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未能全面而正确地把握基督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马弦对哈代的宗教思想所作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哈代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放弃了对上帝信仰后创作的,其中既肯定人们对个人理想与权利的追求,又张扬仁爱、宽恕、牺牲、纯洁等价值观念,因此,哈代的宗教观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观,体现了祛除宗教神秘成分后的世俗基督精神。  相似文献   

2.
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促进了上帝世俗化的进程。尼采认为传统形而上学在感性和理性的二元对立中强调理性,使之成为脱离肉体的精神实体,而基督教的上帝便是把这种精神实体即理性加以神圣化的产物。尼采以“上帝死了”的惊人口号来宣告欧洲传统宗教意识的崩溃及其“虚无主义无神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哈代既深受古西腊古罗马文化的侵润熏陶,又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叔本华意志论等思想学说的影响,从而具有了异教徒的叛逆思想。哈代的异教徒情结首先表现在对上帝的仁慈对正义提出了质疑,进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本质;其次表现在对古西腊古罗马文化的喜爱和肯定;最后,哈代作为一个进化向善论者,宣告了上帝之死。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波义耳 ( 1 62 7-1 691 )是 1 7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因第一个提出化学应作为科学的一个分支而主要从事对现象作理论解释 ,故在历史上常被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或“科学化学鼻祖”。然而 ,波义耳却有着浓厚的宗教情结 ,自小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笃信上帝。尽管历史上人们更倾向于他是一位科学家而很少谈他的宗教思想 ,但事实上 ,1 7世纪的科学家们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观 ,他们有的只是自然哲学 (或称实验哲学 )。这种自然哲学重视实验和观察 ,同时却将自己的终极目的指向上帝。生活在英国 1 7世纪…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后半期,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了对传统基督教进行改造的问题,认为基督教应该别除对上帝的神秘主义阐释,重视理性在宗教信仰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上帝即爱,此与西方启蒙运动哲学中的自然宗教思想暗合。哈代的宗教观是一种倡导人性完美的哲学,体现了其作为理想主义者的社会进化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19世纪后半期,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了对传统基督教进行改造的问题,认为基督教应该别除对上帝的神秘主义阐释,重视理性在宗教信仰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上帝即爱,此与西方启蒙运动哲学中的自然宗教思想暗合。哈代的宗教观是一种倡导人性完美的哲学,体现了其作为理想主义者的社会进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汪莉萍 《考试周刊》2007,(43):73-74
哈代是19世纪英国杰出作家和诗人。他的短篇小说和他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一样有成就。本文试从乡土精神、悲剧意识和现实主义精神三方面解析哈代短篇小说《三怪客》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统一,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他的自然观与其所受的基督教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华兹华斯对自然所表达的热爱之情,其背后隐藏的是对上帝的崇拜与热爱,而他在接受自然对他精神抚慰和理性智慧启发的过程中则又传递出了他对上帝信仰的思想,以及他所认为的“人性的完美”在于返回“伊甸园式的自然”的观点,这些都体现了华兹华斯自然观与基督教精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还乡》的爱情悲剧源于作者哈代本人在求解现代人精神归属时的矛盾心态, 即从情感上对古老的宗法制社会的发自内心的依恋。在理智上, 哈代作为一个受到现代科学和文明教育的文化人, 又意识到了人类历史必将进化前进的规律。这样, 小说的爱情冲突便在现实和虚构之中形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杰出科学家大多信仰上帝,他们的宗教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信仰非人格化的上帝,体现了神的存在与人的自由的和谐;二是坚信事物受法则支配,上帝只是法则制定者或第一推动力,体现了科学理论与超验力量的和谐;三是认为上帝有两部作品,体现了《圣经》与"自然之书"的和谐;四是肯定宗教在科学探索中的精神动力作用,体现了情感驱动与理性探索的和谐;五是认为科学的理性思考与宗教的价值追求应该并重,体现了求真与求善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题材广泛,其中有不少与宗教有关。哈代在诗歌中对上帝时而怀念,时而怀疑,时而反叛,时而失望。本文试图分析哈代诗歌中蕴含的复杂的宗教思想并探索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锐 《华章》2010,(36)
作为一个横跨两个世纪的男性作家,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大多是通过这些女性的婚恋观表达出来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卡斯特桥>中苏珊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简·纽森和亨察尔的情人露西塔三个女性形象窥探哈代的女性观中对女性情感的审视态度.说明哈代女性观中情感意识层面上的双重否定,具体表现在他不满女性对自己情感的过度压抑,同时也反对女性情感的过度的欲望和放纵.  相似文献   

13.
艾略特强调诗歌的客观性、实用性。他关于“传统”、“非个人化”和“客观对应物”的理论都建立在创作客观性基础上。同时,他也强调感觉的作用,强调理智和情感的结合。他的诗是“社会的记录”,具有实用性。他后期的作品充满宗教思想,企图用宗教的伦理道德来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的上帝概念及其科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在对外在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作为他对终极意义上的宇宙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既不同于斯宾诺莎的上帝概念,也根本区别于神学宗教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概念不仅是指导他的科学理论研究活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他用来评价某种科学理论体系所构造的自然观的哲学标准.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一生共创作了六十多部悲剧。他以天生的敏锐感受他生存的这个世界,以天才式的苦痛俯瞰复杂多艰的人生,又以他的如椽巨笔揭示了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乃至整个人类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真实。 奥尼尔的一生是在不倦的、紧张的精神探索和思想探索中度过的。他声称所有的戏剧就是为了探究“人与上帝”的关系,他相信尼采的论断“上帝死了”。《圣经》上说:人类伪始祖亚当、夏娃经受不起魔鬼的诱惑偷食禁果,触犯上帝被逐出伊甸园,因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乐土。二十世纪初的“上帝”之死又使得人类失去了自己的精神依托,失去了原始的信仰,也失去了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人类不仅失却了物质的家,又失落了精神的家。奥尼尔以悲剧这种最完美的艺术形式揭示了人类对这双重家园的寻觅与追求。在他的剧本中,“家”的意象有二:从表层上说,是物质的家园。人们挣得一个安身立命之处,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从深层底蕴看,是精神的家园。即是寻找自我,寻找灵魂的避难所,寻找人的归宿。  相似文献   

16.
牛顿是一位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伟大科学家,他所具有的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决定了他的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和谐一致的关系。从牛顿宗教思想的某些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宗教信仰对其进行科学研究的激励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牛顿的宗教情感对于他的科学精神所产生的意义。这对于研究杰出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科学发展与进步的精神动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我信仰的是斯宾诺莎的上帝即和谐的宇宙秩序和永恒的自然规律.我不信仰干预人类命运和行动的上帝“,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正是这份宗教感情激励着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执著地追求对宇宙秩序和谐统一的解释,使他在找到了斯宾诺莎的上帝的同时,也完成了他对科学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小时光老人,一个旧婚姻制度下的产物,在哈代的笔下却是他自己的漫画像。通过他,哈代传达了自己的悲剧命运观,抨击了资产阶级伪善的宗教和扭曲人性的婚姻观。这一人物的塑造是哈代意识里长时间酝酿,代表自己向资本主义宣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哈代的<苔丝>展示了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的真实画面,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宗教思想.小说叙述了苔丝在面对悲剧命运时,对上帝的信仰经历了由困惑到失望最后到绝望的三个阶段,体现了上帝已经渐渐丧失了在人们心中作为正义的守护神的地位,对上帝崇拜的的宗教思想已被一种适应于人类和社会的进货论思想所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性的内在张力--以陈独秀宗教观的变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运动前后,陈独秀的宗教观发生过显著变化。1917年,他宣称一切宗教皆在废弃之列,主张在新文化的建构中,应当“以科学代宗教”。192 0年,他进一步反省其宗教观,发现基督教的宗教情感对于新文化建设的肯定意义,从而把宗教纳入新文化的架构之内。陈独秀宗教观的前后变化,不仅符合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一般轨迹,而且深刻反映了中国现代性在其型塑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的理性精神与宗教的非理性情感之间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