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写带读""以读促写"是当前语文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它符合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言语需求,是当代语文教育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所谓"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任务,通过深阅读、广阅读促进写作任务的完成,同时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导阅读文本,"阅读"社会,学会思考,实现读写的有机整合,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相似文献   

2.
以读助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输入跟输出的一个反应。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而写作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反思,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为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本节课尝试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以读促写的目的、类型、活动原则,以及以读促写是如何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说促读,以写促读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之一。阅读是为了说,为了写,为了应用,反过来,说和写也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写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是毋庸质疑的。教学中,我们不仅专门布置学生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语段,进行语言的积累,而且要求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写体会,写读后感,模仿所阅读的文章的写法进行仿写,或者写批评赏析的文章。这些训练,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理解吸收,是基础;写是理解表达,是关键。加强读写结合,促进读写互融互促,应做到从读入手,储备"养料",以读引写;寻找读写"契合点",强化练笔,以写促读;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素材运用于作文当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杜敏 《海外英语》2013,(3X):120-121
该研究旨在探索"以读促写"这一教学手段在英语专业泛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英语专业泛读课堂侧重单一的阅读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的不足,根据Krashen的输入和输出理论,在泛读课堂中引入"以读促写"的教学手段来说明其给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写"的任务的布置和批改,证明了"以读促写"的教学手段对加深学生的专业文化背景知识,提升阅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水平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升是较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41):27-28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写作和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彼此间相辅相成,不可分科。因此,"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好评。可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仍然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作用理解得不够透彻,将写作和阅读变成两个不相关的部分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上遇到问题,只能留着等到作文课上才能得到解答,这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大体上说,要想写出出色的文章,必须要以一定的阅读量作为基础,而阅读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决定学生能写出什么水平的文章。在"以读促写"理念当中,"读"是途径,而"写"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就要首先从"写"入手,找寻自身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并就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文章主要就学生的观察力、语言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深刻对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策略进行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7.
郑伟 《天津教育》2024,(8):143-145
<正>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往往被孤立开来,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探讨读写结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共同发展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以从读出发,以读促写;以写练读,以写带读;读写结合,共同发展为核心原则,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23):51-52
群文阅读方式是现时代下语文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个重要阅读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方式方法,阅读随着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文阅读的方式以读促学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促进是要加大对于阅读知识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本文就初中群文阅读以读促写策略研究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9.
浅谈阅读教学中践行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准"读、写"结合点,抓住"读、写"契合点,在写作训练中锤炼"读、写"融合点,并通过以读悟写,以写促读,创造性地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写作提高其表达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卞荣艳 《文教资料》2012,(24):58-59
"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能融读写为一体,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随文练笔"伴随着阅读过程,贴近学生当下的阅读感受。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把习作训练有机地纳入阅读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师》2015,(Z1):89-90
<正>人们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体现语言表达能力。中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材料的输入。通过阅读材料的输入,让学生进行语篇的阅读,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读促写,实现中职英语教学效果的实现。在当前的中职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能够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及效率的提升,为学生在阅读中强化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明确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策略是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作为语文基本素质的写作能力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高中学生学习课程多,时间更加紧张和宝贵,平时练笔的机会很少,而课堂的作文训练量又明显不足,作文教学的任务难以完成。针对这种现状,我在所教的班级里面推行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周记。一周写一篇,既不会增加学业负担,又能不断练笔,促使中学生多读多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同时能使学生在一周里有意识地观察自然万物,审视社会人生,反省自我成长,抒写心灵感悟。课内学方法,课外下工夫,二者相辅相成,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写周记成了大多数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其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小学生缺乏对于写作的兴趣,写出来的文章逻辑混乱,而且主题也不明确,但他们对阅读兴趣却十分浓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写作是语言的输出。以读促写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倚重语篇阅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相关信息,用以指导学生写作,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既强调了语言的输入,又创造了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实现阅读写作一体化,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文章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基于学生视角研究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可行性,从中梳理出学生的主要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以读促写提出的背景、以读促写的应用原则、以读促写的实施步骤三方面,对以读促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教师要善于借助以读促写来优化英语写作教学,让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更高效。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语文课,主要是阅读与理解,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所阅读课文的形式和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这样就为写好作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写作文同时也可以促进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以读带写,以读促写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本文将结合课文实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侧重对小学生理解和表达两方面能力的提高。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与写训练过程中共同提高。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以读促写是实现所学知识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学生英语 综合实力的提升主要就是要突破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 力。然而我们不能完全按照阅读理解的得分来看待学生的阅 读能力,阅读之后生成的写作结果也可以用来衡量阅读的程 度,并进一步促进文本解读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说"为"口语","读"为"阅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重于应用。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四大技能之一,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技能,也应提升其在阅读课所习得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或职业的能力。但阅读课普遍气氛沉闷,学习质量不高。以口语任务来促进阅读学习,能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以《大学英语》一节阅读课为例,指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说促读"的可行性及优势,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倡导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是发展高中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中应当采用读后仿写、读后缩写、读后续写等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运用某一种读后写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言说欲",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