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57名中学省级骨干教师和661名中学普通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学骨干教师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中学普通教师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中学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教师,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0%,普通教师为43.1%,且普通教师各因子得分都极显著高于骨干教师;不同年龄段的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普通教师差异显著,30岁以下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30-40岁年龄段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其主要心理问题是躯体化、抑郁、精神病性等;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而毕业班的普通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毕业班的普通教师,主要体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7个因子上。提示:中学普通教师、30-40岁年龄段的教师及毕业班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94年到2005年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的分析发现,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检出率最高,与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间有显著差异;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检出率递增,最近几年递增很快: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比城镇教师差;40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其他年龄段;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于男教师。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94年-2005年间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的分析可见,以往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存在诸如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工具单一以及研究水平低等问题。比较而言,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检出率最高,与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间有显著差异;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检出率递增,且特别是21世纪后,增长很快;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比城镇教师差;40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其他年龄段,但30岁以下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人群,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于男教师。故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着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水平,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严密的实验研究和高质量的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体校中小学生的特殊性,针对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以加强业余体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提高业余体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1名农村特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农村特岗教师SCL-90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2)不同性别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3)不同学历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本科学历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学历教师;(4)不同学科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其中独生子女的教师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教师;结论: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6.
现在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法对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试,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因素、自我发展因素和职业期望因素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是否教毕业班在学生因素和职业期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工作负荷在学校类别上有显著的差异,自我发展在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压力的六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负荷和自我发展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丽君 《红领巾》2005,(3):138-141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抽样对河南省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评,研究分析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17.52%,其中强迫、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表现最为明显;男女教师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差于城市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教师,高中教师最差;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问题较多.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小学教师的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常模,其中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都呈现极显著差异(P<0.001);中小学女教师SCL-90测验分值均高于男教师,在抑郁因子得分和阳性项目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恐怖因子得分上差异较为明显(P<0.01),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边远地区、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测验分值依次增高,城市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除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县镇农村较城市、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测验分值高出明显,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01),县镇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焦虑、恐怖因子差异也极为显著(P<0.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不佳,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性稍差,城乡差别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C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就云南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对57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是:(1)不同性别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教师除了偏执一项外,其他均分都高于男教师。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乡村中小学教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乡村中学和城市中学、乡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城市中小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教师在积极应对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区域中小学教师中,城市小学和其他三类教师(城市中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均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但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结论:云南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普通人群差;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和《心理健康自测量表》,随机抽取衢州市两所高校260名教师并调查其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总体水平处于轻度压力状况,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欠佳;教师工作压力呈现年龄差异;无子女的教师工作压力显著高于有子女的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保障和人际关系上的压力大于本科院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莱民办本科高校教师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发现,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健康人常模无显著差异,但教师有显著的躯体不适的症状表现。40岁以下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正常人常模,40岁以上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正常人常模。因此,建议民办高校宜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援助服务,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对山西省282所学校335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34.9%的教师存在轻度心理问题,12.4%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问题,2.2%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性别、学校级别、学校类型和教龄在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对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维护和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方法:随机抽取25所山区农村中学的400名教师,用“中学教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测试,并将307份有效问卷结果作独立样本的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山区农村中学文理科教师自测健康差异较为显著,而担任语数英课程的教师与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师差异较小;担任班主任与否在生理健康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总分上也存在差异显著性,但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差异不显著;带与不带毕业班的教师之间在社会健康上差异极为显著,在生理健康上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心理健康及自测健康总分上差异不显著。结论: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山区农村中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维护和促进山区农村中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应当考虑到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使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选取天津、湖北共9所中等职业学校459名教师为被试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高于普通中学教师;心理问题为轻度,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小学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已婚者与未婚者及担任不同课程类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各年龄组、各教龄组教师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学历组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湖北组教师在人际关系、抑郁、偏执三方面健康状况较之天津组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学校无论是总分还是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重点校,除敌对因子外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9所学校在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上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参加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人数并不多。中学和小学教师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是否参加过培训两个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关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关注的程度显著高于小学教师。男女教师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是否参加过此类培训三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19所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测量和调查。结果表明:症状明显的高职男女教师比例占各自调查比例约5%-6%;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岗位教师心理症状存在差异,其中专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行政兼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46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35岁以下和36-45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是阳性频率最大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学校组织公平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组织公平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三种类型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职业中学)的130名被试者进行测查。其结果:一是各类学校中学教师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学历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学校组织公平感的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在性别这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学历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而且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容易获得组织公平感,重点中学的教师与职业中学的教师在程序公平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三是学校组织公平感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组织公平感越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67-68
本研究随机抽取吉林省四个地区11所学校509名中小学教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绝大多数(83.69%)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SCL-90总分和多项因子得分上高于全国常模,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班主任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的关系,采用3~6岁幼儿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湛江市1441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4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2)学龄前女童心理健康发展总体状况比男孩好;在3~4岁时,男女童动作能力发展在性别上达到显著性差异;在4~5岁,男女童语言能力发展在性别上统计学差异显著;5~6岁男女童心理行为发展在认知领域和语言能力领域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余能力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3)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受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亲密度越高,知识性、组织性越高,矛盾性越小,越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汶川地震灾区85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SCL-90症状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即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成人常模。(2)女教师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男女教师在SCL-90其它症状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主科教师与剐科教师,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在SCL-90症状总均分以及部分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主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副科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