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教学技巧,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自信、向上的心态中写作。要对学生的习作多加鼓励,激发其作文的积极性,这甚至比批评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使其知道应该怎样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业形式、评价形式,努力把教学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创造;培养学生骨干,鼓励学生独立开展活动等三个方面分析,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活跃的创新气氛,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自觉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条件,并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标新立异的习惯与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实施民主教学,鼓励学生创新要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必须实施民主教学。通过民主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但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大胆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突发奇想,“节外生枝”。这时,教师要虚心地担当“听众”…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学生在这样的主动建构中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我们将这些理念渗透在历来被师生们认为枯燥乏味的运算教学中,将教学任务置于意义环境、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表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策略以及在教学中关注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学习”,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对学生的猜想、发现,教师不仅要鼓励,更要赞赏、欣赏,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方面,其实更强调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什么是反思性教学?熊川武教授在《论反思性教学》中提到:即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性教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可以得到提高。使学生在思想、能力、个性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发展,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思辨,  相似文献   

9.
毛翔 《南昌教育》2006,(11):16-17
一、关于课堂鼓励式教学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的学习快乐与否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课堂上给予学生恰如其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把鼓励的分寸,整节课鼓励不断、掌声时起,令人瞠目结舌,这种鼓励失去了意义,鼓盛和肯定应该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评语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它关注人的自然发展健康成长和人的健康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一、鼓励学生质疑由于受原有“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学方法的束缚,学生中形成了迷信书本、被动听讲、被动回答问题的呆板局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教学过程中的紧张感和虑感,鼓励学生大胆质,发表自己…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观点,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解题教学,使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要营造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课堂提问时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正越来越充分地得到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流行用语。这些流行用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小学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创造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从单纯的注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努力为学生创设新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先让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由学生动笔算一算,他们的年龄相当于多少月,多少日,多少时,多少分,多少秒。这样学生有兴趣。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文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屏 《现代语文》2006,(4):57-57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主动求知的欲望,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有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鼓励教学就是教师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对获得成功的渴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鼓励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从而使学生的美术水平有所提高。以下是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高中历史新课程进入课堂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广大教师都在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自主、生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能使人终身受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