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设计理念】《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语文》四下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和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巨人。在世人眼中他是"伟大"的化身,但在课文中当他与一个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的普通的小女孩相处时,却发生了  相似文献   

2.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21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难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一、谈话导入新课1、认识照片上的人物吗?(爱因斯坦)谁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教学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涵的: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苏教版小语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一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研,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这一课以读为主线,紧扣“整体感知——研读感悟——积累迁移”这一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功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读书实践,并从中受到情的感染,理的洗礼,美的净化。  相似文献   

6.
鲁婷 《宁夏教育》2010,(2):64-64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课前,我通过研读教材,捕捉到。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开始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物的趣。大多数教学设计在解读时都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的文章。其实不然,整个故事读下来,更像是一个老顽童和一个小大人如何气味相投,结为忘年交的故事。以小见大,突出有趣,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亲近文本,走进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认识一个有趣的立体的爱因斯坦,创设合理的言语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3.设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爱因斯坦作为当时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与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读后交流:…  相似文献   

9.
自主:既要凸现主体 也要体现主导 案例1:下面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学习了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 生1:我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因为他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 师:很好,谁继续说。 生2:爱因斯坦真伟大,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给人类的科学事业做  相似文献   

10.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以及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之情。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文中有一些词语对孩子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孩子更难体会。如何上好这一类课文,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想,蹲下身子,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教材,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寻找课文与孩子最近的连接点,无疑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的要求和内容。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爱因斯坦小时候》和《瑞雪》。说说前一篇课文中什么事使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态度。我们应向爱因斯坦学习什么?写出后一篇课文描述“雪前、雪中、雪后”景色的句子。 2.阅读《寒号鸟》,说说这则故事所说明的道理。整理课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 3.结合课文,把生字连成词儿,再读读写写,重点掌握:需兜凳糟凛霎  相似文献   

12.
[课堂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片段(讲读课文后)师:讲完了课文,你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吗?生1: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因为他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要体现生活与课堂、自主与引导、生成与预设、超越与守本四大理念。今天的孩子,哪怕是农村孩子,也没有见过碾米,因此课前要引导孩子去查阅资料做些生活准备;课文其他内容较浅显,应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理解;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重点还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以小写大、以平凡写伟大的写作方法上。  相似文献   

14.
<正>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红领巾"真好》和《浅水洼里的小鱼》两篇文章,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世界上最甜的话》《环保拍手歌》。这几篇课文都以"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珍爱生命"为主题展开。《"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则故事,课文对话描写突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课堂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片段 (讲读课文后) 师:讲完了课文,你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吗? 生1: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因为他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要体现生活与课堂、自主与引导、生成与预设、超越与守本四大理念。今天的孩子,哪怕是农村孩子,也没有见过碾米,因此课前要引导孩子去查阅资料做些生活准备;课文其他内容较浅显,应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理解;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重点还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以小写大、以平凡写伟大的写作方法上。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毛主席关心群众的生活小事,了解伟人十分注意生活小节的品质。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碾米是怎样一回事;待爸爸(妈妈)回家后,亲手给他们沏一杯茶,从中体验为别人付出的快乐。教学…  相似文献   

18.
9月1日,是两周岁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则暗自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人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都为家长所担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让我们的交流更加及时和顺畅、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需要家长与时俱进,改变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提升亲子相处的质量,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研究发现,网络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主要有:自我实现、满足快感、对现实状况的补偿、获取知识和信息、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等方面。还有学者提出了网络成瘾的心理需  相似文献   

20.
坚挺派寄宿,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健全人格我觉得让孩子在寄宿幼儿园里接受系统的教育,与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可以学会与同伴相处、接纳别人、关心集体,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学知识,多长见识,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