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专学校新生在入校后会遇到新环境中的心理烦恼、学习的心是障碍和青春期的心理困扰等问题,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放矢地作好疏导工作,使学生很快适应新环境,在心理、身体、学业各方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安全是高校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全新课题,新高教园区大学生心理安全是当前各园区高校安全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高教园区,园区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和治安状况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根本因素则是校园治安环境、人文环境和技防设施情况,国际国内形势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教师常见心理冲突及其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天中学刊》2004,19(3):116-117
作为学校的新生力量,新教师的心理适应问题对其自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变必然在新教师的心理上产生一些压力或冲突。新教师要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达到心理上的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4.
大众媒介新环境将自然转变成它的背景,媒介成为新的"自然"、新的环境。媒介环境即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和建构的虚拟环境。媒介环境从四个方面对受众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受众的"自恋情结"、受众图像思维的形成、受众的顺从盲从心理和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5.
虞晓军 《考试周刊》2010,(23):217-218
从小学到初中,对初一新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初一学生进人一个新学校的大门,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新同学、新老师和一大堆新课本,面对作息时间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的改变,都会感到不适应。以致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困惑。因此新生的班主任在教育、管理时,应认真研究新生,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群体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良好环境的建设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建设,还应包括心理环境的建设。加强对高等院校心理环境的理论研究,充分运用管理手段,建设良好院校心理环境,对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管理效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高等院校心理环境的特征分析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的各个要素在形成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等方面都起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当某些环境要素被人所共同感知、分析、理会并普遍地以观念的方式形成一种新“环境”时,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高…  相似文献   

7.
张海燕  李春媚 《考试周刊》2010,(13):198-200
大学新生通过高考的洗礼,在繁重的学习及心理上接受历练,经受了从中学时期步入高等学府的转变。面对新环境、新面孔……大学新生在各个方面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容易出现适应不良,思想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扰。如何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学会在社会独立生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课题。大学新生学会逐步适应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学习方法,学会分析现实挫折、正确评价自己,在受到挫折时找到心理平衡点并学会处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初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和家长,对于孩子是否能迅速适应新环境起着各自独特的作用。而两者之间如何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帮助孩子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顺利完成心理调适是他们能否在新环境中顺利展开生活、学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心理适应性主要指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起来,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一个人能否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能否处理好复杂、重大或危急的特殊情况,与他(她)的心理适应性高低有很直接的关系。新生朋友,从中学考入大学,赴异地求学,学习、生活的环境,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当事人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变化。你的心理适应性如何?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的心理适应性测试量表,你不妨做一做,了解一下自己的心理适应性现状。  相似文献   

10.
王秀玲 《幼儿教育》2001,(10):31-31
1岁半~3岁托儿入托前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进入幼儿园(托儿所)意味着要从熟悉的环境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新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一般情形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新员工进入公司,其生活环境、社交圈子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价值观、理想也需要经过一个与企业不断磨合、调整的过程,在此期间其心理变化可谓是一波三折。企业相关负责人如果不能及时把握该时期新员工的心理变化,并给予有效疏导的话,不但会延长其适应期,还有可能造成新员工的离职,给企业和员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对部分新同事的调查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参考,归纳出了新员工心理变化的几个阶段,分析了这几个阶段新员工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心理疏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校的新生力量,新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对其自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变必然在新教师的心理上产生一些压力与矛盾。本文在对中小学新教师心理压力或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以及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对策,帮助新教师有效缓解心理压力,达到心理上的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13.
许洋 《现代教学》2011,(3):31-31
教师在入职初期由于个人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化和要求、人际关系的复杂多重、自我认知的偏差,易于在心理上体验到焦虑、紧张、抑郁、孤独、挫折等不良情绪。本文拟通过案例来分析新教师产生心理不适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特点与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造心理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心理而言的一种心理模式.创造心理是多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有机结合,为了目标的集中与简化,把创新时的心理活动方式称为创造心理,实际上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密切结合,包括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探讨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包括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判断.因此任何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受传统培养方式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创造心理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发散性和灵活性、非逻辑性、对象的潜在性、发展性等特点.培养大学生创造心理的对策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科学构建知识能力结构框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造就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中职新生在心理上存在适应新环境缓慢、新生活适应力不强以及情感问题不能很好处理等问题。本文从学校、学生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中专职业学校新生心理适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你是一个能随遇而安的人.还是一旦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就无所适从?要知道,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让自己的心理迅速地作出调节,这可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能力。测试一下自己面临新环境的心理适应度,看看是不是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相似文献   

17.
十三、四岁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当他们迈进中学大门时,新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产生一种“求新”心理。这种心理在入学后两个月内表现得最为突出。研究这种心理,有助于班主任改进工作。“求新”心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新的学习环境兴趣浓厚。一入中学,他们对老师、同学和校舍、操场、实验室,以至教材课程,甚至作息时间都有新鲜感,对与小学差别较大的新的学习生活,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要求了解中学,喜欢参加校内各种活动,他们的心灵被一个“新”字吸引着。  相似文献   

18.
江钦徐 《考试周刊》2012,(53):148-150
留学生来华学习会不可避免地经历跨文化心理适应阶段,影响他们心理状况的主要有汉语学习、教育和社会文化三大应激原。在心理上适应新环境是来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留学生辅导员应发挥其自身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优势,采取团体心理辅导、QQ心理咨询、一对一心理辅导等方法,研讨心理变化,充分利用高年级留学生资源,使来华留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顺利度过跨文化心理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初一新生刚进校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新老师、新同学和一大堆教科书,面对作息时间和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不少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以致在心理上或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新生的心理需要,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使其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以下就如何应对初中新生的四种心理需要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加拿大,新移民身上常常发生对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的情况,而中国移民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内地新移民在不同的经济环境里生长有关,人们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了那种稳定的工作制,一旦移民出国,一时无法在心理上适应国外激烈的生存竞争。所以,新移民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一个新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否则,虽然移民异乡,却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