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剖析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及其观念,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中上帝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揭示笛卡尔心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哲学蕴含及其近代意义,进而分析笛卡尔哲学在整个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一条研究笛卡尔哲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上帝"在笛卡尔的哲学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人们对于它的理解却总因受到中世纪"上帝"观念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事实上,笛卡尔所提及的"上帝"早已经走出了中世纪神学的阴霾,并最终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理性化的蜕变。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哲学在名义上是神学的仆人。通过"五路"证明和论证上帝是存在本身,阿奎那协调了亚里士多德的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不仅为神学论证了起点,而且为神学建立了哲学的基础。在圣餐的变质说中,阿奎那更具体地用理性来解释信仰,发展了哲学,客观上提高了理性的地位,为后来理性的独立做了准备,但却忽略了圣经经文的正意。  相似文献   

4.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他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理论是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奠基石,在近代哲学史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所以增加对其的理解和把握对理解西方近代哲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阿奎那的至善学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是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早年师从于哲学与神学大师阿尔伯特,研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之后,致力于哲学与神学的结合互作.在经过曲解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基础上,建立了他庞大的神学体系.其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和《反异端大全》、阿奎那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人认为,他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超过了康德和黑格尔.阿奎那的思想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论证基督教关于上帝创世教义的合理性.与这个根本目的相适应,他的哲学与伦理学都是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剖析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及其观念,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中上帝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揭示笛卡尔心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哲学蕴含及其近代意义,进而分析笛卡尔哲学在整个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一条研究笛卡尔哲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神学大全     
[主要理论和观点]圣·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开主教神学家.他所建立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使经院哲学系统化.在《神学大全》中,他运用亚里斯多德学说,把开主教的全部教条,从上帝、天使到魔鬼,编纂成一个庞大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中世纪,由于神学占统治地位,人成为神的奴隶,失去了自身价值.文艺复兴开始了"人"神"之争,人文主义者明确提出了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还"人"以本来面目.启蒙运动又更进一步要求变革社会制度,从审视人生走向审视社会,从对社会制度的改造中实现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将人生的意义提高为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的上帝概念及其科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在对外在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作为他对终极意义上的宇宙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既不同于斯宾诺莎的上帝概念,也根本区别于神学宗教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概念不仅是指导他的科学理论研究活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他用来评价某种科学理论体系所构造的自然观的哲学标准.  相似文献   

10.
概括了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的真理观的流变。柏拉图认为真理在理念,理念是外在于人,高于人且无法把握的终极所指;中世纪的上帝究其实质是同出而异名,也是外在于人的终极所指;笛卡尔将理性推到了上帝的位置,仍然没有突破二元对立的旧格局;尼采开启一种全新的思路,他所言的“上帝死了”,预示了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即将被突破;在海德格尔处,真理是一种打通主、客体的境域似的存在,它是不断生成而永不会僵化的。  相似文献   

11.
泛神论作为寓上帝于自然的哲学观点,实质上是一种神学的唯物主义观点。它虽然继续承认着上帝的客观性,但却否定了上帝的独立性,而把上帝同自然看作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的矛盾统一体。泛神论正因其这种贬抑上帝、推崇自然的革命倾向,才使自己成为了取代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近代欧洲哲学的时代特征。黑格尔哲学作为近代欧洲哲学的理论总结,吸收了以往泛神论哲学的合理因素,把泛神论哲学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推向了最高发展阶段,使自己成为哲学史上最彻底、最  相似文献   

12.
“理性时代”开始于文艺复兴对理性的倡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挣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笛卡尔哲学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作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追求的是清晰、明白和确定的知识.他首先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扫清障碍,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第一原理,然后由此推出了物质世界和上帝的存在,就此他的整个玄思体系建立了.笛卡尔不仅将哲学带入反思,而且确立了主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岱宗学刊》2000,(1):70-73
“理性时代”开始于艺复兴对理性的介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掐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人本主义,他反对神学,认为神只不过是人对自己无限本质的反映.他要树立人的地位的第一性,主张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人学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人学思想,他主张用人的活动性来解释人,认为人是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费尔巴哈基于人学和神学的对立从而论述了宗教异化的思路不同,马克思基于人与人的劳动的统一和对立论证了人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并在共产主义理想中展望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开启了对生命本体探问的哲学之思,它痴迷于生命的本质与永恒.这一追求与基督教的教义恰恰相合,人皈依永恒之上帝成为西方人在中世纪时期的生命归点,但是,正是这一追求使人之生命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面对这份生命之重,哲人们苦苦寻觅生命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17.
但丁是修由中世纪向近代过度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近代诗人。他的诗歌既有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和教会腐败的抨击,也包含了对未来人类生活的构想,其中的股那件点就是对人的论述。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虽然但丁观察的出发点仍然坚持基督教神学的立场,但是他描写的重心已经转向人与尘世生活,其中反映的是,西欧开始由"政治、经济从属于道德,而道德从属于神学"向以"即使是错误的,从不同角度的公开讨论也能导致真理的发现"的过程。从他的思想意识的总体倾向来看,他的作品展示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人性的肯定与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其基础是对人的解说。从但丁作品的内容来看,其中关于人的论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史丽娜 《现代语文》2005,(7):120-120
阎国忠先生是我国学界的老前辈,在神学美学领域曾与章启群合著<基督教与美学>,此书在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而<美是上帝的名字>则是从审美维度对整个中世纪神学美学作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包曙光 《考试周刊》2015,(30):18-19
上帝是西方世界最为人所熟知的形象之一。他的出现与基督教在欧洲国家的传播关系密切。从基督教在西方确立地位以来,上帝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是一个重要形象。这种形象渗透进了每一个西方人的脑海中。兴起于罗马帝国晚期,全盛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使得西方人对上帝的崇拜达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主要体现于《圣经》经文中的上帝的神威和如人一般的行为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从对《圣经》的研究和对西方人生活和历史的探究中看,上帝在方方面面扮演了一个西方人精神支柱的角色。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上帝也依然存在于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里,而非被他们完全摒弃。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纷纭的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是唯一有组织的、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后盾的官方哲学,是当代基督教神学在哲学上的代言人。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最恶毒的攻击。一、新托马斯主义演变概述新托马斯主义是西欧中世纪的托马斯主义在现代的复苏。托马斯主义是以意大利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为代表的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赫赫有名的经院哲学家。他一生写了许多著作,其中《神学大全》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被称为整个托马斯主义的“最高经典”和“百科全书”。他在这部著作中用基督教观点阐明了哲学和科学、自然和社会、伦理和政治、信仰和宗教等等重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