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在呼伦贝尔阿荣旗听魏书生的报告,对于我,这已经是第三次听魏先生的报告了,应该说没有多少新鲜感了.与会的代表中也有人说:"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还是讲十几年前的话,最多加上一点三聚氰胺罢了."  相似文献   

2.
世界学生大同盟总干事克鲁门先生说:"中国学生运动在世界学生运动中是处于领导之地位。"我当初听他讲的时候,以为他是对中国人说客气话。但是,九个月来,在巴黎、日内瓦、布鲁塞尔、伦敦和美国,因接触学生活动,而得到的经验是证明了克鲁门先生所见之正确。中国学生拿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常常教育学生"上课要听讲":眼睛注意看、耳朵注意听、脑子跟着想、精神要集中。这是我们老师对学生上课听讲的要求。于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总是学生听,教师讲。"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老师希望学生通过听讲和笔记,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但其实,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对"听讲"的要求,不再囿于老师的讲,更要听同学怎么讲,再思考自己讲什么;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所以,从另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初步认识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找到打开青年学生心灵的钥匙.泛泛地讲大道理,学生不爱听.有时开会做报告,你在台上讲,他在台下嚷.为开好一个会,还得有几名不穿“警察服”的警察来维持会场.这是为什么呢?我心里很纳闷,认为这些学生是困难时期生、动乱时期长,确实不太好办.学校领导也为此事有点发怵.然而学生在听李燕杰报告时,却个个都很入迷,一遍不解渴,还要求再听.这又应做如何解释呢?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要求,我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们放录音.在放录音过程中,我就琢磨着,李燕杰同志所讲的“德、识、才、学纵横谈”,其中,也有不少大道理呀?,为什么青年学生都愿意  相似文献   

5.
不少教师可能遭遇过这样的情形,即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形,我就物理这门学科向学生作了一些了解,有的同学说:老师讲的一些概念很抽象,我们听不太明白;有的说:老师的语调太平淡了,像催眠曲似的;也有的说:整堂课都是老师在"灌",我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感觉很累,注意力很难集中;甚至有同学认为老师讲的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没什么联系,没必要那么认真地听.  相似文献   

6.
正经常听老师们说:"这个考题在试卷上都做了好几遍了,也讲了好几次了,考试时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老师反复讲,学生反复错的"现象呢?首先,我们要反思其过程本身:1.有些试卷讲评课,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一讲到底,从试卷的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想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学生,最终成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思考与参与的时间。这节课也只能说学生听过了而不能说学生学会了。2.讲评课变成了"批评课"。在课上常听到老师  相似文献   

7.
临近期末,时间紧张,这节课我必须精挑细选,讲评好这份单元练习卷。课堂上,我很快讲完了第一题,按照预设,直接跳到第三题。"老师,第二题还没讲呢!"第二题是一道判断字型结构的选择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我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个知识点,况且也不会考试,所以在备课时我考虑不去讲它。"第二题有点难度,考试时不会考这个知识点。""讲一讲嘛,我们想听。"不料,有很多同学大声地提议。看来,如果讲讲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肯定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学生也会感兴趣的。其实,我也曾经有过偏离课堂预设大谈迁客骚人、唐诗宋词的经历,当时学生听得两眼发亮、满心欢喜。  相似文献   

8.
天下的好学生都是一样的,可"坏学生"却是各有各的"坏":成绩总是不好,老师讲也不听,听又听不懂,懂也不会做,做又做不好;总在背后细细碎碎,爱拿老师的身材和口音开玩笑,还给他们取各种各样的绰号;粉笔盒里放青蛙,讲台上面藏死蛇,黑板上涂鸦老师的画像,在黑板上写满"我以后一定不浪费粉笔"……  相似文献   

9.
在计算教学中是算理重要还是算法重要?我暂且不去讨论,不妨先来看一个惬意的笑话.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师范生到小学去教课,他教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课上有一位学生举手问他:"老师,1+1为什么等于27"他当时真不知道怎样跟学生解释,再说就算解释了学生也不一定听得懂,再加上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也不好跟学生过多纠缠,就回了一句"国家规定的".  相似文献   

10.
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做了一个有关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学科看法的调查,在调查活动中最令我高兴的是,全校竟有80%的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然而也有意外,有20%的学生说:“老师,我们的计算机课堂不够活,上课你说什么,我们必须听,没有我们自己活动的时间,有些知识根本不用您讲,我们自己也能完成。”听了这些话,我陷入沉思之中,是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了,  相似文献   

11.
本以为当班主任,都是我给学生上课,可十几年班主任当下来才发现,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却是学生给我上的"三课". "我做到了一条半" 我教C226班时,有个叫曹启的要求转入我班就读.我把丑话讲在前面,针对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不"政策:第一是不迟到、不早退;第二是上课不讲小话、不欠作业、不顶撞老师;第三是不辱骂同学、不打架牛事.可上课才几天,告状的一片:曹启迟到、曹启讲小话、曹启不交作业、曹启骂人……我一股气从脚底直冲卜脑门:你本来就不是我们班的,我好心收留你,你一来就"祸害"我们班.我把曹启喊到了办公室:"曹启!你讲!三条你做到了哪一条?"我千想万想,也想不到他会说"我做到了一条半".  相似文献   

12.
在议论文作文训练中,常会有学生发出感叹:"老师,我不会写议论文!"难道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教过?在学生初学议论文的时候,老师对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等文体知识做过多次的讲解和指导,为什么学生到写作时还是不会呢?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老师多讲一些方法、技巧,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就一定会运用.其实不然.了解一种文体的方法、技巧与恰当地运用一种文体根本就是两回事,即便学生尝试运用了老师传授的技巧、方法,在实践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曾听过一节英语复习课.其大概环节是: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重点句型--语法讲解--课后补充作业.整堂课就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下课后,我调查了几个学生,让他们对这堂复习课发表看法.有的说:"这些内容我们基本已掌握,不必再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复习."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开始,我每接一届学生都要进行一项“传统写作”《:感悟亲情》。我先把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课后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我还推荐傅天琳的诗作《梦话》给学生“: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学生们《感悟亲情》的作文交得又齐又快。有学生后来在作文中写道“: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作文前的那番‘讲演’,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无须…  相似文献   

15.
姓名趣谈     
今天的作文课,李老师让我们聊聊自己名字的故事,猜猜同学名字的来历,我顿时来了兴趣。 我叫丁可。我一直以为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笔画少,好写一点儿。后来听爸爸讲,原来我的名字是他从梦里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无人倾听     
<正>曾祖母在世时,经常给我讲家族史,说曾祖父如何到上海去做生意。那时我准备高考,没时间听;后来,我奶奶给我讲爷爷的趣事,讲她与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一起上学的故事,那时我在找工作,也没有时间听……现在,我想收集一些家族资料,为后人留下点文字,但她们都已随风而去。我们正在丧失倾听的姿态、倾听的心态,并且从个人心理泛化到了社会心理。倾听需要一种"空杯"的心态,迎接它,容纳它,消化它,记住它。  相似文献   

17.
我很喜欢听别人讲课。即使那些我不能完全听懂的课 ,我也很喜欢一边听一边琢磨 ,偷偷地去发现并学习别人的教学艺术。最近 ,我发现许多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听他的课 ,提不起精神来 ,要打瞌睡。究其原因 ,是因为这些青年教师跟我自己年轻时一样 ,思想上有一个误区 ,以为写在教科书上的内容 ,必须逐章逐节地讲 ,像做超声波扫描似的 ,生怕哪一点舍弃了 ,没有讲到 ,学生就学不会 ,将来学生考不出来或在实践中不知道去用 ,就是我做教师的失职。于是 ,老觉得教学时间太少 ,讲课就为了赶任务 ,每个知识点都不敢去发挥 ,去深化 ,去起到启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以为我一辈子只能与一人真爱,那仅仅是因为我没有遇见很想爱的那个他。01认识黎安是2011年的微博上,看见她分享了五月天的一首《突然好想你》,然后互关。那时候忙着高考,聊天的时间不多。谈心的时候,是在2012年,我为了一段维持了三个月的网恋哭得半死不活的时候。她和我说,"你听我讲个故事吧"。  相似文献   

19.
李维明 《幼儿教育》2008,(Z2):49-49
<正>四喜和凳子是好朋友。凳子能听懂四喜讲的话。每天,四喜都要讲故事给凳子听。他把凳子搬到客厅中间,说:"凳子,别闹了,你安静一点我才讲。"凳子其实没有闹,他一直静静地待在那儿,就等着听故事呢。  相似文献   

20.
余俊 《小学时代》2015,(8):10-11
上期余老师告诉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怎样使用成语,我觉得他讲得真是非常非常好,我听了很受益呢!这期,余老师要讲一讲作文中经常出现"很"和"非常"的问题,哈哈,你这样词语匮乏的同学,可要注意听一听哦!微学堂"很"和"非常"是学生们在作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字眼,但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大家不要轻易下笔,最好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糖水很好喝,不一定要出现"很好喝"三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