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88年进北京,十多年来孔令辉一直住在运动员大楼里。直到2000年,25岁的孔令辉才在北京东三环附近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父母从哈尔滨到北京过年时可以有个栖身之地。孔令辉忙,当教练的父亲孔祥智也忙,所以装修房子的事情就交给母亲谷淑霞了。12月中旬的一天,谷淑霞又匆匆赶到北京,这一个月,她在两个城市之间已经往返四趟了。谷淑霞是个快言快语的人,尽管孔令辉不喜欢张扬,一再嘱咐母亲不要跟人提他做过的事情,但是毕竟我们很熟了,谷大姐没把我当记者,聊着聊着,就把儿子做过的好事给“抖落”出来了。“从悉尼…  相似文献   

2.
又见英雄来     
1995年,43届世乒赛,孔令辉与刘国梁以初生牛犊之气杀出重围闯人决赛,两员小将在津门展开龙虎斗,最终孔令辉凭借着技术出众、稳中更凶战胜了队友。于是那一年成了孔令辉年,杀气腾腾的孔令辉功成名就,连拿了三个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3.
逄伟 《乒乓世界》2001,(8):30-31
虽然与自已的父母感情很深.但在生活中孔令辉最崇拜、最尊敬的人,其实还是老师。也许是自己的父母都是老师的缘故吧.孔令辉从小就对做老师的人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他总是认为:“爸爸妈妈的学生都跟爸爸妈妈好,我也要跟老师好!”尤其是对自己的班主任曹老师,孔令辉不光是特别听她的话,而且每时每刻都把她记挂在心上,一有了什么好事儿,他第一个想念的总是她。  相似文献   

4.
宋斐 《乒乓世界》2005,(10):20-21
波尔:孔给了我不少灵感 孔令辉拿世乒赛冠军是在1995年,我当时还不到15岁,通过电视我看了他击败盖亭的那场比赛,太精彩了!我没有想到从外表看来文质彬彬的孔令辉体内竟藏有这么惊人的能量,而且更没有想到中国人打横板能打到这个境界。虽然我当时的球在德国国内已经不错了,但是我感觉自己在速度上,根本北不上中国的横板选手,尤其是孔令辉,今天很多中国人都认为我的球有些亚洲化。近台速度快,我想,如果非要说的话,我承认是孔给了我不少灵感。  相似文献   

5.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1,(10):22-24
8月22日下午我走进国家队训练馆,看见刘国梁正用孔令辉的横板与威海环翠区俱乐部的吴广打比赛,孔令辉站在一边观战,还不时给双方支招。只见刘国梁一边拉球一边对孔令辉说:“这块球板怎么这么‘肉’?你用这个板打球可真不容易。”这时,吴广把球打到刘国梁的反手位,刘国梁漂亮地用反手敲了一板直线,打得吴广措手不及,观战的人大声叫好,刘国梁自夸道:“我用直板都能敲,横板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6.
喜欢孔令辉的人一直很多。自天津世乓赛上他夺得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至今,他收到上万封球迷来信。不少读者给我写信,问孔令辉的通讯地址。回过信后,又有人再来信。于是,因为孔令辉的缘故,我和一些女高中生、女大学生成了朋友。“你说孔令辉到底是什么性格的人?”问这话的女孩子专程从天津赶到北京找我,她三句话离不开孔令辉。关于这位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我差不多可以对答如流,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我问住了。很难说孔令辉的性格到底是开朗还是内向。大多数场合他话不多,但是他和一些同龄伙伴谈天说地时,又能感受到他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7.
上期载:是上天成就了孔令辉,还是孔令辉自己成就了自己——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现在任何人——我、你、孔祥智、孔令辉恐怕都不能给你满意的答案。 * * * “孔令辉的确很幸运。小学上的是继红校,上小学后正赶上学校成立乒乓球队,他的班主任也特别支持他在乒乓球队,所以乒乓球队成立第一年他就进去了。这时省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6,(7):I0023-I0023
花二百多万买个摆设,宁波海天今年看来只能为保级而战!今年摘牌虽然花钱最多的是陕西银河和山东鲁能,但从买的是否物有所值来看,购买孔令辉的宁波海天和购买阎森的北京铜牛才是真正的冤大头。依我看,孔令辉的价值不超过50万,阎森最多20万。截止前三轮,孔令辉出场六次,单打一胜三负,双打一胜一负,而且对手也不是特别强。取得这样的成绩,只能说明200多万的孔令辉比500万的马林还要贵!至于花100多万买个板凳队员的北京铜牛,就更不用提了。孔令辉和阎森的战斗力现在是越来越差,在乒超生存会越来越困难,激流勇退是应该的,像孔令辉我觉得他会成为一个好的教练。  相似文献   

9.
尽管前4局孔令辉3比1领先,但场上并没有显出他占多大优势。之所以能领先,一是孔令辉在思想上比较集中,二是战术上用得比较正确,先给施拉格的正手,然后再送他反手。后来施拉格能连赢3局,反败为胜,主要暴露出孔令辉在前三板上没有优势,相持也比不过对方。在比分咬得不是很紧的情况下,孔令辉的正手还有一定的优势,一旦比分咬紧,正手的使用率下降,整体的威胁也就要差一些。双方反手相持时孔令辉也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5,(10):22-22
1995年天津世乒赛单项比赛开始后,中国男队教练忙不过来了.走下了总教练岗位多年的许绍发临时被拉去给孔令辉做场外.那场比赛,孔令辉击败了前一届世乒赛的男单冠军盖亭。许绍发说:“孔令辉是一个很有头脑的运动员.将来一定有大的出息。”  相似文献   

11.
《新体育》2007,(2):9-9
1月7日,曾经获得过大满贯称号的孔令辉在中国乒乓球国家女队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见习”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分管队员,郭跃.刘诗雯及二队小队员木子和姚彦4人都归到了他的旗下,其中郭跃是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主力队员之一。在未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年轻的孔令辉将要带领她们去实现共同的一个金牌梦。  相似文献   

12.
年度人物     
《乒乓世界》2007,(1):50-51
年度人物:孔令辉一个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年,或者说那么几年,发生了很多对自己一生都影响很大的事情,因此弥足珍贵,耐人寻味。过去的2006年,对于孔令辉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3,(8):39-39
孔令辉希望创办一所乒乓球学校的夙愿终于实现了。7月13日,在美丽的珠海金湾西湖地区,珠海孔令辉乒乓球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4.
夏娃 《乒乓世界》2001,(12):11-12
与孔令辉、刘国梁、王楠等世界冠军不同,马林的父母既不是乒乓球教练,也不喜欢乒乓球。马林的父母性格差异很大,父亲马辉少言寡语,母亲夏敬茹开朗外向.这一点很像孔令辉的父母。还有一点与孔令辉相似的地方,就是小时候,父母都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上大学。笔者到马林沈阳的家中采访的时候,与到孔令辉家里采访的情形也很相似——都是由冠军的母亲主讲。  相似文献   

15.
孔令辉喜欢读书、看报.孔令辉的教练尹霄也喜欢读书、看报.于是,晚饭后两人常不约而同地殊途同归——训练局阅览室.不一样的是,尹霄看完大多让他烂在肚里完事,孔令辉却不,而且非要赶在熄灯前在各个宿舍发布完本日重要新闻方能安然入睡.因此,尹霄赠给弟子孔令辉一个雅号:“新闻发布官”.  相似文献   

16.
上期载:马文革在1991年那段逆境中的日子的所有表现及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处在低迷状态中的所有决心,都在孔令辉年轻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让他至今仍回味无穷。而与此同时,孔令辉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发生了慢慢的变化,他感觉不到自己正走在一条光明的大道上。找在孔令辉的家里曾见到过几帧刘国梁着西装革履在柔光镜下拍的明星照,虽是一时兴起之作,但有板有眼,非常上相;孔令辉也有一套这样的明星照,不过他穿着便装,坐在那里傻傻地笑,像一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这对叱咤世界乒坛的宝贝兄弟(12月10日,孔令辉又夺得了亚洲杯乒…  相似文献   

17.
逄伟 《乒乓世界》2001,(10):26-27
孔令辉到中国青年队后,—直在尹霄教练的指导下训练。尹指导是一个性情沉稳,做事又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他虽然不是特别爱说话,但同以前的杜教练—样,他说出—句话来就肯定很有分量,对自己手下的队员要求更是格外严格。孔令辉刚进队那会儿,因为项撞教练,还挨过尹指导的罚呢!  相似文献   

18.
孔令辉:坚持到底。孔令辉.也许称不上一个时代,但绝对够得上一个高度。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很多人以为他会以这种荣耀的方式离开.可他没有。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大家又以为悲壮是他谢幕的最好方式.他仍然拒绝。”当运动员.一辈子能在自己祖国参加一次奥运会该是多么幸运.我为什么不努力?”因为热爱乒乓球.因为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孔令辉选择坚持。  相似文献   

19.
2001年第11期杂志上预告孔令辉是2002年第一位“明星聊天室”的嘉宾之后,读者提问创下历史最多的记录,可见孔令辉人气之旺。为了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我们最大范围地保留了各类问题,但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对问题依然做了取舍,对此还望读者谅解。当我把这份长达15页的问卷摆在孔令辉面前时,他有点惊讶,笑言道:“从来没做过这么长的试卷。”在医务室的按摩床上,孔令辉手捧这沓问卷,一边趴着接受厉大夫的治疗,一边认真地口答问题——  相似文献   

20.
2月6日,男队大循环的第一天,孔令辉成了比赛场外品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以运动员兼教练的身份创下了出场指挥之最,先后8次坐在场外指导的位置上。一场比赛打完,经常会看到孔令辉跟场外看球的刘国梁一起交流。从场上走下来,从孔令辉嘴里只蹦出两个字:“累啊!”他忙得几乎没时间接受采访,连晚饭都是忙里偷闲一溜小跑奔向食堂。[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