报刊,广播,影视”;三是分论传播要素,包括“新闻传播的纪录人——  相似文献   

15.
默多克曾为其所属的新闻集团搞了个“全球网络营销年”,他说,“新闻的优势是为内容服务,而网络的核心是个性化选择,通过两者选择,新闻集团将罩新定义媒体传播的意义。”从2006年起,两年过去了,默多克的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只不过重新定义媒体传播的意义不是新闻集团,而是已壮大至7500万以上的博客队伍。特别是新闻博客,因其自身的新闻性和个性化,深受网友的追捧,产生的效果,有时连传统媒体也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一书,是蔡雯同志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补修改而成的。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而且材料翔实、文字流畅,具体说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新 课 题 关于“策划”问题,作为新闻传播中的行为早已有之,说它随世界上第一家媒介的诞生而出现恐怕也不为过。然而在我国,作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它的出现却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媒介“策划”热已经由电视扩展到报纸、广播和网络。与此同时,对“策划”的争议也不断“升温”,在新闻学术界是这样,在媒介内部也同样如此,而且这…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2年第4期“9·11”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巨大的震撼和影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形成的。“9·11”事件的相关消息迅即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在许多问题上的态度,这一过程充分反映出当代社会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认真剖析“9·11”事件的新闻传播,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是有益的。一、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强,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9·11”事件事发突然,谁都难以料想。…  相似文献   

18.
新闻法学是国家85重点课题,1992年,国家教委霍英东学术基金资助“新闻法律与人格权”课题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34岁的王利明教授、法学博士任课题组长,研究人员为该校法学院、新闻学院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该课题的第一本书是《新闻侵权法律辞典》。其中许多有关新闻的法学概念是从法哲学和法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和重新释义的,不同于常规界说。这里选刊新闻法律的若干基础概念:自由、思想自由、新闻自由的词条讨论稿,供读者研究、探讨。下期将续刊言论自由·传播权·知晓权等词条。  相似文献   

19.
读书     
《新闻发布概论》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定价:45元作为新闻发言人的培训教材,本书既重视对新闻发布活动的理论阐释,又介绍了新闻发布会的操作规程,探讨了新闻发布理念和运作方式。突出知识性、理论性和技能性,对新闻发布机构的日常工作、新闻发言人的操作要领和媒体的报道,本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鲁迅杂文非常丰富,其中大量“涉及时事”,即和“新闻”有关。他经历了很多新闻事件,并在内心深处发生强烈反应。这些新闻事件成为鲁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把鲁迅与新闻联系起来作为主题,介绍他如何撮取报纸“精英”。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是一个充满活力并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系科。该系成立于1992年,现设有新闻学本科专业(含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方向)和广告学本科专业。该系还设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硕士点。目前该系共有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共有硕士生导师15名,博士生导师1名。开设了包括新闻、传播史论,新闻采写和编辑,新闻摄影和摄像,广播电视和网络传播,广告和公共关系理论,广告策划与创意等课程。建系以来,教师共撰写了30多部专著和教材。该系在党报研究、新闻现实问题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1994年以来,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