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伶官传序》,是评论五代时期唐庄宗宠信伶人以至“身死国灭”这一历史事件的名文。一、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评论唐庄宗宠信伶官的史实的?提示:对于唐庄宗宠信伶官的史实,要加以评论,发抒感概,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例如就事论事地  相似文献   

2.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所撰《新五代史》在文笔方面优于《旧五代史》。他撰写《新五代史》往往借历史事件的叙写,体现自己的历史观,其撰写方法常常是在纪传前后加序作论,直接表明自己的见解。《伶官传序》就是写在《伶官传》前面的序,独立成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伶官传》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俳优及其宠信伶官的历史事实:伶人周匝、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得宠于庄宗。庄宗常跟他们“戏于庭”;他们也常常干预朝政;有的伶人得官后,非常跋(?),造成大臣们跟庄宗离心离德。后来皇甫晖、赵在礼作乱,李嗣源又背叛了他,庄宗死于伶人郭门高之手。序文就后唐庄宗兴国亡身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有这样的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为什么秦汉的皇帝都称帝,而唐宋两代的皇帝却都称“祖”或“宗”呢?如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叫唐高祖,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叫唐太宗;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yìn)叫宋太祖,第二个皇帝赵炅(jiǒng)叫宋太宗。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是皇帝的庙号。庙号在殷代(商朝)就有了。当时有作为的君主死后,都要在祖宗的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奉,经常由继位的君主去祭祀。每个庙室都要有个名称,于是庙号就出现了。如太甲的庙叫太宗庙,太戊的庙叫中宗庙等。周朝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皇帝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创始于汉武帝。他一共用了十一个年号,其中多数有个“、’啤,即纪元之意,无字底下的另一个字则与改完这年发生的事有关,如“元鼎”是因为发现了一个古代的鼎,“元封”是为纪念封禅于泰山。这些都是为了增加皇帝作为“天子”的神秘色彩而起的。以后的皇帝大都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字样或表示吉祥的字样作自己的年号,如武德(唐高祖),表示用武力平定了天下;建隆(宋太祖),希望国家建立后兴隆。年号多数为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如中大通、中大同(都是梁武帝)。始建国(王莽)。也有四个字的,如天册万岁、万…  相似文献   

5.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评论五代时期唐庄宗宠信伶人以至“身死国灭”这一历史事件的一篇论史名文。它重于议论,意在警戒,又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实“当序作者之意”。作者文笔简练,缘事论理,逐层阐析,气势雄放,“感慨淋漓,直于与史迁相为颉颃”。  相似文献   

6.
我叫江煜     
我的名字叫江煜,姓江名煜。听妈妈说,这个名字是我爷爷起的,后来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才正式确定下来。和我同名的有南唐诗人李煜,他是个皇帝,世称李后主,写过许多清丽自然的词作,如《虞美人》、《浪淘沙》等。东方台电视节目主持人李煜也和我同名。我第一次看到她是在“财富大考场”里。记得那天,我心不在焉地看着电视,忽然听到一位叔叔邀请“主持人李煜上台”。李“煜”?太耳熟了!我连忙瞪大眼睛看,越看越来劲,还不时地跟她学起了动作,逗得妈妈捧腹大笑不止。在班上,我还有一个故事。张煜是我班同学,一次老师喊“江煜”,…  相似文献   

7.
动物趣联     
崔嵘 《课外阅读》2006,(6):37-37
明朝代宗皇帝听说有两个六龄童会对对子,就把他们叫来,一个叫李东阳,一个叫程敏政。  相似文献   

8.
介绍方果子 一般的果子都是圆的,他叫方果子,说明他有些与众不同。他喜欢叫爸爸“老方”,他爸爸也让他这样叫。他自己功课很好,却愿意跟一个留了好几级的瓜哥做朋友。他喜欢把国际上发生的大事、怪事跟自己的平凡生活联系起来。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别的孩子会逐渐长大,但方果子和他的同学们在“方果子的快乐伏击”系列故事中却永远都读五年级。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早称“皇帝”的是秦王赢政。他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威德比古时候的三皇五帝还大,就采用了“皇帝”这个名称。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一直相沿。在位的皇帝为了纪年要采用一些吉祥的字眼做名号,叫年号。年号一般用两个字,如“大业”、“贞观”、“开元”等。皇帝有年号是从  相似文献   

10.
在大森林里,有两个动物王国。一个叫东不拉国,另一个叫西不拉国。东不拉国国王是黑熊,西不拉国国王是老虎。也不知从哪年哪月,这两个王国就积下了仇恨所以战争连年不断。黑熊国王虽有一身力气,一巴掌能拍死一条大水牛,却不是凶猛剽悍的虎王的对手。虎王打仗用智也用力气。比如和黑熊打了一百多个回合,他就要找个借口去休息一下。这时手下的大臣便给他送来许多好吃的营养食品让他养精蓄锐补充力气。黑熊国王就犯傻气了,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勇”,他就大摇大摆地在战场上晃来晃去,不时还要“嘿”的喝叫两声,拼命拔起一棵大树。待到虎王吃饱喝足…  相似文献   

11.
我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有。次放学回家后,兴冲冲地跑进厨房对我说:“妈妈,我们班有个男孩,班里好多同学都不喜欢他,也不爱跟他玩。今天他们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外星人’。”我一听,问题还挺严重的,赶紧停下手里的活,问儿子:“为什么给同学起这样一个名儿呢?他是谁?我认识吗?”  相似文献   

12.
李勉的气场     
在唐朝后期的官场中,李勉绝对是个气场十足的人。官职虽然不高,但所到之处,雾霾尽散,上下肃然。肃宗皇帝深有感触地说:“我有李勉,朝廷才见尊重了。”  相似文献   

13.
请注意,避讳     
所谓避讳是指对于帝王和尊长不能直呼其名,比如某人的父亲名远送,你就不能当着他的面说恕不远送,他本人也不能说这句话。一般来说人名是两个字的避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宽容,他在世时规定只要不是“世民”这两个字连说,就不用避讳。这意思是说单一的世字,或者单一的民字都不用避。因此,在贞观年间,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照样叫民部,在人名中,虞世南,李世勣也不用因为有世字而改名。唐太宗去世之后,高宗李治即位伊始就下令天下避太宗皇帝的名讳,因而将民部改为户部,李世勣也改名李勣。如果帝王或者尊长的名字是单字,避讳就没…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演变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对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到的贡献,下面就此作一简单论述。 一、“君心”史观 朱熹的历史观是一种“君心” 史观,他把“君心”作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认为“天下万事本于一心”,帝王之心决定历史的治乱兴衰,帝王的“心术”是天下万事的根本,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社会的强弱和盛衰,历史的发展变化,都取决于帝王的“心术”。他说:“盖天下之大本者,陛下之心也,臣之辄以陛下之心,为天下之大本者,何也?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此自然之理也”。天下之事的正与邪都取决于皇帝的“心术”,“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天下之事无有不邪”,把某个君主或皇帝的“心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显然是英雄、帝王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这和朱熹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相始终的。 在朱熹看来,既然“君主之心”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考察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只能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君心正,便能“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这样才能使天理流行,达到光明的王道政治,而君心不正,则是人欲横流,必然导致黑暗的霸道政治。 那么,“君心”正的客观标准是  相似文献   

15.
老爸     
黄雅雯 《家长》2009,(11):45-45
一 很小的时候,便学着电视剧里的女孩子叫爸爸“老爸”。其实,那时候的爸爸也不过就三十出点头。正属于“一枝花”的年龄,英俊挺拔,跟“老”一点儿沾不上边。所以当他听见我对他的“亲昵称呼”时,总像个孩子似的嘟起嘴巴:“爸爸真有那么老了吗?”可我依旧半带顽皮地这么叫着他。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阅读     
(一)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相似文献   

17.
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濠梁之民”、“淮右布衣”参加了元末群雄起事的行列,花了十六、七年的功夫,收拾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劲敌,推翻了元王朝,做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举贤任才,立国之本”的重要性。①他说:“贤才,国之宝也。”②“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③建国之初,他根据往古“选贤与能”的“治国之要”,通过荐举、办学、科举三条渠道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大批贤能之士。其  相似文献   

18.
宋徽宗赵佶不是个好皇帝 ,却是个好画家 ;李后主也不是个好皇帝 ,却是个优秀的词人。如果让他们“各尽所能” ,老老实实地干他们擅长的事 ,说不定还能对社会做出点有益的贡献。这一类皇帝还真不少。晋惠帝司马衷有个儿子叫司马辶 ,是个很聪明懂事的人。后来当了太子 ,却不爱读书 ,而喜欢学做买卖。他在宫中让人同他一起杀猪卖酒 ,竟锻炼到可以用手来估掂肉的斤两 ,不差毫厘。这种人 ,让他当个售货员一定会是很称职的 ,却非得要他去当皇帝 ,结果搞得一塌糊涂 ,最后自己也呜呼哀哉了。还有一位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他的爱好是盖房子并亲自…  相似文献   

19.
自从这学期同学们在阅读课上了解和熟悉了冰心、巴金等文学大师后,大家对阅读课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这不,学过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后,同学们强烈要求:本周的阅读课要“解读安徒生”!李老师答应了,络络、西西、王远都满意地冲李老师挤了挤眼睛,李老师笑了。孤寂童年,一个爱幻想的孩子“知道安徒生在十来岁时———也就是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阅读课上,大家正等着李老师的精彩讲解呢,没想到李老师来了个“先发制人”。“聪明、调皮、喜欢玩,是个孩子王;爸爸妈妈很爱他……”…  相似文献   

20.
<正>KK者,吾同桌也。KK原名叫张凯凯,只因暑假跟他老爸老妈去美国探望他的姨妈,吃了14天的“西餐”,带了股洋味回来, 他就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字KK,并强迫我们大家都这么叫他。你要是叫他张凯凯,他能送你卫生球(翻白眼),就已经是对你礼貌了;若是叫他KK,唔, 这小子准会从书包里拿出好吃的零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