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课》2005,(3)
1.导入:师:老师送大家一个终身受用的小礼物。(投影出示一个很大的“?”)师:这是什么?生:一个问号。师:对,一个大大的问号。师:知道为什么老师送大家一个问号?生:老师想让我们学会想问题。生:希望我们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师:讲得真好!送给大家这个礼物,希望大家在做事情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案例:苏教版第六册《菩萨兵》教学片断】师:(板书“菩萨”)大家来读一读。生1:菩萨。师:你知道哪些菩萨?生2:我知道观音菩萨。生3:我知道文殊菩萨。生4:……师:这些菩萨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1:他们都是神仙。生2:他们眉心都有一个红色的圆点。师: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很多菩萨的形象。除了外貌上有这一相同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共同之处吗?生1:他们都很善良。生2:他们慈悲为怀。生3:他们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师:大家说得不错。一起再读一读。生:菩萨。师:(板书“兵”)再读一读这个字。生:兵。师:兵是指什么样的人?生1:兵是那些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3.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设计思路,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探究。一、联系生活,呈现新知【教学片断一】师:(播放视频)这是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瞧!足球场面积大吗?师:(课件出示校园照片)大家看,这是哪里?生:我们的校园。师:我们校园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师:(课件出示公园图片)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呢?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以下是课堂中学生学习情景的描述: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分数(板书),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分数是一种什么样的数? 生:分数是不是考试分数?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分数有什么作用? 师:既然是分数,会跟什么有关? 生:与数有关。生:与分东西有关。师:下面我们就来分一分圆纸片。把4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6.
犤片断1犦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图,图略。)请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1:淘气想:“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生2:我从图中知道这座桥限高4米。生3:图上告诉我们汽车高3米。师:图中的信息看明白了吗?还有问题吗?生4:“限高”是什么意思?师:问得好。谁能帮帮他?生5:“限高”的意思是不许超过的高度。师:这座桥不许超过的高度是几米?(4米。)汽车能不能从桥下通过?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致觉得3米4米,汽车能从桥下通过。犤评析犦此教学活动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片段]师:现在我们先看看在2、3、4自然段中,兔妈妈、小黑兔和小白兔都说了什么。从它们的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呢?先读一读,再分学习小组讲一讲。(生自由读,小组交流。)师:先看妈妈的话(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最出色”和“最大”下面加点)。大家听,“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多亲切呀!妈妈是多么关心自己的孩子啊!大家读一读,读得亲切点。(生自由试读。)师:小黑兔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说的?生:小黑兔得意地说:“得了第一名。”(生做得意的动作。)师:(出示插图2,说图意)大家看画面,想像一下当时小黑兔和乌龟赛跑的情…  相似文献   

8.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9.
[片断赏析](一“)周三径一”,数学文化之唤起师“:周三径一”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得出的,大家想去了解一下吗?(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周三径一”的欲望。)师:(播放课件)大家观察这幅图,看一看都有哪些图形?生1:图中有圆。生2:图中有6边形。生3:是正6边形。……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分析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教学现象,有助于我们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规律的探索,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下面,我撷取—位年轻教师执教“比高矮”的两个教学片断,加以剖析说明. 片断一:这样的问题需要吗? (课始,教师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内容是排队购票)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图上有人在排队买票. 生2:图上有老爷爷,有阿姨,还有小朋友. 师: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谁高谁矮? 生3:大人高,小朋友矮. 生4:老爷爷最高,小女孩最矮. 师:这三个小朋友相比呢? 生5:两个男孩子高,小女孩矮. 师:这两个男孩子比较呢?  相似文献   

11.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师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男孩有34枚邮票,女孩有16枚邮票. 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师:怎么列式? 生:34+16. 师:很好.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伏尔加河在俄国。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师:为什么说“俄国”,而不讲“苏联”呢? 生: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后一段也点明了。师:大家看出了这幅名画产生的时代,这一点很重要,对帮助我们理解这幅画,读懂这篇课文关系很密切。“纤夫”是什么人?“纤”与“夫”在这个词里各是什么意思? 生:纤,是船上的纤绳;纤夫,就是拉船的人,是一种苦力。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幅挂图,然后说说图上画了一些什么?近景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解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清塘荷韵》. (师板书“荷”.) 师:荷花大家太熟悉了吧? (生点头,微笑.) 师:美丽的夏日之花,一到夏天,我们学校就被荷花所围绕,荷花朵朵,荷香脉脉.荷还有另外的名字,大家知道吗? 生:莲. 师:对,莲,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似文献   

15.
设疑导入(出示课件:一片稻田)师:同学们知道图上这些绿油油的是什么吗?生(齐):小稻秧。师:今天,我们阅读一篇关于小稻秧故事的课文。(板书: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师:想一想,这里的“险”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小稻秧到底遇到了什么危险?生2:小稻秧脱险了吗?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8~60页【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教室场景图。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生:这是我们的教室。师:仔细观察,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生1:喇叭面、开关面板的面是正方形。生2:课桌面、黑板面是长方形。师: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语文课堂成了“诵读场“”情感场”“对话场”……但我以为,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神思飞扬的“思维场”。最近听了几节课,在给人耳目一新之余,又为教师漠视学生“思维”的现象留下了隐隐的痛。一“、自主”的背后是“垃圾思维”现象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爱因斯坦是哪国人?小女孩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她家在哪儿?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现象2:师:课前老师布置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现在谁来汇报?生:我…  相似文献   

18.
近期,我参与了两所农村小学联合中心教研组组织的“同上一节课”活动,有两位老师上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他们对同一内容的处理值得我们深思。片断一(第一位教师):(师出示图形,如图1)图1师:请根据这幅图找出适当的分数,能找几个就找几个。生1:我找的分数是416和41。师:很好,谁还能找到别的分数?生2:我找的是1216和43。师:同学们同意吗?生:(齐)同意。生3:我找的是13。师:大家同意吗?生:(齐)不同意。师:请坐下,让我们听一听别的同学是怎么说的。生4:我找的分数是28和86。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到了这…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实验深入推进阶段的策略之一是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制定课程改革的方案。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尝试了以下的课堂结构。镜头之一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叫三声夸克》,现在请大家把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来。生1:我不明白课文开头一段中写礼品盒跟课文有什么关系?生2:为什么把最小的物质结构称为“夸克”?生3:科学家研究“夸克”有什么意义?生4: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的J粒子有什么意义?……师:好,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现请大家分组讨论,看看能否回答刚才几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四人…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课堂离不开情境创设,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引导。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下面从两个课堂情境谈起。【镜头1】师:(课件出示情境图)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师:你知道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在植树。师:看情境图,说出自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