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刻心语 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我是一个高三应届生,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成绩却一滑再滑,我不知道如何弥补我的弱项,调整我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谈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关注一流大学的问题在我们国家来说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需要大家集中地、认真地讨论一下。我对这个没多少研究,但特别有兴趣,也经常会想到这方面的问题。讲到一流大学,不可能不界定什么叫世界一流大学。界定的时候肯定要追求它共同的指标是什么,共性的问  相似文献   

3.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也有一个课题,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也是教育部规划办的国家重点课题。我之所以特别想到清华来听听,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课题组,一开始研究的时候,也碰到一个问题,即如何界定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体系到底是什么,如何建立。这个问题是我们最不擅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位演讲家准备登台演讲,他问台下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回答:“不知道。”演讲家淡然一笑:“连我要讲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必要讲呢?”第二天演讲家又登台演讲了,他再问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怕演讲家再次罢讲,干脆回答:“知道”。  相似文献   

5.
要向妈妈"复仇"的女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04,(29):29-31
有位中学女生,写来这样一封信。信的落款是———“复仇天使”。以前,我是个乖乖女。上小学时我的成绩数一数二,上了初中,我成绩依然不错。但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土”,什么都不知道,好像是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无论装束还是见识都不“morden”。我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可妈妈总是觉得我要学坏。所以,我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都要听她的。实际上,我是要多土有多土,我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我长得还可以,刚上中学班里就有人追。第一次碰上这样的事儿,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第一次被别人喜欢,我既内疚又害怕,没人能帮助我,一个人独自承受那滋味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6.
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到今天,我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闭着眼晴,脸色苍白,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任凭自己的亲人怎样哭喊。死的情景是我在医院里看到的,我见过和我住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我太小了,只有8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我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那一切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7.
魔力英语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下如何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的环境。很多人要问,我很想保护环境,可是除了不乱扔垃圾以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不用担心,做完下面的练习,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涂着红指甲的手动了很久,但是纸上还是只有一个黑黑的点。我不知道要说什么,这一点挺郁闷的,到现在,我总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说话,做事,做人,似乎都不知道要什么。  相似文献   

9.
安琪信箱     
安琪姐姐: 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因为我心中有太多的痛苦。我静不下来,我想等待有谁给我答案。为什么父母要离婚!为什么母亲要离开,到遥远的南方!为什么同学家是幸福的!到底是什么地方搞错了!我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 现在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已经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连听课都是半懂不懂的。安琪能帮帮我吗? ——吴戈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都知道什么是WC吧?肯定知道!不过我知道你们都不愿意把它放到桌面上来谈论。但是,今天我却非说不可,因为它是我这个一班之长的管辖范围,而且我还亲自担任了这个"WC长"。你问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