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一直以为,语文的意义非常广泛和深远,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它一直贯穿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生命里,任何美丽的时刻和美丽的状态,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是一种知识,更是我们生命的营养,一旦缺乏,生命就会苍白。我教语文,总喜欢让学生知道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还负  相似文献   

2.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语文就和我们息息相关,等到我们跨进校门,“语文”这个词更是与我们紧紧相连。徜徉在这个充满情感的世界里,它就像一片沃土滋润着我,使我的精神家园丰厚而充实。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学科,它是所有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语文的教学。但是就我国学校的语文教学状况来看,尤其是就我国职校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教学过程缺乏"语文味"的现象更是常见。  相似文献   

4.
1从万物有灵论出发,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世界的精彩是因为我们周围有如此丰富而又如此独特的生命个体,大自然的美就在于它赋予了地球以独特足以打动我们每个人的精彩的生命。生命从本质来说它不只是一种形式,它更是一种实际的客体,是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李晓宁 《江西教育》2004,(13):65-66
“语文之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更是一种文化。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时,语文就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焦名海《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把课堂当着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陶成部分。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素养,它所蕴含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纯粹的语言文化知识的体现,还涵盖了一个人对语文的理解力和欣赏力,以及学习语文的良好态度。从更深层次上讲,语文素养更是折射出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和人格魅力。但这并非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此文就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通过本文,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杨澄宇 《教育导刊》2013,(11):83-85
语文知识、语文行为知识以及语文作品知识是一个本体的三种面相,这三种面相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语文作品和语文行为为例,这些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知识,这种知识无法抽象去把握,即经验性把握,但是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普遍客观(语文知识),即能够把它的所有客观性通过特殊性展示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的语文行为必须以最强烈与壮阔的生命去浸润这些客观内容。  相似文献   

8.
应江 《教育现代化》2006,(11):83-83
“生”是一个灵动的字眼.它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生动、生成等一系列充满生命成长的词语。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语文。作为母语,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就不应仅局限于“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培养学生语史能力的范畴.也应当成为一种“有文化的教学”.具有文化底蕴,应该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升生命质量,获得道德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在高三,许多学生为语文复习而苦恼。一是语文知识涵盖面广,不知从何处下手,即使针对一些点进行了一些复习,回过头来,又发现还是会有遗漏,于是不知所措;二是语文成绩提高慢,苦苦用功一段时间,却不见成绩显著提高,于是兴味索然。由此产生两种情况,一是陷入题海之中,以量求质,但收效甚微;一是干脆放弃,美其名日“语感足矣”,结果是高考中语文成绩常常拖后腿,抱憾高三,、其实,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语感,此话有一定道理。但撞大运似的语感,不足以保证拿到高考所需的分数,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语文家庭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语文老师懂得如何利用作业这一手段的话,它将会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灵活且效率最高的工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作业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茜 《现代语文》2005,(12):65-66
语文是一座巍峨而冷峻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面,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和充满诗意的忧伤.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该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借助它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无论怎样界定语文,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诗意、最富有情感色彩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覃升刊 《广西教育》2006,(7B):93-93
前几年,社会上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一度“黑云压城”,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尽管有些夸张,有些尖刻,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人生”。在不少学校进行的“你最喜欢的学科”的调查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赫然排在末位。是语文教材的毛病,还是高考考题的问题,抑或是社会舆论的“误导”?但语文教学的枯燥、缺乏灵性,即语文教师的教学缺乏个性无疑是我们不能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为一种美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小学语文中的艺术美无处不在.语文文本是一种符号的艺术.语文的文本符号负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字符从产生那天开始,就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力.它所承载的语言、思想、情感也同时发生.因此,语文文本不仅仅是载体,它更是人类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有其美术、音乐的特质,它与美术、音乐本身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是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发挥语文测试的作用,在试题中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现实教学中的一些试题评价来看,我们发现,现有的试题内容单一而繁琐,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试题设计刻板严肃,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得一些学生提起"考试"就犯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如何让试题真正发挥它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
我的语文观     
我们只有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才上语文课,但语文会伴随我们一生。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知识的学习课程,更是一个包罗万象,广涉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等学科领域的独特的人文教育体系。它教会我们如何学习、思考和表达,让我们知书识礼,崇尚理性,并启示我们如何与家人、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的天地异常广阔,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的电视,也是我们语文学习者不能忽视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重这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学习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轻松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我们学习的语文文本都是一种生命哲学的阐述,它是作者运用智慧搭建起的俯瞰人生的瞭望台,是读者与作者亲密"洽谈"的平台.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对其生命哲学的挖掘,只是浅薄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语文思想的重量.因此,教师应唤醒语文文本中的生命哲学,让其在课堂中崛起.  相似文献   

18.
问:您认为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 答:我认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在学生的各科课程中,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品德、增进修养、激发志向、陶冶情操、开发智能、提高素质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好其他学科来讲,语文具有工具性,但这不是它的本质属性。人们对工具总是讲究实用的,用过之后就可以丢掉,语文却是融入人的思想、心灵、血肉,让人终生受用、不能须臾离开的东西。这些年把语文作为纯粹的工具学科看待,导致语文教学出现了严重的偏颇,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低下,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并需要认真研究改革措施的。   问:…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语言现象,它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学语言,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语言,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影响,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和三个“味道”。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背诵,人们往往就会想到“死记硬背”这个词,脑海里便会涌现出“三昧书屋”里的私塾学童摇头晃脑读书的情景。觉得这是一种极初级甚至是低等的学习方法,对它不屑一顾,特别是一些高中以上的语文教师。几乎要把背诵这一基本功当作传统教学方法的糟粕予以“摒弃”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背诵则是这一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一些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中对背诵缺少应有的热情。常常是一不强调、二不检查,致使多数学生不能完成背诵任务。长此以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势必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