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肖海燕 《大观周刊》2012,(21):166-166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接下了一个初二三的“二手班”。俗话说:“后妈”难当,学生对原班主任的怀念.对新班主任的排斥.让没有任何班主任经验的我着实感到压力很大。身为“80后”的我,面对“90后”的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不同时代学生特点的巨大变化。站在“90后”面前,我开始觉得无奈,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曾说过:“党决定了,我就照办,要我做喇叭,我就做喇叭。”无论是在旧中国那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年月,还是在新中国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和平时期,他都始终如一地做党喇叭,吹出时代的强音,激励人们奋进。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的学生来看我。 她是那么青春飞扬,我也不显太老吧。 这是一个心里有什么话就一定会说出来的女生,她对我说:“老师,这些年,你丢了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4.
在类分图书时,常常有人将《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等书归入1217.1,将《郭沫若选集》、《茅盾文集》、《臧克家文集》等书归入1217.2,即将“全集”入中国文学各时代作品集的总集,将“选集”、“文集”之类书入别集。究其原因,说:全集者乃是听有文章的汇集,故入“总集”;选集者则是其中部分文章而不是全部,故入“别集”。显然把“总集”,“别集”的概念搞错了。  相似文献   

5.
谭小平 《大观周刊》2011,(20):128-128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中,中学英语教学应把“情感”作为教学原则贯穿始终,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推动作用,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愿学”“我想学”,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掌握所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丛梅 《大观周刊》2012,(32):200-201
我是泰戈尔优美诗篇中的一枚绿叶,在于无声处,映衬着饱满的果实,点缀着盎然的春色。从教20年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不懈的追求l多年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从小培养孩子全面、完整的发展,这是我奋斗的目标。站在三尺讲台,我在用爱、用心、用情,不断升华班主任工作理论,不断深化班主任工作实践。虽然润物无声,却迎来山花烂漫,虽然青春已逝,但我内心却倍感欣慰与骄傲。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青春。”  相似文献   

8.
邓仕元 《大观周刊》2012,(31):220-220
俗话说:“批评用电话,表扬用喇叭。”表扬的魅力大于天。表扬是一门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扬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本方法。表扬好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门;表扬好像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表扬好像春风,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表扬能让优秀生、中等生,喜笑颜开,在学习中更上一层楼;表扬能让差生放下思想包袱,喜欢读书,让他们的青春发出夺目的光彩。下面我谈谈表扬对不同学生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非典过后,有四类书呈现出了强劲的反弹势头。它们是:教辅类、青春品牌类、哲学社科类和经管类四大家族。 非典时代谁最高兴?停课的学生最高兴。后非典时代谁最忧虑?学生的家长和老师最忧虑。家长深怕非典耽误了孩子的竞争力,定会搞来一堆教辅一顿恶补。 本土青春品牌书的大旗早已猎猎飘扬,继《我为歌狂》、《我为画狂》分别在榜21  相似文献   

10.
陈文炜 《大观周刊》2012,(10):140-140
横看成岭侧成峰”,教师看待学生需要“多元化”视觉和目光。 ——题记 我远远望去,那四年前的“恶魔”此刻赫然坐在(2)班的讲台上。他正低头备课。我没有进去,也无须走进去确认,从容貌和神情看出,他是我的第一届学生——鹏。四年前的那些事又顿时涌入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11.
著名文学家郑伯奇、阿英在20年代,即有研究郭沫若其人其书的精心之作发表,因此“郭沫若研究”可谓肇始于70年前。似乎中国人的习尚更着重于“盖棺论定”,在郭沫若身后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展开,近年来研究郭沫若的论著相继问世,陈永志教授的《郭沫若思想整体观》一书,近日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推出。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作者署名“鲁迅”,这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一九二○年底,他曾向他青年时代的同窗好友许寿裳解释过笔名的来历:(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在《学灯》副刊上发表第一批新诗时,始用笔名“郭沫若”。郭沫若是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他曾对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范允藏说过:“我的名字‘沫若’是由我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青春。”——摘自本文主人公的话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是一个表演的时代。“偶像派”和“实力派”的争议.“新派青春文学”“青春武侠”“亿元女生”等概念的提出,莫不可以看做娱乐时代的狂欢演出。表面繁荣的青春文学.需要多一些中肯的文学评论,以激浊扬清。我们需要另一个权威的榜单,在这份榜单上,只以文学性、艺术性等终极价值作为至高衡量标准。市场表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常爱玲 《大观周刊》2013,(4):210-210
早读开始了,我让学生熟记昨天学过的重点句型,并逐人背诵。 “老师,别让我背了,写下来行吗?” “老师,我不会读,但我会写。您让我写吧!?” 面对刚认识的这些孩子的恳求的目光,我欲言又止。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二十年前消失的“哑巴”英语学生在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又复活了呢?  相似文献   

16.
报社开全国记者会,那帮被我称为“坏蛋”的地方记者(因为他们都特别聪明能干又都特别不安分)见了我都说:“有病的人来了。”我的确是“有病”,而且是“病入膏肓”——本来在报社当编辑当副主任已经够累的了,还要自己造条“贼船”自己上,办什么“青春热线”。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可不,“青春热线”开通两年了,八千多个电话已成为历史,可热线事  相似文献   

17.
风继续吹     
书业界有这样一句话:“读者是风向,图书是风标,出版者则是风窝。”“风窝”者,是指一群,聚众之意。几年前,某家出版社借助一部以描写中学生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的出版一夜红遍出版界。该书是在青春读物断档、市场缺贷,又是中学生“自己写自己”的写作背景下横空出世,惊为时代的杰作。该书接二连三地连续获得国内书界中三个最高档次大奖中的两个奖项,之后该书又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在全国各大大书城接连排在文艺类单册书的畅销排行榜上久居不下,由该书创下的重印纪录保守估计也要按7位数字计算,其创造的销售业绩可谓骄人。国内的书业一夜之间“青春读物”雄霸天下,惟我独行。为赶上并搭乘到这趟快车,各家出版社不惜重金,或招募写手或遍募群雄,力求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青春。”——摘自本文主人公的话能够认识张赫玲女士,算是我的一种幸运。6年前,我从一家省属事业单位宣传部门调至她身边工作,那时,她是湖北宜昌日报社的总编辑,也是全国地市报界的第一位女总编。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曾告诫我们:“文章最好是用经济的方法,把您想说的东西说出来,所谓‘要言不烦’……”著名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能长话短说”。所谓“长话短说”,就是用简  相似文献   

20.
祁淑芳 《大观周刊》2011,(44):213-213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实话,以前我从没觉得这句话有多好,因为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已氢我渐渐磨成了严师,在学生面前我总是一副严肃庄重的样子,尤其是从不轻易表扬赞美学生,而在一节课上,实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些久经“教场”的老师们是多么吝啬自己对笺赞扬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