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重要论述有其严密的生成逻辑,丰富的核心意涵,以及明确的实践向度。生成逻辑回答了这一重要论述“由何来”的问题,在理论上赓续了马克思主义档案观,在文化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档案思想,最终生成发展于习近平在地方及中央工作时的具体实践。核心意涵指明了档案工作“怎么看”的问题,包括档案价值论、档案地位论、档案党性论、档案治理论、档案服务论。实践向度指明了档案工作“怎么做”的问题,即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做好“两个服务”,践行“三个走向”,推进“四个体系”建设。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重要论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时代做好档案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再谈“文件论”——与陈兆祦先生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陈兆礻吴先生在《档案管理》2004年第3期上发表的《谈谈“文件论”》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再商榷。认为“文件论”有许多缺陷,一些档案现象用“文件论”的观点根本解释不清。在广义文件概念下的文件运动周期不仅只有文件和档案两个阶段,而且还有图书、报刊等多个阶段。“文件”不仅只有文件和档案两种归宿,还会有资料、图书、报刊、文物及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等多种归宿。  相似文献   

3.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文件是档案的复制件”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宁 《档案管理》2008,(6):35-37
本文主要从《论档案形成在前》有关论述存在问题、文件与档案形成的不同过程、对举证的历史记载存在错误认识等几方面对“文件是档案的复制件”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档案形成在前说”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档案形成在前说”系列文章在论述其观点时大量原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和语句.造成了前后论述的矛盾.并从档案概念定义.档案实体所指.“档案形成在前说”与档案实际结合问题三方面指出了“档案形成在前说”存在的问题及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甲骨商代“非档案说”是针对甲骨“王家档案说”而言 ,意在否定“商人存在较强的甲骨档案意识”之观点。“王家档案说”和“非档案说”对档案一词的定义有相同的认识。若认为原始记录材料就是档案 ,那么甲骨文无疑具备档案性质。本文对有关质疑“非档案说”的两篇论文进行了回答和质疑。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 ,前者偏于理论意义 ,后者侧重于实践过程 ,前者指导着后者的实践方向 ,后者是前者的理论体现。在全面落实《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大力推进我国的档案信息化过程中 ,正确地把握档案信息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质 ,是确定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 ,克服“技术统治论”的思想 ,科学地选择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关于档案事业的主体问题,我于《中国档案》1997年第7期发表了《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也谈到档案事业“主体论”》一文。近来,心中觉得仍有许多话要说。所以,写成此篇文章,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外国的“年龄鉴定论”、“行政官员决定论”、“职能鉴定论”、“文件双重价值论”、“利用决定论”、“宏观职能鉴定论”等档案鉴定理论进行了简析。认为这些档案鉴定理论都存在缺陷,并对这些档案鉴定理论进行了思考。对“外国档案鉴定理论发展了吗?”、档案价值是可知的吗?”、怎样保存‘社会记忆’?”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1档案的鉴定工作关系到档案的命运,档案人员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把握好鉴定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特点,不断探索档案鉴定工作的新方法。处理好“存”与“毁”的辩证关系,克服“轻前重后”、“宁多勿少”等倾向,通过档案鉴定工作来精简档案,达到档案馆藏精与全的优化目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2作为机关档案从文件到档案室运行周期为三个阶段,即现行文件阶段、机关档案阶段和档案馆藏阶段,每一阶段都存在档案鉴定工作。第一阶段对已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归档时鉴定其存还是弃,剔除一部分不归档文件;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论档案文化     
目前,“档案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经常出现的高频概念,对于档案文化的研究文章也越来越多,比较集中而系统的研究当数专著《档案文化论》。由“档案文化”延伸开去还已经有了“档案文化产业”、“档案文化刊物”等概念。前者可见《北京档案》2004年增刊“档案文化产业论坛”上集中刊发的“浅谈档案文化产业的发展”、“浅议档案文化产业的拓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规范”.在档案部门可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开展档案工作叫“规范”:档案室、档案馆整理档案要“规范”;整理档案的方法上升到理论是“规范”.档案管理学就是档案整理“规范”学。档案人好像有一种“规范”情结.  相似文献   

13.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冯子直的档案学专著——《论档案事业与档案事业管理》(上、下)于2010年在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论述了我国自建国以来档案事业发展与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探讨了我国档案的起源、档案文化观等档案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该书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默默耕耘,一辈子辛苦钻研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有关档案鉴定必要性的探讨在数字时代以别样的形式受到关注。已有的三类代表性鉴定观可综合为“档案鉴定非必要论”,三者的实质内容与最终导向存在密切关联。“档案鉴定非必要论”的产生有历史与现实双重背景。“档案鉴定非必要论”忽视了鉴定在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实,也未发现档案与历史、记忆并不等同,以未经实证的技术构想为立论依据,很可能造成另一种形式的责任转移。但其中重视档案工作历史使命、正视档案鉴定的主客观局限具有合理性。故而,数字时代科学档案鉴定观的培育应关注档案实存状态的演变,拓展档案鉴定空间,明确档案馆在数字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吸纳参与式鉴定的合理要素,并辩证看待智能鉴定。  相似文献   

15.
档案行政处罚是档案法规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和义务,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落实档案法规、规范社会档案行为、履行宏观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但从实践看,档案行政处罚并没有像其他行政处罚一样得到有效实施,与档案部门内部的希冀也相去甚远。近年来,时有研究文章见诸报端,探究档案行政处罚不力的根源,其观点不外乎“法规体系不健全论”、“执法人员素质低论”和“执法主体不合法论”等。这些问题或兼而有之,但从档案执法实践来看,都有失偏颇,还不是关键所在。笔者以为,档案行政处罚难以实施的关键在于档案行政处罚权本身存在五个方面的矛…  相似文献   

16.
自科技档案概念“淡化论”提出后,由于“立场”和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对同一问题得出了绝然不同的两种结论。张莉同志的文章从原“淡化论”的另一角度,另一理论,另一假设中,提出了更进一步,也更为明确的结论。她断言科技档案概念的式微带有必然性,同时认为,科技档案管理学在档案学学科建设中实际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以来档案学界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档案资产论主要遵循“档案是不是资产”以及“企业档案能否成为资产”的历史脉络;1996年以来档案学界研究成果关于档案资产论的理论辩驳,已经朝着“档案经济价值的实现”“资产评估的意义”等认知方向转型;2009年以来档案学界研究成果更为务实,呈现出向“电子文件资产”“国家档案资产”“政府信息资产”等应用领域深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档案的本质属性诸观点之评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档案本质属性问题 ,先后有人以“三属性交集”、“结构论”和“备以查考性”来质疑“原始记录性” ,但都不够科学和严密 ,而“历史的原始记录性”更接近档案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9.
林勤 《福建档案》2002,(6):35-37
福建省档案学会于9月26日至27日在龙岩市举办福建省首届青年档案学术论坛,主题是“档案工作创新和青年档案人才培养”。会议收到有关档案工作创新问题的论34篇,以书面形式交流。会议以座谈形式着重讨论青年档案人才培养问题。23名青年档案人才、论作代表以及龙岩市7个县市区档案局馆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档案局局长陈永成亲临会议参加座谈,听取青年同志的意见。省档案馆技术处副处长黄建峰同志作了关于《“数字福建”对我省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与对策》的学术报告。会议组织参观了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议档案“打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期以来,人们大声呼吁严厉打击假酒、假烟、假药、假种子及其他假冒伪劣商品,与之相比,近年来出现的假户口、假文凭、假证件、假合同、假帐本、假报表、假公文等“假档案”的危害性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档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假档案”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档案形成过程中,因凭空捏造和不切实际而产生的;二是在管理中因篡改、撤换而造成的。分析原因有二:其一是由某些权力机关和某些领导干部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捏造事实产生的档案。其二就是某些人为了达到个人某种目的而私自伪造档案。可以说,“假档案”的存在和泛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