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蜉蝣的坟墓     
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类似于翻译),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我们的同行作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老师过于注重理解(理性地分解).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性.流于琐碎.解来解去.却解掉了诗歌的神韵.这是有违诗歌欣赏原则的,“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方法很多,下面举列三种:  相似文献   

2.
常生龙 《物理教师》2000,21(6):13-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理解端压跟外电路的电阻的关系,理解断路和短路时的端压和电流; (3)理解端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器材: 电压表、电阻箱、电键、电池组、J1203型蓄电池、导线等各24组.新电池两节,内阻较大的电池一组(电动势为…  相似文献   

3.
杜利红 《甘肃教育》2005,(11):44-44
1.受方言影响。听音准确性差。由于受方言的影响.不少学生做听力题时.常会听错词,影响了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喜欢哪段就学哪段”会割裂学生对课整体的理解.导致学生对课部分内容理解上的肤浅、偏颇。当学生所选择的内容不是教学重点时,还会完不成教学任务——那些学生不喜欢的段落他们还会学吗?其实这些顾虑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在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时.经常会发生众说纷纭的情况。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人们往往会以“一千个读者有一下个哈姆雷特”为理由来逃避探究。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精准的理解依然存在着巨大困惑,甚至一些著名的语文教师,遇到稍微复杂的文章内容,也会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课本的练习题、复习题中,问答题占的百分比很大,而如何准确、有效地解释这些问答题,则常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设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及其科学方法.1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是影响学生说理能力的第一要素 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对提出的问题就说不清,讲不明,回答问题时,就会啰啰嗦嗦,废话连篇,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这是初中学生在解答说理题时司空见惯的现象.例如,学习了比热容的概念后,课文有一段话,要求学生能解释“为什么在太阳光…  相似文献   

7.
一、反例用在理解概念时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运用正确的例子深刻阐明知识点,而且要运用恰当的反例从另外一个侧面抓住概念的本质,弥补正面教学的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质能关系把物质世界的两种属性质量和能量有机地联系起来,但相对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解质能关系时,常出现以下两个误区,现分析之.  相似文献   

9.
例一, 激发兴趣。教学《活版》,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活版印刷,教师若只凭借课本泛泛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课内容,不易产生旺盛的学习兴趣,至于对印刷程序的说明则更是难以理解。教学时,如果利用三维动画效果.活字印刷的几道工序以及用料则可以直观地活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变抽象为直观,突出了当时活字印刷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使学生对程序说明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明产生一种崇敬感。  相似文献   

10.
解答凸透镜成像的问题时.很多同学常感到无从下手,且容易混淆物距、像距的范围及像的大小变化.要解决这些疑难,同学们需要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科书时曾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在读种种的书。”从这一段论述来看,教师借助教本这个例子来教学生,应该教给学生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而应该是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去开其它的锁.理解其它的文章,甚至教会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寻找开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赵本志 《现代语文》2006,(12):37-37
一、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3.抓住全线索,学习如何选材。二、教学重点 难点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中实施新课程已经有一个年头了.我们从走近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体会到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如今在经历了若干模块的教学实践后,又要踏入新的征程。现在《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又一次面临高一教学时所遇到的同样问题.在一个学期里如何理解课程标准,用好教材,教好书。就此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初学立体几何时,首先学习的是平面性质的3个公理及其推论.通过教学发现,多数学生感觉到这3个公理很简单,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因而造成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学习受阻.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这3个公理的理解、应用等方面加以说明,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解与教学实践证明,对高中学生来说,理解相对论的困难不在于数学计算,而在于对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的相对性原理”则是最大的学习障碍.不突破这座关键而困难的高峰,不把学生思想从牛顿力学观点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教与学都显得苍白乏力.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步教学工作,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函数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贯穿中学数学内容的一条主线.因而,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应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函数是其定义域到值域的一种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但由于其抽象性,许多同学常会因理解上的不足,解题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笔者试图用几个简单的事例,就学习函数一章时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常见错误、常见解法)作一些分析,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2.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对联的对仗和音律美。(第二课时)课间休息:欣赏MTV贺年歌,学生、老师可跟着一起学唱。一、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过年时欢乐、团圆、幸福的场面)师:快过年了,点个炮仗,增添点气氛。(放动画)你们知道我们过年时一般都做什么?(让学生充…  相似文献   

18.
高云 《甘肃教育》2011,(14):86-86
良好的提问,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但能调控课堂教学过程,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想方设法抓住课文中的疑难点、发散点、矛盾点设计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大都在教学中发挥了它们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红娜 《物理教师》2007,28(2):2-42,56
教学实践表明,以往学生在学习“受迫振动共振”时,对于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周期(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频率)很难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蔡金艳 《教学随笔》2007,(12):14-15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机械波,理解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2.知道横波和纵波,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能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