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指出,坚持"以学生为本",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坚持学生的可协调发展,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批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国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  相似文献   

6.
一、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素质 基础教育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素质教育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家长的个人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之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那么,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呢?笔者作了以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2000年九月份起,青海省普通高中将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教材的试点。笔者有幸参加了化学课暑期新教材培训,现简述有关感受,以交流于同仁。 制定修订大纲的背景: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让每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意味着对…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素质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初步社会化,社会化教育的灵魂是"立德";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素质教育要坚持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为本,提升学生的"认识、实践、精神"要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现阶段要求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郧县一中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三全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人格为重,全面培养、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努力实现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教师的重任.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坚持创新、改革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作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向全体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当今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今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需要重点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实施和谐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从1989年开始进行了“实施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改革实验。在实验中,以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优化教学过程、德育过程和育人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深人的研究。一、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五个突出”。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头戏。为突出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发挥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我校坚持以深化教学过程的研究为重点,以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积极探索构建了“五个突出”…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必须明确教育"为了谁"的目标导向,坚持以生为本的价值旨归,从学生需求出发,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全面系统设计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循序渐进加以实施,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16.
工作目标:学生第一"圣陶书院"为理念服务于特长发展多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坚持"圣陶书院"为理念,服务于特长发展。学校以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工作,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为重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服务于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能力为重"就是要重点发展学生的能力,坚持能力为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根本要求。以能力发展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于落实学科能力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坚持能力发展导向呢?1.对教学内容作结构性处理教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可分为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建构。深入研究教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电大开放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原则,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教育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明确指出,培养人才的重点是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凌源市凌河小学建于2001年,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生3712名,教职工185人。几年来,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我校始终坚持把体卫艺工作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学校"体卫艺"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体卫艺工作建设,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素质教育的有序开展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