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相对于三十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学 (1918- 194 9) ,研究者把 194 9年中国大陆解放后的文学称为“当代文学”,而当代文学五十余年的历史又被分为三个时期 ,即“十七年时期”(194 9- 196 6 )、“十年动乱时期”(196 6 -1976 )和新时期 (1977- 2 0 0 0 )。新时期文学指 1976年十月粉碎“四人帮”后这二十余年的文学。因时间较长 ,研究者对新时期文学也在试图分期以利于研究。我认为 ,新时期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拨乱反正期 (1977- 1984 )。平反昭雪、拨乱反正、主潮明显。如经历了怀念老一代、伤痕、反思、改革文学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学科--时期划分法,历来各家学派说法不一,有把"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归入现代文学之说,有只把新世纪文学作为当代文学之说.其实文学的发展和演进是不能断层和切割的,何况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它又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依据此,当代文学60年的时期划分应为:建国以来的文学、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  相似文献   

3.
陈娇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13-114
八十年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随着"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热潮的不断掀起,"八十年代"逐渐成为知识分子怀旧的平台,但八十年代文学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却在这一潮流中渐行渐远。因此,回到"八十年代"的历史情境,探索"新时期文学"和"八十年代文学"这两个概念命名背后的思维机制和在集体想象下的纯化文学的命运走向——"文学本体性"究竟是如何让位于"文学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文学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尤为突出.笔者将当代文学发展的两个时期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从文学制度角度,分析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知青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知青形象的塑造是研究知青文学,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可回避的课题。知青文学中的另类书写是新时期知青文学与之前主流知青文学的最大不同,另类书写包括了知青返城后身份认知焦虑的精神困顿、知青文学关注对象从知青到农民的转移、知青形象从受害者到破坏者的转变。之前知青文学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官方和地下两种形态的知青文学。新时期与之前的知青文学界共同构成了知青文学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徘徊的十七年——有限的现实主义:挣脱了绝望的十年——反现实主义之后,迈进了自身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生机的新时期文学阶段——深化的现实主义。而作为特定历史产物的天安门诗歌运动,就成为这一新的文学时期的开端。至此,文学逐步走上了复苏繁荣的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研讨了新时期和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当代各体文学、当代文学与文化、当代文学与性别、当代地域文学与底层文学等问题,促进了学术界对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文化现象的总体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反思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经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指出在三度窨建构包孕大陆、台湾、港澳地区在内三大板块的本土化当代中国文学,以期开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新格局。全文分别对大陆由现实主义一元化到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的发展脉络,台湾与港澳文学因与中原文化的根脉关系而表现出对汉文化传统的体认与指归,作了艺术的、文化的、美学的深层次探讨;进而指出,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整体的观照,既是一种期待,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F0002-F0002,F0003,F0004
2010年11月27至12月2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地的国内外专家学者300多人参加了会议,43人大会发言,120余人小组发言,围绕“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这一大会主题,就“新时期文学的经典化与当代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文学的历程回顾,探讨文学的发展及其命运。全文主要谈论二个问题。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全面地记录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社会主义的曲折命运,文学成为社会的历史档案;其中,作者的心态经历了曲折的变化;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态势及其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11.
古典文学研究直接依赖文献学的研究成果。文学文献学作为文学研究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文献学同时应从广泛的文学研究中汲取营养 ,借鉴文学研究的新成果 ,使其具有更高的社会应用价值。文学文献学与文学的母体同为文化 ,我们要深刻理解文化对二者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规定 ,使它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供了恰当支持。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多元态势。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问的界限;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从消极方面讲,浅俗化写作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具象化写作堵塞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传播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4.
当代重庆文学合法化身份的取得是在直辖以后,而空间的地域性与作家身份的地域性是认识和研究当代重庆文学的重要前提。当代重庆文学迫切需要全国性的认同。这种全国性认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学术的全国性认同和受众的全国性认同。本文认为,当代重庆文学要能在中国文学的版图中凸现出全国性的所指,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地域性体验的全国性认同;第二,进入全国性的传播体制;第三,加强学术评价与文学创作的良性循环;第四,制造新的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15.
从古典名著看文学作品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学作品的结构即为文学作品的组织和构造。抒情类作品的结构讲究“主体性原则“,叙事类作品的结构讲究“客体性原则“。文学作品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纵向发展式、横向发展式和心理发展式。  相似文献   

16.
学科建设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的工作。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应遵循"坚守与突破"的思路,做出特色、突出优势,突破被忽略、被边缘的困境。民族高校学人应做好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一种唇齿相依、互相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理念、思路运用到其他二级学科研究中,可能促进这些学科在传统研究领域之外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从而产生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打破专业甚至学科界限和壁垒,跨专业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其他二级学科研究中所获得的新成果,又可反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伤痕文学,作为文革后的一个文学流派,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写出了一批反映"受伤的一代"的作品,抒发了埋藏在人民心底的悲愤与狂喜。特别是以刘心武、卢新华为代表的伤痕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雅与俗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既相激相对,又互渗统一的,即雅俗共存,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互进、雅俗共赏的.  相似文献   

19.
《乔厂长上任记》无疑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光朴作为改革文学主人公的代表,具有了“类”的意义,他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又有精神上永不言败的相通之处。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硬汉精神与大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达成默契,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每一部中国文学的出版印刷,都代表着其就是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要融入世界文学的长河,面临着对世界文学的主观认识不清晰、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差异性、文学翻译存在文化氛围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