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采用设疑引趣法,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思考,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行为。现行教材均有大量的资料、事例,为学生阅读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同时,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学生要认真阅读,用心揣摩,深刻理解把握。指导学生阅读时,一是要处理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三是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结合,读记结合。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框题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即写出整…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从整体观点出发,提出三点:一是教学要求要高,规定阅读任务;二是起步早。一年级汉语拼音一结束就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阅读训练;三是阅读量要大。为适应这一整体教学改革,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能力。这项改革实验已初获成效,并逐步形成特色。一、创造提前阅读的条件在低年级,我们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为低年级阅读训练创造条件。其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占据着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非常重要。可长期以来作文写作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位置。但是,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别人是替代不了的。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练笔,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作文之前,教师的指导弘不可少。一、厚积才能博发,要求教师加强阅读指导;二、活用阅读教材,进行激活思维的指导;三、作文要有思想,要求教师加强引导;四、写作技能训练.教师要加强规范化指导。  相似文献   

4.
四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为以后教学这三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作好铺垫。”终于答案浮出水面:①不是课本没写清楚,而是根据大纲要求:不要求三年级学生区别它们,不要求三年级学生掌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这道题目超出了教学范围。②《教师教学用书》上说的很明确“9个长方形”的答案是正确的。通过这件事我有两点感想:一、出题目的人要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出好题、出巧题,但不能出超出教学要求的题目。二、当教师的人要不断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能墨守成规,定向思维,要加强学习,多动脑筋。筻计算63×6364时,…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重要的不是怎样做,而是做什么。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良好的语文素养必定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之上。剪报是开阔视野,主动阅读,加强积累,提升境界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有鉴于此,每接一个新班级,我总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本,一本做语文札记,一本做剪报。本文谈谈我的剪报学习指导。我们的要求有三:一要注明剪报来源和剪报原因;二要圈点品评写出自己的感受;三根据“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原理,要求同龄人的文章适当少剪,至少也要剪学长的文章。因为和水平差不多的人下棋会永远长不了棋艺,所以看文章,剪文章也要高水准,…  相似文献   

6.
在一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老王真是二虎子的哥哥吗? 生:不是。师:把话说完整。生:老王不是二虎子的哥哥。老师点头,表示满意。明明学生的回答简洁明了,完全正确,而教师偏认为不完整,非要学生用完全句回答问题不可。根据《大纲》精神,一年级学生在他们句子概念尚未形成时,要求他们回答问题用完全句,而不用省略句,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到了二、三年级,学生的句子概念基本形成,教师还不允许学生用省略句回答问题,则大可不必了。单句的主要形式有主谓句,无主句,独词句。这些句型,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都能  相似文献   

7.
潘珊英 《中国教师》2013,(24):45-46
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有三个要求:一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二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根据上述要求,教师通常将"写话"目标分解为循序渐进的两个阶段,即小学一年级"写句",小学二年级"连句"。小学一年级外来民工子弟班的学生既缺乏学前阅读经验,又没  相似文献   

8.
全程导师制即指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配有导师。这项措施主要是配合对学生实行强化写作训练而制定的。强化写作训练要求一年级写100篇作文,平均3天写一篇,体裁要求多种多样,这是对学生写作基本功的一种训练;二年级写8篇读书报告,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系里为本科生开列的百篇名著;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要求材料翔实,有理论深度,有独到见解,这是对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全程导师制在这种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全程导师制既对学生写作起督促作用,更起指导作用。在强化训练中,导师对学…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基本模式陕西梁关勤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能力的基本模式①教师提出预习要求;②学生根据预习要求,以课文为凭借各自自学;③检查预习情况。二、培养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基本模式①教师提出问题;②学生根据问题边读边思,寻找答案,组织语言;③教...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有效的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和阅读技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技巧,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一、问题的特点1.形象性问题和抽象性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年级越低,教师的提问就越要具体形象。因为抽象性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和发展水平,问题的提法必须能促使儿童思考具体的答案,不一定要求作出抽象的概括。尤其是低年级,…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目前已经实施到四年级。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一个共同的感受是:识字量实在太大!一年级上期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其中100个会写;一年级下期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二年级上期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会写350个:二年级下期要求认识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300个。也就是说,学生每个学期要认400左右的汉字.平均每课要认10个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表达的技巧。"注重拓展阅读成为当今课堂语文课堂的一道风景。一、拓展阅读的偏差与异化1.拓展梯度把握失当。年级教师教《春晓》一文,提供的拓展阅读是杜甫诗作《春夜喜雨》,三年级教师教《秋天的雨》一课时拓展的依然是《春夜喜雨》,而《春夜喜雨》一般是在初中二年级才要学的内容。更糟糕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要求和三年级的阅读要求几乎一样,都是读背这首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使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英语图片匹配故事,以更规范的发音和语调阅读故事。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从三年级开始,一级目标在三、四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在五、六年级完成。学习者拥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学会阅读方式、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和信心,突破阅读困难。本文介绍了小学英语阅读如何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认知、学生精读、教师辅助阅读、实践巩固和语言内化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4.
郑玉财 《辽宁教育》2007,(11):45-47
个别阅读讨论就是每个学生按照预定的计划带着自己选择的书单独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之前要认真阅读自己所选择的书籍,并从中选取一段大声地读给老师听,还可以准备一些与阅读内容有关的问题与教师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习生词,分析作品的文学要素,也可以把阅读的故事和自已的相关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分析阅读的内容,解释有关问题,记录讨论中的重点或难点,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作相应的评价。下面让我们看看课堂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裴盼 《湖北教育》2023,(2):15-16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小学生静下心来开启整本书阅读之旅,教师就必须从他们的阅读兴趣入手。怎样捕捉阅读的“趣点”呢?笔者以二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一、巧妙捕捉阅读“趣点”1.趣选书目,点燃“兴趣之火”书目的选择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现状了然于胸。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因为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自然会有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教师就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建立必要的阅读档案,以便提出适合其个性发展的阅读要求。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指点。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式的阅读,因此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对学生进行阅读指点时,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和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上,平等地提出阅读要求,精心地设计阅读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课内拓展阅读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是需要教师做到三点:一是要吃透教材;二是要明确教材编写意图;三是要有教学的“底气”。也就是说,教师要有能力实现课内外的联动,有能力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18.
“课外延展阅读”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及阅读水平,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既扩展了阅读量,满足学生个性阅读需求,又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一、课外延伸阅读研究成果我校阅读课题组根据教育部推荐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同步课外阅读的水准,结合各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选取了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现代诗等各类体裁作品,汇编成《小学生分级课外延伸阅读书系》提供给各年级学生使用。每册编篡了约16—20篇文章,每学年累计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外读物70余篇。在读本中还选入了各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并附有教师点评。  相似文献   

19.
李艳芳 《广东教育》2004,(10):48-48
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甫入学教师就根据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最基本的插图人手,到公式,到数学语言表达,一步步地悉心指点,培养他们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那么,他们就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随着年级的上升,教师不断地提出要求和进行深层次的指点,他们阅读的能力会逐步增强。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形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将大有裨益,甚至终身受用。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呢?  相似文献   

20.
<正>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备课时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操练巩固等教学环节的同时,也必须抓好课前预习。一、要区分明确预习中的各类差异1.因要求而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三年级开始学习预习课文。目前,很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把预习活动提前到二年级开始,二、三年级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