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7-21
《莺莺传》是唐代三大传奇中最受后世关注、争议最多的作品。当代学者关于《莺莺传》数千篇之多的研究论文探讨争议的最大热点是崔莺莺与张生的爱而无果。文章立足学界对《莺莺传》的研究现况,分析了以下三个问题:张生对莺莺爱而离弃的根本原因当在于莺莺的身份问题;《莺莺传》是文人集体创作的成果;《莺莺传》塑造了爱情中一个生新奇绝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郑泽红 《文教资料》2006,(24):95-96
唐传奇《莺莺传》彰显了复苏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本原性的复苏激活了莺莺的情性;女性意识自主性的张扬造就了莺莺的慧而不俗;女性意识进取性的彰显引发了莺莺的自立自强。一部《莺莺传》正是女性意识的真实凸现。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流传了几百年,崔莺莺的光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人们心目中,她是忠贞不渝的象征。请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上对莺莺的评价:这一折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么莺莺真的是如上文所评价的那样叛逆吗?她对待功名利禄所持态度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莺莺的父亲官拜前朝相国,在莺莺十九岁的时候去世。相国的家庭可想而知有多么富丽堂皇了。莺莺是相国唯一的女儿,可…  相似文献   

4.
张广银 《语文天地》2011,(13):37-38
《西厢记》是王实甫写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描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传统的解说为:该文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  相似文献   

5.
<莺莺传>的主人公莺莺具有"花影诗魂"般的情致,小说叙事写情含蓄婉曲,语言整齐富有节奏感,情调浪漫,氛围诗意,颇具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流传了几百年,崔莺莺的动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人们心目中,她是忠贞不渝、忠于爱情的象征。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了《长亭送别》这一折戏,教参上有如下的介绍与评价:《长亭送别》这一折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莺莺真的是如上文所评价的那样叛逆吗?她何以如此对待功名利禄?莺莺的父亲官拜前朝相国,在莺莺十九岁的时候去世。相国的家庭可想而知有多么富足华丽了,莺莺…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说写红娘就是为了写莺莺,陪衬莺莺。红娘是莺莺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化,展示出的是真实崔莺莺的另外一面。红娘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为莺莺打算,都以莺莺的感受作为考量的第一要素。《西厢记》通过对红娘的描写来反衬莺莺在追求自由爱情道路上的犹豫反复,以及突破礼教的困难,用红娘来歌颂莺莺的大胆与反抗。论文通过对借厢,琴心,拷艳三折中红娘形象的分析,找出红娘在《西厢记》中和崔莺莺之间的陪衬、衬托关系。  相似文献   

8.
下课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里。莺莺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同伴的思索,他们争论着来到我的身边。莺莺说:“猴子影子在水里,为什么猴子不以为自己也掉在井里呢?”是啊,她的提问有道理。柯柯歪着脑袋说:“因为月亮亮一些,猴子影子黑一些,它看不见自己。”在燕燕小朋友作了补充后,莺莺又争着回答自己提的问题:“因为猴子只顾捞月亮,就顾不到自己的影子了。”听着孩子们的争论,我想:应该启发孩子们多思考。于是,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的发展历程及古老中国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董西厢>与<莺莺传>相比的杰出成就;<莺莺传>和<董西厢>思想内容存在着深刻差异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董西厢>是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桥梁.指出在情节、主题、结构、矛盾冲突、人物、语言等方面都具有独创性,并为王实甫的<西厢记>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和经验,对<西厢记>有导乎先路之功.  相似文献   

10.
《莺莺传》人物原型历来引人猜疑.鉴于此,在认真研读原作及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认为莺莺既非通常认为的大家闺秀、名妓,也非元氏亲属或其长吏侍妾,而是唐代贵族小妾所生的庶出女儿,在父亲亡敌后被逐出家门.元稹在演绎这段往事时借用了河间府妓崔徽及京城名妓霍小玉的故事,张生即作者自况.因为《莺莺传》杂糅了崔徼的情事,才使得人物颇多可疑之处;尤其是张生的行止颇为突兀,使《莺莺传》成为一出“怪剧”[1].同时,从原作的疑点入手,联系相关资料,印证了莺莺原型即徼之少年时所恋慕之落魄千金,兼有河间府妓崔徽与京城名妓霍小玉的影像.  相似文献   

11.
莺莺人物心理浅探──兼论莺莺形象的文化意义安小兰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人小说中著名的篇章,其主公崔莺莺也被认为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她的身上,热情与庄重、主动与迟疑并存不悖,双双成为其性格的显著特征,并交织体现在她的爱情生活中。对于莺莺这一...  相似文献   

12.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稿》中指出,唐传奇诸作者中“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是元稹。虽然他的传奇只有《莺莺传》一篇,但无论当时或后世,取材于它而创作的诗词及戏曲,只有李朝威的《柳毅传》可以与之比敌。元稹的《莺莺传》产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末至二十一年初。在《莺莺传》的篇末,元稹已明确地作了交待:“贞元(甲申)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予于静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相似文献   

13.
《莺莺传》为元稹自寓的观点,学术界早有公论,但尚有系统论证的必要,对照元稹与“张生”,相合之处有三;对照元稹的其他作品,也有三篇可断定为是写其与莺莺之情的,这些都可证明《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此外,吴伟斌先生《关于元稹婚外的恋爱生涯》一中的一些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莺莺是元稹昔日情人的小名,元稹<莺莺传>末所载应该可信,而陈寅恪先生认为莺莺为假名的证据似嫌不足,因此其说实为非谛.  相似文献   

15.
《长亭送别》这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本折集中体现了王实甫戏曲的语言美,而优美的语言离不开下列技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为莺莺正名———论元稹笔下莺莺形象兼评“娼妓说”之失欧阳江琳元稹《莺莺传》一直是争议颇多的唐传奇之一,除了作者本身所造成的文章思想局限外,崔张二人的形象也与后世出入颇大。人们已习惯于《西厢记》中良缘仙眷的美满结局,将莺莺定型为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自...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是我国千古流唱脍灸人口的优秀戏作。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鲜明、引人,尤其是崔莺莺,给人以刻骨铭心的印象。她的言行,真可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人感到扑朔迷离,看了,留下缕缕的余香,现在,我们就这一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 从性格上看,莺莺小姐是个矜持,谦慎而钟情,外表沉稳而内心炽热的女子。 莺莺小姐与张生在佛殿相邂时,她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内心暗暗喜欢上这位白面书生,却不敢大胆地、主动地追求;也不敢向朝夕伴随的红娘倾吐,而把这份珍贵的感隋深藏在心匣里,就是在淡花素月的西厢,焚香祷告时,也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把心中的情思化为无言的祝愿,根本不敢明言所思,担心别人知道她心中的秘密。 在白马解围后,老夫人设宴谢张生,事先没告诉莺莺小姐,当派红娘去请时,莺莺  相似文献   

1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利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的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  相似文献   

19.
莺莺是元稹昔日情人的小名,元稹《莺莺传》末所载应该可信,而陈寅恪先生认为莺莺为假名的证据似嫌不足,因此其说实为非谛。  相似文献   

20.
关于《莺莺传》中莺莺的社会身份存在着三种说法,其中娼妓说最受学者关注,也最为合理。实际上,用歌妓来表达莺莺的社会身份较之娼妓更为准确。莺莺的歌妓身份是小说悲剧精神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