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实录 上节课我们利用光盘跟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大家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和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学习。师:同学们好!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生:大家好!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生:(齐)灰雀。师: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2.
《文科爱好者》2004,(22):10-14
学习要点预热 张老师:Hi,everyone!同学们:Hi.Mr.Zhang!张老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课。这一课的主要句型有。  相似文献   

3.
一、问课题,明确“探究方向”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一起读——  相似文献   

4.
刘颖 《小学语文》2007,(3):33-37
一、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狼牙山五壮士》写字课。学习目标:我能把12个生字写正确、规范并且有一定的速度。预设导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写字大本营,你们高兴吗?齐读课题。我们写字大本营的121号是——(生齐:书写规范汉字,争做金笔少年。)师:写字课我们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呢?(生确立目标)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出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生齐读)  相似文献   

6.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陶罐和铁罐。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陶罐容易破碎,铁罐却很——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导入,走近英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了《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和月球有关的内容。那么,关于月球,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呢?  相似文献   

9.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读课题。 生:“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居里夫人。(投影居里夫人俩像)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是短暂的,居里夫人美丽的生命同样也是短暂的,但是课题却是一(引导学生读出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聚焦结论,在梳理问题中形成学习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读!(生读课题)师:这是第六单元导语中的一句话,读!生(读):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师:我们与大地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只有善待大地,大地才会善待我们;我们必须要善待大地,其实这样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生(读):只有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11.
一、关键词入手,感受环境可怖紧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6课——《桥》。通过学习.有些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下面,我们来复习几组词语,看看眼前会浮现出什么画面。第一组: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相似文献   

12.
师:还记得上节课学习时,老师扮演了什么角色吗?生:种树人。师:你们呢?生:小树苗。师:这节课我们保持不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我这个种树人在给你们浇水时有什么特点吗?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复盘思维导图,分段分条梳理信息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松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出示,见下表)师:上节课我们根据课后练习一的要求,用“分段—分条”的方法,梳理出松鼠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的信息。二、依托课后习题,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师:这节课,我们来完成课后练习二。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题目要求。(出示)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掌声》,请大家齐读课题。生:掌声。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词语朋友。瞧!它们来了,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流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回忆所学,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马诗》,一起来背一背。(生齐背《马诗》)师:我们在琅琅书声中感受着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2.齐读诗题,理解题意。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首咏物诗。齐读诗题。  相似文献   

16.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下面以《开国大典》(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呈现我们教研组的所思所得。一、课前研讨基于第一课时,我们研讨了内容如下:(一)学习内容:以课文第1~4自然段“会场盛况”这一场面描写为学习载体。(二)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课前“导学作业”先引路,课堂上通过“当小老师”“当小记者”“当阅读达人”等活动进行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揭题 (课前板书好课题和作者。)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20课,和当代作家冯骥才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去感受——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四首》的《观沧海》。这是我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师:关于这首诗,同学们在预习作业中提出了一些疑问。老师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大家集中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二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以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我们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老师写课题的时候你可以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 梳理文脉,形成整体印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一起读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