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书与我飞翔     
书是什么?书是我们的朋友,老师.   我喜欢看书,特别喜欢到书店看书,因为那儿书更多.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书店,我找了一本书,名叫《汉字》,里面介绍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我翻开书,书上写着:夏朝人们使用的是甲骨文,它是刻在动物的骨头上的,这是原始汉字:商、周朝人们使用的是金文,它是刻在青铜器上;秦(春秋战国)写的是小篆,刻在竹片上;汉朝写的是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写在纸上,这是标准汉字.这就是汉字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崔元 《现代语文》2006,(7):121-122
汉语的语义系统是由大量的处于聚合关系和某些组合关系中的语义单位构成的,各个年代的语义系统各自成为一个共时系统,但又具有在历史中存在并按一定规律不断演变发展的性质。要想探求汉语语义的演变发展,就必须从古代汉语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汉字最早的造字缘由和本义,进而分析其引申义,并分析出各个时代的语义场,对汉语有更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传统对语义的研究包括形训、声训和义训,通常形训l以小篆字形为标准。因为在金文甲骨文发现之前,小篆是最古老的文字,而且有许慎《说文解字》整理的。现成的材料可用。甲骨文和金文发现之后,《说文解字》中对字形的解释就暴露出许多错讹,因为小篆的字体变化使许多字已经失去了造字之初的形状,误导了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因此研究汉语的词义应从甲骨文金文开始。甲骨文字形非常不固定,到了金文中汉字字形开始渐渐稳定,所以本文试图在戴家祥《金文大字典》的基础上,从金文中的言部字入手,分析言部字的造字原因和本义。“言”部字构成的也是一个语义场,但相比于各个时代的整个总语义场,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把它称作词义系统。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等形体的演变,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同时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使汉字具有音、形、意兼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三、文字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及构造汉字是汉民族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形体经过多次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等六个阶段。我国古代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六种,谓之“六书”。其中最重要的是形声,《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多个,现代常用字也有3755个,其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利用形旁和声旁,对我们识字、写字、读音及释义都有帮助。但是  相似文献   

5.
汉字的演变过程,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形体的发展过程基本上遵循由图形到笔画,从象形到象征,从复杂到简单的途径。汉字的造字方法,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六书"归纳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为用字法)。"画成其物,随  相似文献   

6.
谈到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很多人自然就认为是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顺序发展。其实汉字的发展演变不是线性的单一序列。笔者从汉字字形演化的角度对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篆隶之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重新描述古汉字发展演变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7.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致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六个过程。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为了方便书写,很多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的实践,也增加了很多汉字本身的含义,也有改变其最初含义的。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知道,汉字的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古汉字阶段和今汉字阶段。古汉字始于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到了秦汉之际的小篆,标志着古汉宇的发展接近尾声。作为古汉字发展史上的殿军的小篆,与甲骨文和金文相比,在形体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唐兰先生曾说:“我们所见的古文字材料有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的产生已有大约10000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存的汉字是从3000年前殷周时期出现的甲骨文,稍后的金文,逐渐演变而来。从造字的结构的原则来说是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一字一个音节,而  相似文献   

10.
繁简字是从汉字生产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的。甲骨文,金文存在大量的异体字,记录一个词的字有的多达十几个,几十个形体;这么多的形体不可能繁简度同等,必然有的字“笔画”多些,有的字“笔画”少些,这样就构成了繁简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首先,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汉字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甲骨文时代起,汉字就有繁简两种字体,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从甲骨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这三个阶  相似文献   

12.
<正>【字的写法】【字的演变】“阳”是会意字。它的甲骨文像太阳升到了祭神的石桌上方;金文加“彡”表示阳光,变为“昜”,会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也有学者认为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隶变后楷书写作“陽”;汉字简化后,以“日”代繁体楷书的“易”,成为通用的简化字“阳”。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的虚词大都是由以前的实词虚化演变而来的。“于”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到两周金文时,它的用法和意义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由于它在甲金文中是一个高频词汇,所以弄清“于”字的来源及其语法化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对我们正确的释读卜辞和铭文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赵亚芳  韩峰 《现代语文》2009,(8):145-145
汉字字体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变,由甲骨文到金文,由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每一次演变都给汉字的书写单位、结构方式、整体格局带来了重大的变化.本文拟就简化字中"田"部件的讹变现象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说,以期对汉字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豕”是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体有许多形体,我们把“豕”字横过来看,真能发现它清晰地保留着猪头、长鼻、猪身、双脚和猪鬃的影子。甲骨文中另有一个“豕”字,系与“豕”为同一体,仅在腹部多一短画,这短画表示雄性生殖器。故豕豕同义,“豕”为公猪,“豕”为母猪。两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浅说通假     
通假字是通用字与假借字两个概念的简称。通用字,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可以通用的汉字而言。它包括异体字、古今字、同源字、繁简字。异体宇,这很好理解。几乎每个汉字都有两种以上的写法,象“杯”字可写成“盃”“桮”“杯”三种形式。有的汉字甚至多达二十多种写法。如“炒”字,竟可写成“(鬲芻)”“煼”“(取火)”等三十种形体。异体字的通用是不须赘述的。古今字,是汉字发展史上先后产生的通用字,如“县”就是“悬”的古字。“县”在金文里的形体,正象一颗人头倒挂在一根木桩上,造成悬挂的样子。以后有了郡县制,“县”又表郡县的“县”了。后人为了区别“县”的这两个意思,于是在“县”字下加个“心”,写成“悬”,用以专  相似文献   

17.
金文     
正最先印在青铜器上面的字被后人称为金文,也是继甲骨文后字体发展的又一大字体形式。古人们称铜为"金",刻在"金"上面的文字就称为金文。铜器以钟和鼎居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又有人称金文为"吉今文字",《汉语大字典》上说,吉金指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等古器物,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金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演变     
我们都知道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那为什么今天所使用的文字又是这般模样呢?原来,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是经过了一个极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的.我们以各个朝代官方正式字体为主干,人为地将这个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春秋战国时代的战国文字,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和魏晋至今的楷书.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它绵延数千年,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到隶书、楷书,不断演变发展着。纵观汉字形体结构的发展流程,它不仅受内部语言规律的制约,不断向着简化、声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作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需要——这个文化总体是影响字形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人类交际的辅助工具,它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决定的,它的发展也同样由社会需要决定。上古时代,人们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频率上,都较后代为寡。因此,甲、金文字的繁复难写之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极大不  相似文献   

20.
释“迹”     
对"迹"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到简体楷字的形体演变作了梳理,并对异体字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对"迹"字的异体字字形以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