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以儿童为题材的绘画通常在画史中被称为"婴戏"、"婴儿"或"孩儿"等,也有称"婴戏图"、"戏婴图"、"货郎图"者.婴原指初生的女孩,后泛指初生儿勘儿.因此,婴戏图就是描绘儿童嬉戏玩耍的一种人物画.以儿童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萌芽于战国、汉代,成熟于唐,盛行于宋,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直到今天仍是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2.
傩舞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先古祭祀的仪式 傩(nu 6)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傩舞源流久远,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就已有傩祭的记载.周代称傩舞为"国傩"、"大傩",乡间也叫"乡人傩".  相似文献   

3.
戏神信仰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也浸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文章从历史文献入手,推考出中国古代戏神信仰产生于宋代。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代戏神信仰的历史分为萌生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并探讨了清代中叶戏神繁盛的原因是源于戏曲声腔的多元化和地方剧种的大崛起,而明代存在的"二郎神"信仰在清初被"老郎神"取代,则是政治势力和社会舆论双重压力下改弦易辙所致。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角抵戏 中国汉代(前206-220)出现了"百戏",它实际上是汉代民间歌舞、杂技、武术、魔术的总称.在百戏集演之中,有一种运用技艺的戏剧化的表演,这就是角抵戏.颜师古注:"应劭日:'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日:'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巴俞戏、鱼龙蔓延之属也.'……抵者,当也.非谓抵触.  相似文献   

5.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轻浮、不庄重、不严肃认真,这是一种很坏的文风.当年,在一些文人中轻浮之风盛行.对此,杜甫写了<戏为六绝句>,予以针锋相对地批判.  相似文献   

6.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诞生于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发源地--浙江余姚.姚剧的前身为"余姚滩簧",又称"鹦哥戏"或"秧歌戏",起源于18世纪上叶(据清光绪延煦等编<台规>卷25<康熙十年禁唱秧歌妇女>记载),形成于18世纪中叶;脱胎于当地"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艺术和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流行于浙东余姚和慈溪市中西部及上虞市曹娥江以东地区,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7.
2013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推出以"戏"说"法"的大型特别节目《戏·法·大过年》.节目在形式上大胆突破,运用新、奇、特的多元化节目手段打造出区别于日播形态的特别节目,以"戏"说"法",做到"戏中有法,法中看戏". 《戏·法·大过年》的节目内容包罗社会百态,以电影、电视剧、小品片段为素材,汇集众多国内著名影星、笑星、名嘴,既有道德话题和新闻事件,又有明星脱口秀、魔术表演以及歌舞等娱乐元素,通过戏里戏外话题的相互勾连,为观众呈现出一道兼具道德性和娱乐性的轻松愉快的新春视听大餐,以优异的收视表现赢得了观众的肯定,探索出一条专业性频道栏目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轻浮、不庄重、不严肃认真,这是一种很坏的文风.当年,在一些文人中轻浮之风盛行.对此,杜甫写了<戏为六绝句>,予以针锋相对地批判.  相似文献   

9.
红艳 《兰台世界》1998,(1):38-39
朝鲜族 除夕全家团聚,彻夜不眠,辞旧迎新.春节期间,男女老少在一起唱歌跳舞并在房间里张贴物画,玩纸牌.姑娘们则玩跳板,打秋千.有的还到田间烧火堆,叫"野火戏",也叫"鼠火戏",以此消灭田鼠,害虫.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熊佛西先生诞生120周年.熊佛西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达19年,是上戏担任院长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离世虽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上戏的师生对这位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爱.熊佛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导演和戏剧教育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戏剧理论家.广大师生都尊称他为"上戏之父".在上戏校园里,矗立着他的一尊铜像,铜像的对面,还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建筑——"熊佛西楼",它不仅代表了对这位著名戏剧家的怀念,也是上戏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巴渝舞"又称"巴渝戏"、"巴俞舞"、"俞儿舞"、"昭武舞"、"宣武舞"、"摆手舞"等,是古代巴渝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少数民族歌舞,也是中国文字记载中最原始、最古老的舞蹈品种.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刚在央视一套播出时,反应平平、不温不火,导演阎建钢也坦言:"纯属意料之中,当代的电视生态环境,雾霾太重,氧气太少."转折点出现在整部剧播出大半时——重头戏"程婴摔子"被人事先在网上发了视频,剧情透了.此后收视率突然暴涨——这段戏实在精彩,网上好评如潮,拉来了一大批原本对此剧不太关注的观众.本文的话题由此引发.  相似文献   

13.
范素锋 《声屏世界》2013,(7):103-104
随着2013年暑假的全面到来,争夺颇为激烈的暑期收视战也逐渐拉开帷幕。电视剧作为收视"重阵",受到最多关注。今年,央视在暑期电视剧上的投入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总监张子扬表示,今年央视暑期剧场针对广大学生和家长这样的家庭收视,推出特别编排,主打"神话剧"、"探案剧"、"传奇剧"、"青春励志剧"等,全台电视剧要做到"天天有新戏,天天有好戏"。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福建大田县朱坂村和永安市槐南村作场戏被发现以来,以福建学者群为主的研究团队,已就各个面向陆续发表相当完整的研究成果,并获得普遍的肯定。论文着眼于作场戏整体"信仰场域"中透现的强烈"乡人傩"气息,以及演出中出现的戏神群像,首先就两地传说和相关文献,论述作场戏信仰核心的宗族保护神"张大阔公"所兼具的戏神神格,及其可能的背景;接着论证两地作场戏所见的"戏神群",体现的正是在大腔戏和大腔傀儡戏流传脉络下的"子弟扮仙戏"本质。最后从两地作场戏在不同步骤中表现的鲜明仪式性,进一步论述整体历史文化中,由傩神到戏神的信仰发展脉络,以及宗教科仪和地方流行剧种对于民间信仰观念的渗透,甚至活动方式的植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许多不同的戏曲剧种由于以弦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在目前或历史上采用了"丝弦戏"这一形象的称谓作为剧种名称.本文所探讨的丝弦戏特指产生于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流行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省中东部以及雁北广大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丝弦戏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弦索"为主要伴奏乐器,因此还得名"弦索腔".  相似文献   

16.
陈栓紧  王俊赛 《视听》2022,(3):92-95
在辨识影片喜剧与悬疑杂糅类型特征时,电影《扬名立万》展露出元电影、剧本杀、民国背景、封闭空间、犯罪推理及悬疑风格等特征,令人惊喜,也使其以黑马姿态闯入观众视野.从元电影、剧本杀和悬疑风格三个角度看,《扬名立万》表现出外戏与内戏、媒介间性等双重元电影特征,并以影像的互文来指涉现实;剧本杀的元素以视听语言的方式在大银幕上构...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在中国大陆,清末民初的"外江戏"(广东汉剧)剧本已经十分稀见,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等处,还存留着为数可观的早期"外江戏"剧本(抄本)。搜集和研究这批剧本,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加坡藏‘外江戏’剧本的搜集与研究"立项的初衷。然而彻底研究这批剧本必然涉及以下问题:清代几种"外江戏"之间的关系,广东汉剧与闽西汉剧的关系,"外江戏"的源头和流传路线,"外江戏"对广东地方戏如粤剧的影响等等。本期刊出的几篇论文,企  相似文献   

18.
罗燕 《文化遗产》2010,(4):74-81
清代宫廷承应戏的演出十分频繁,这些承应戏在最初都是为了应合宫廷内的各种民俗节日、朝廷重要庆典等筵宴场合而专门编写的,可统称为"节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存清宫承应戏的表演本和清升平署有关演剧的档案,以探讨节戏在演出中所呈现的仪式性特征,以及这些仪式背后所具备的宗教性、习俗性甚至政治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孙玫 《文化遗产》2010,(1):17-20,108,157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戏曲改革运动"大规模展开。戏改运动首先是从禁戏开始。意识形态的过度强化,曾使得当年禁戏的行为一度趋于泛滥。1951年5月5日政务院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实为纠偏之举。从此,戏改运动的重点就不再是禁戏而是改戏。经"过滤"、"净化"、"去芜存菁"后的传统戏曲,改变了原貌。经几十年之世变,如今的传统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出现历史断层。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中国,业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告别"意识形态至上",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从禁戏、改戏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粤东地方政府对地方戏曲采用了"以捐为禁"的管理策略,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粤东各地开始正式征收戏捐。民国年间,粤东戏捐从征收形式上主要分为戏班戏捐、戏院戏捐和乡镇戏捐三种,其征收所得广泛使用于党务建设、军队建设、基础建设与公益事业等方面。粤东戏捐征收与演剧管理相辅相成,对戏班的演出带来了一定的约束,整顿改良了晚清民国时期粤东地区的戏曲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