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刘海兰 《新课程研究》2009,(12):174-175
新课标对历史课程定性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他们形成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2.
李学敏 《天津教育》2014,(15):66-6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3.
一、异化: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走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性质的界定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对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课程改革促使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资源开发与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下面就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为例,梳理“唯物史观”的历史脉络,透过唯物史观在历史进程中的实际应用状况,探究历史事实与...  相似文献   

5.
龙春芬 《新疆教育》2012,(21):159-15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因此如何进行新课程教学,全面实现它的教育功能就成为最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课程性质、理念及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首先明确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这种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标准>制定的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之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发展空间,为他们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付彦 《河南教育》2009,(12):41-4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有效开展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这是广大历史教师长期探讨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身的体会。一、挖掘教材内容,设计精彩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导入环节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  相似文献   

10.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学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新的课程理念要想得到实现,最终还得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贯彻。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里的历史素养,是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心理品质。中学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主要阵地,而如何在学校特定的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历史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构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养是个人所拥有的人文精神而形成的内在品质,也是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的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方面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培养当代高中生的人文素养,能够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历史学科固有的特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下面,笔者谈一谈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申昌峻 《教师》2011,(18):89-89
一、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1.以人为本.培养人文素养新课标明确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雷冬时 《甘肃教育》2013,(23):49-4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好历史课程非常重要,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悟性之学,启迪之学。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历史学科是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想学好历史,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门需要“实地路遥三万里”,才能“践以识真美善 生”的课程。2017年,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成立历史研学课程 开发和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希望通过历史研学课程的开发, 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围绕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认真落实立德树人 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发展到了核心素养时代,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老师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使学生真情分享,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飞  张玉娟 《考试周刊》2012,(94):123-124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树立改革创新精神,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但现实的教学中人们往往视历史课为“副课”,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初中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轻视历史课,而且历史离学生生活久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记忆一些史实是不可缺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想把历史教好是很不容易的。为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一门课程。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历史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