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教学要注重人生感悟,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意在引发学生的人生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本就语教学要注重人生感悟的产生前提、实施方法及其作用作了论述,认为语教学应注重悟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人精神的重要内涵。从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并立志于报恩,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规、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语中,应该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素养的理念出发,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了首位,也就是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即人性。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学科的人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语课,既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风物的诗,也有赞颂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篇章;既有阐明事理的政论,又有说明科学真谛的佳作。它们从不同角度歌颂了真、善、美,揭露了假、恶、丑。这就要求语教师在语教学中,要充分借助语教材,抓住语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美的艺术,美的形象、美的胜境,对学生进行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行和语读写教改活动开展的渐趋深入,作教学在语大讨论后,更是备受注目。特别是近年来,中考作命题多元化、思辨化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人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热切呼唤。笔在所承担的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中,在“创新写作体系”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力图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构建一种“初中创新写作教学新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将创新写作教学的重心置于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形成完整人格的角度,重筑“人”“”合璧的作机制,构筑起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和创新能力,契合时代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5.
新颂布的《语课程标准》给语教学带来了“福音”——人性的复归。于漪老师认为:人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又有人说:“人精神集中的特点就是对人心理的滋养作用。”还有人认为:“人精神是人类明成果的思想内核,也是对人类的现状、将来的关注与责任。”人性在语教学上强调的则是在掌握了基本语知识、技巧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侧重于建立学科与社会、化、伦理的联系,侧重于学生个性和性格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李雯 《中小学电教》2000,(12):19-19
语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素质为主要任务。语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培养目标。在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教材,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倩 《现代教学》2003,(7):62-63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人的命运的现象,形成正确的命运观。使学生懂得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决定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学生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做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2003,(8):62-63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人的命运的现象,形成正确的命运观。使学生懂得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决定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学生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做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认真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观点,不仅是语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对社会适应顺利与否的重要标志。本介绍了把组织学生开展焦点访谈评说话动作为语学习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多种渠道与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作用,并且同时收到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功效。实践证明,这种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激话语教学,提高语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教育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传统的语教学十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本是应该继承并融人到我们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的。假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何谈语素养的真正形成?只有养成语学习的良好习惯,包括书写正确工整、会昕会说、白读白悟等,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素养。纵观目前语学习的现状,情况并不乐现。  相似文献   

11.
祝禧 《江苏教育》2006,(3B):6-7
化语倡导语教学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回到综合的生活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填平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鸿沟,让语教与学成为充满奇妙的感觉、想象、思考、领悟的过程.在丰富的化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卓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而语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是生命之声,是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内涵,语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质兼美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教学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适时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人生阶段。高中地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教育素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语教学新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相继颁行,人们充分认识到语学科是一门富有生命意蕴和美学情趣的人学科。其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通过语学习,汲取丰厚的精神养料,形成良好的人素养,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品位和生命质量。因此,以语段分析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法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而注重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已撼本上成为广大语教师的共识。我们最近几年积极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尝试。现结合有关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中学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素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本探索了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专学生处于人生现、价值观等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德育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做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语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依照人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质为目标,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语教育活动。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适性化、教学内容的全面化、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教学结构的开放化。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不仅体现了人学科的特点,而且明确了培养学生人精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能否认识和把握语的真正本质,并形成正确的语本质观,从而给语课以一个正确的定位,为语教学建立起一套正确的且操作性强的理论指导体系,关乎语教学顽症的存亡,关乎语教学行为的正误,关乎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关乎语教学生命的兴衰。这既是能否使语教学科学化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切实提高语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高职语文教育应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语教师应不断吸取当前学术界的新成果,树立语教育就是人教育的新观念,让人教育去填补科学化留下的盲区,为学生提供生存的智慧;同时转变语教育只是技能教育的观念,加强学教育,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多一点人生关怀,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