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2.
“彭市长.你别往正门走,有一群上访的人正堵在那里。”“那我从哪儿走?”“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工作人员被武安市市长彭学增问得哑口无言。他来到上访群众中,提高嗓门喊道:“我是彭学增,大家要反映什么问题,请说吧!如果时间短.我就地答复;如果时间长,请大家回去,留下几个代表到我办公室来。”上访群众听了市长这番话语,憋在心里的气消了一半,尔后大家心平气和地酝酿代表人选。  相似文献   

3.
心中的影象     
朱红 《出版参考》2005,(5):35-35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4.
一次在清华食堂吃饭,一位女生说:“你要什么?我去买。” 另一位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儿。”  相似文献   

5.
有位年轻记写了篇反映某地领导为当地群众办了多少件实事的新闻,在媒介播出后,引起了当地群众的议论和不满,有的群众还找到编辑部,对记说稿子里那些“实事”都是没影的事,就是有也是夸大其辞。年轻记听后面露不悦地问:“记听谁的?是听你们当地党政领导的还是听你的?”的确记到底该听谁的?这还是一个涉及到理论和实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7.
这事发生在河北省武安市。“彭市长,你别往正门走,有一群上访的人正堵在那里。”“那我从哪儿走?”“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工作人员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见彭市长直接走到上访群众中间,提高嗓门喊道:“我是彭学增。大家要反映什么问题,请说吧!如果时间短,我就地答复;如果时间长,请大家先回去,留下几个代表到我办公室来。”上访群众听了市长这番话,憋在心里的气消了一半。围得水泄不通的大门顷刻间畅通了……相信这个群众上访的场面会有很多人曾经目睹或者有所耳闻。但是,只有一个人,用“心”把它记了下来。另一件事发生在河北省易县…  相似文献   

8.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23-23
一个在街头巷尾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上海的一个报摊主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程。我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我算了算,《中国企业家》、《财经》、《名牌》、《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再加上一些影碟和旅游杂志.一个月总在三四百元。他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我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他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自报名参加新闻函授后,我也常跑基层,学着进行现场采访,但写了稿子让新闻干事一看,新闻干事总是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请问,究竟如何用眼睛采访呢?54886部队阚绪猛阚绪猛同志: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会用眼睛观察,不仅可以补充耳听所没有触及的内容,也可以核对耳听的事实,从而准确地获得第一手材料。此外,眼睛可以便采访者更真实地采访到现场的环境、气氛和细节,把亲眼见的景物细节写进稿子里,可以再…  相似文献   

10.
张晓频 《视听纵横》2003,24(6):109-111
央视记敬一丹说:“自从干了记这一行,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戒律,不许问‘请问您有什么感想’这样一类的问题”。敬一丹提出了一个记最起码但又有相当难度的提问标准。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记总是提那些外延宽泛的问题“请问您有什么感想”、“你感觉如何”等,也可以看到由于一些采访对象不善言辞,对这种“感想、感觉”不会一、二、三、四侃侃道来,采访因此陷入尴尬。  相似文献   

11.
且将平淡孵辉煌高伟杰【吉林】5岁的时候,妈妈曾问我:“长大后你要做什么?”我答:“当大王。…9岁的时候,妈妈又问我:“长大你想干什么?”我答:“当老师。”18岁的时候,没有人再问我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时代安排我们统统去当农民。从此再不敢想当什么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5,(6):64-64
你和男朋友吵架之后,很久没有去他家里了。现在他终于向你认错,你也原谅了他.他的父母非常开心.亲自打电话来请你去吃饭,还问你想吃什么。你想也不想地说:“随便!”后来.男朋友告诉你。因为你的一句“随便”.未来的公婆紧张了好半天!  相似文献   

13.
“学好用好军报,当个将军没问题;会给军报投稿写稿,当个记没问题。”这句话是我1984年秋当新兵时听一位干部说的。从听到这句话起,《解放军报》就成了我的梦想1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军报记、编辑,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报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和强壮。因此,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时,我总会自豪地说:“解放军报大学!”  相似文献   

14.
听说《天津档案》月刊要到北京地区搞个笔会,我的心情格外舒畅。笔会前夜,编辑部的仲达陪我一起到南开大学安顿下来。我问他:“明天计划到哪里?”他说:“去爨底下村。”开始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这两天,新记者证发到了手里,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记者证代表着什么?听同事说起,一位记者早上上街买油条时,向摊主亮出了记者证,“我是××报的记者,先给我来两根油条!”令在场的很多人嗤之以鼻。我们也暗为这位老兄脸红———记者证用来买油条,真是给我们记者丢了脸、掉了价。但事儿越小,越能说明一个问题:在这种记者手里,记者证代表着一种牛气十足的感觉。兜里揣着它,脾气大了不少。还听同事说起,一位记者去商场买东西,同样亮出了记者证,要求商场免费“卖”给他一台空调。在遭到拒绝后,便以曝光相要挟,并扬言:“这么大个商场,找你点问题还…  相似文献   

16.
品味长沙     
两个讲着长沙话的青年哥哥在路上走,他们的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胳肢窝里挟着一个讨饭的碗。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赌一碗面,去要那个叫花子自己把那只碗打烂。我当时觉得这赌注像纸变钱一样难。谁知另一个长沙的听了问:“真的赌一碗面?”先前那个长沙的说:“千真万确!”担心赌注不真实的那个说了句“看我的”便小跑上前,到了叫花子身边,右手朝乞丐肩上一搭,他乡遇故知的话语热腾腾地出来:“叫花子哥哥吨,你还有赶回家去呀,你屋里娘老子病得脑壳只剩咯大了”,他边说边将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起来做成个圆圈。  相似文献   

17.
赵德铭 《今传媒》2009,(11):55-55
陕西作家方英文曾写过一篇题为<看病>的幽默小品文,该文中说,有一位患者到医院去看病,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吸烟,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喝酒,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跳舞,患者说,我不会.医生又问他说,你会不会玩女人,患者说,我更不会.医生听后生气地说,既然你什么都不会,还活在世上干什么,你这病也不用看了,回去吧!  相似文献   

18.
卡女人     
颜桥 《出版参考》2011,(7):21-21
卡女人买颗扣子也刷卡,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这能刷卡吗?去买什么都本能地这么问,久之,就有卡女人的绰号。你再看看她硕大的“卡包”,齐齐三大排卡,什么卡都有,美容卡、健身卡、VIP卡、优惠卡、体验卡、试吃卡、品牌卡、旅行卡、宠物卡、代金卡——卡女人就是一个刷卡机器,她有的时候甚至不带钱出门,遇到洗手间收费的时候,只得在门口急得跺脚。姑且名之:刷卡一代。  相似文献   

19.
每每通讯员谈及采写稿件之甘苦,就忍不住苦涩地一笑,说:“到有些厂去采访,去了几次还没人接待,问急了,就回你道:‘你又不是市长,逼我们那么紧干啥?’”闻此,心中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20.
有位记者写了篇反映某地领导为群众办了多少件实事的稿子,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有的群众找到报社,对记者说他写进稿子里的“实事”都是没影的事。记者听后面露不悦地问:“记者听谁的?是听你们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还是听你的?”不知该记者的这番有力的反诘把那些打上门来的揭疮者镇住没有,但他的提问确实是很有“力度”的——记者到底该听谁的?这还是一个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不小的问题。 记者听谁的?这里说的是记者在采访时听谁的,这里的“听”也不仅是视觉器官的事,还包括记者的判断和认识。这位记者所问明显有两层意思。一是听谁说,二是信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