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为分段而分段,忽视了对文章思路的整体把握。尽管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训练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但是,阅读教学仍然重思想内容的理解,轻文章思路的把握。现在是到了淡化分段,重视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中《论语》六则 ,节选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公治长》、《述而》。如果按章咬文嚼字 ,照句释义 ,第一则是总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 ,第四、五、六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 ,第二、三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然而 ,六则“论语”概括性很强 ,言近而旨远 ,具有丰富的人文因素 ,包容了部分儒家学派的伦理观念和人生的品德修养 ,每则“论语”无不蕴含着、渗透着人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内容。第一则中的“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重点在理解学习时间上的“时”与学习的“习”。照字面解释“时习” ,就是时时要读书。而读书就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猜词悟义能力的考查,一般有二至三个小题是直接考查词义、句意猜测。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旨在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短语的能力,突出考查语境的分析和把握能力。高考阅读理解中的猜测词义、句意题通常是对生词、短语、批示代词和句子进行猜测。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对高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理解文意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修订本)要求阅读文言文要“能理解含义,读懂课文”,考纲则更明确的提出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要求,已经完成初稿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高中生要能“读懂浅易文言文”。所谓“读懂”,应理解为心里明白,能正确的表述出来(口译或笔译)。作为高考的一项能力要求,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白话文正确的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在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常用文言句式…  相似文献   

5.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教学大纲的重要要求.通过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长期以来,不少中学生苦于难以准确理解阅读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英语句子结构错综复杂,而阅读理解测试又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查,学生不易把握;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生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还是未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教材的《论语选读》选修课(以下简称《选读》),教学可通过多重比较,加以补充、延伸、纠正,力求较好地理解孔子思想. 一、选文内部比较 选读共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选文少则几则,多则十几则,基本围绕一个总话题,选文排列构成一定"序".应加强"分层次"阅读,准确地把握其内在思想. 1.依序切分专题层次,把握思想脉络.以专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例.由十则选文组成,第一层,含《述而》和《宪问》章,表明富可求,追求财富是人的合理需求,但必须符合道义.第二层,含《述而》和《里仁》章,从反面指出不能为"求富""去贫"而不择手段.第三层,含《宪问》和《季氏》章,从正面说明"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才能成为"完人".第四层,含《里仁》《阳货》《述而》《为政》四章,着重阐述君子最高境界是"贵义贱利".理清内容要点,才能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准确理解《论语》旨意.  相似文献   

7.
<正>《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相当于五级)阅读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  相似文献   

8.
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就应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但是,不少学生到了六年级,阅读时仍分不清句与句是何种关系,作文时段落内句子之间不是不连贯,就是颠三倒四。因此,在复习时,把“句与句的关系”作为重点内容之一是很有必要的。(一)要较系统地让学生掌握句与句之间常见的几种关系句与句的组合主要是靠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小学生应初步掌握的有以下几种:(一)并列关系例句: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②岸边几棵垂柳,垂柳(?)边是一望无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要培养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每年高考 ,文言文都占有一定的比重。 2 0 0 2年《考试说明》重要变化点之二 :“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意实词的理解和落实。在复习备考中 ,我们要狠抓文言文实词的复习 ,把词义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作为主攻方向。以课本为基础 ,着重复习训练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一、讲清本文 ,适当引申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要把握一个词的纷繁的意义 ,就需要了解一个词许多意义之间的关系。其首要的就是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中 ,…  相似文献   

10.
阅读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活动重在理解能力,理解重在分析和概括,而概括必须通过联想、分解及组合等思维活动,理解文章的语言材料和形式。掌握词语的外延和内涵,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透过词语表面意义,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深意,要正确理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语言结构,包括通过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准确地了解段意。对阅读文段内容的概括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对阅读文段内容的概括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对此探导,有利于初中学生从浅易入手,达到准确、全面、简洁、顺畅的概括水平。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阅读应该强调理解。因为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具有决定作用,这应是阅读教学的“精髓”。理解首先是语义的理解。语义的理解主要指对句子和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因为字词的理解可借助工具书,语段篇章的理解则主要依靠于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已出四版,其体系则一成不变,教材不能成为整体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要使教材能够自成体系,就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重新理解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理论本质,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以人的解放为主线来重新编写教材。  相似文献   

13.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阅读教学侧重培养理解能力” ,“作文教学侧重培养表达能力”。现以六年制第十二册为例 ,谈谈如何在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中注意上述两种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  小学毕业班的阅读复习 ,应以篇章结构为重点。在复习中如何突出这一重点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呢 ?   1 理清内在联系 ,理解自然段的意义。复习时要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连句成段有如下几种类型 :①总分关系 ,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两种 ,即先总说后分说和先分说后总说。段的中心句或在段首 ,如《…  相似文献   

14.
猜测词义, 像猜谜语一样, 猜猜猜, 总是没有把握。猜测词义的考核类型总是与逻辑有关。一篇文章各段落之间及各句子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正确理解这种逻辑关系有助于你做出快速而准确的选择。这种类型的考题主要是考查你对文章逻辑结构的理解, 要求你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语法、词汇、语感、逻辑结构等——进行分析判断。只理解个别句子的含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属于语录体散文,没有长篇大论,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由于接近口语,文字浅近流畅,明白易懂。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十则》都是与学习有关。有的谈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6.
试题说明 初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基本卷和提高卷是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初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 检测题基本卷偏重于考查同学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而检测试题提高卷则是在《大纲》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某些知识进行了适度的延拓,偏重于考查同学对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以及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显然,提高卷的整体难度比基本卷要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几年各地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为例,把握阅读理解的基本规律,从各个角度梳理句子含意理解的突破方法。把握理解的思路,整体理解文段,瞻前顾后理解,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等策略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抽丝剥茧,最终抵达句子的准确含意。这些方法既遵循文句理解的基本规律,又以学生的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全面掌握这些方法或技巧无论是对应试能力还是对阅读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 2002年4月版的新《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有这样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根据这一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相似文献   

19.
在《论语》一书中,反映了许多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对《论语》一书的阅读。我认为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原则不仅仅从单独的语句中能体现,更贯穿于整部论语著作。因此,我从整体把握,选取了三个认为比较重要的教育原则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逻辑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教学目的”中提出“培养思维”的重要任务;思维自然离不开逻辑。我认为,所谓“思维”,也就是依靠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把握和剖析,从而达到《大纲》提出的“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