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要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达到自能识字、自能读写、主动发展的目的。教材分析《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课文。教材由插图、5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插图中的卡片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火、艹、饣、氵”4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极富童趣的儿歌中的一些生字也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由插图、6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个部分组成。以“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形声字中选取的,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次教学试图运用一个有趣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学习“包”、“饱”、“泡”三个生字,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由插图、6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等3部分内容组成,识字量小,内容简单,浅显易懂。根据形声字归类识字的特点,本设计力求以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识字,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识字方法,理解字词意思,在交流合作中自  相似文献   

5.
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我始终采取“五法”教学。“五法”教学不仅使识字课轻松活跃、趣味横生,而且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互补法它主要应用于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数量占绝大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理解形声字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出示形声字表字音的部分,再让学生根据提示加上形旁;也可以先写出形声字表字义的部分,再让学生根据提示补充表声部分。如在教学小语第三册“看图归类识字(二)”:喜鹊、黄鹂、杜鹃、蜻蜒、蝴蝶、蝉。从“鹊、鹂、鹃、蜻、蜓、蝴、蝶、蝉”这几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归类识字分三部分编排,采用按事物或字形、字义归类的形式分为:(1)看图归类识字;(2)形声字归类识字;(3)形近字比较归类识字;(4)基本字带字归类识字;(5)量词归类识字;(6)反义词比较归类识字;(7)部首归类识字等。 二、教学要求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识字。 2. 掌握192个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用已有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字形,能理解字义,会默写。 3.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口头运用。 4. 能认识形声字,分辨形近字、同音字,认识反义词。  相似文献   

7.
分析教材 把握内容与特点 本组归类识字的2—5课,可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2、3课,都属于形声字归类识字。第2课是以熟字为部件组字的归类识字,以熟字组成生字,每一个生字后跟有一个词,前六组的熟字和生字读音相同,后七组的读音相近。第3课是按熟字改换偏旁再组成的旧类识字,部件都是熟字,共组成10个生字并带出10个词,词中出现了3个生字。前四组熟字和生字的读音相同,后六组声韵相同,声调不同,这两种归类识字形式(如“下—吓”;“注—柱”),突出了汉字的组字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某些规律。这课还安排有总结本部分形声字学习  相似文献   

8.
记得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学“弟”字时,为了便于学生识记,随口作了一首儿歌:头戴兔耳帽,身穿弓字衣,一只脚站立,一只脚翘起。我在教学“弟”字时.也试着用这首儿歌助教,效果真的不错:一是学生对字形记得牢,书写规范、正确;二是对字义的理解较透彻。由此,我想,教师在教学生识字时.应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把每一个字讲活、讲透。识字教学无非就是把握“音、形、义”三大关,  相似文献   

9.
一、导人1.复习儿歌,引出形声字及其构字特点.2.出示板书:板书的内容和格式与课文内容、格式基本相同,只是不出现生字;词语中的生字用音节标出,“汪老师”一词改成“泪汪汪”,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  相似文献   

10.
一、探索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按照汉字规律识字。我们都知道汉字中形声字居多。例如以“青”为声旁可以组成“请、情、晴、清、蜻、睛、精”等字。这样学生可以结合汉字的规律,换偏旁识字。又如,教师可以揭示汉字的会意字、指事字的构字规律,如“采”,上部为“摇”,意指“手”,下部为“木”,可以想象为果树。手在果树上摘取就为“采”。在趣味的基础上创造性识字。低年级学生经常唱着教师教给的儿歌趣味识字,现在他们进入中、高年级,表述能力增强,何不自编自导、趣味识字呢?这一创造性识字的方法能激起学生的浓烈的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11.
《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篇幅短小、节奏感强。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拍手读、续编儿歌等多种学习方式,读出儿歌的节奏与韵味,感受其音韵之美,体悟儿歌中蕴含的“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的中华优秀传统;尝试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推测字音字义,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相似文献   

12.
怎样做好低年级的预习指导呢? 一、教给识字方法,做好预习准备从教学汉字开始,就要注重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教给学生运用“零部件”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汉字笔画形状的特点,记忆笔画名称;严格训练学生准确地掌握笔顺;在合体字教学中注意偏旁部首的教学。这样学生掌握了笔画名称、偏旁部首和独体字的“零部件”,就为自学汉字打下了基础。教给学生利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的方法。学生在运用“零部件”识字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归类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象形字则尽量让学生见物见形,启发联想记忆字形。会意字则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记忆字形。学生掌握了汉字结构特点,就不必一笔一画地死记,也不用教师手把手地硬教,而是自己动脑,化难为易,提高识字质量。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语文教学第三册中的《识字8》,是让学生认识以“包”字为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的“饱”、“炮”、“苞”、“泡”这几个字。在教学“饱满”这个词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学会“槐”、“挎”、“摆”、“拌”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生字新词,积累语言:辩证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在巩固字音字义的过程中学习分析字形,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培养识字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15.
“归类识字”学法指导与设计徐纯军(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一、教材分析几年义务新教材第三册”“归类识字”部分,在全册教材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共14课,分三次安排。形式多样,有“看图归类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同音(或音近)字归类识字”、”反义词比较归...  相似文献   

16.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虽然不要求学习所有的字时音形义都同时一步到位,但是,对要求掌握的基本字最终必须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然而,当前的识字教学对汉字形义忽略和谈化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这主要表现在归类识字中,多为笔画和结构的分析,如“大”字,只要学生能回答有“三画”,“男”字能说出是“上下结构”,老师就“顶呱呱,表扬他”。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翠鸟》一课一共要求掌握13个会写字、11个会认字(其中有7个在会写字中已出现)。虽然识字量比较大,但是这17个要求学习的生字当中,只有一个会意字“赤”,其他都是形声字;其中“赤”“泛”“透”等几个生字字义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与低年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变形识字     
变形识字○赵泽(江苏省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一)变形旁悟字义汉字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形声字,往往表音的声旁是同一个,变换表义的形旁,有利于学生运用汉字构字知识记住字形,正确理解字义。例如:“尧”作声旁的,加“水”可以“浇”,有“足”可以“跷”,点“火...  相似文献   

19.
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学习汉字,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针对不同字源文化形式提出了不同的应用策略:演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字的由来;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理解指事字的造字规律;动画展示会意字的内涵,借助形象理解字义;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编制猜字游戏,增加识字趣味性;重视规范写字练习,提升识字成就感。  相似文献   

20.
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训练、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理解字义与否,关系着对字音与字形的感知与记忆,直接影响读写能力。字义教学实际上是词义教学。汉字具有一词多义的复杂性,如“大”字看起来很简单,而《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十种解释。有的一个字可以组成许多意义不同的词,如多音字“行”,在“步行(xing)”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