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少年轻狂时,每个人也都会从书中找到曾经熟悉的自己或者他人."这是出现在"新言情主义掌门人"的江南出版的<此间的少年>一书封底的点睛评价,江南以此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忆校园时光的载体,而沈含颖给这个寻找记忆的载体创造了一个家.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杨孚撰<临海水土记>一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与考证,认为杨孚既不可能出任临海太守,更没有编纂<临海水土记>.<临海水土记>的编著者是沈莹.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春天的南海阅兵,是中国海军的骄傲,这其中也有江南造船集团"江南"人的一份骄傲。当我踏进长兴岛上的江南造船集团采访时,明显地看到了"江南"人喜悦和期待的神情。正值最大规模的南海阅兵到来之际,四十余艘舰艇在南海待命。有舰艇来自江南造船集团,还有说更多的,比如舰艇编队,舰艇型号……互联网时代的海洋几乎没有秘密,很多舰艇的"写真"早已在网上疯传。就连造船厂的船坞、  相似文献   

4.
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密云的大部分地区被日寇占领.日寇在这里疯狂地制造"无人区",实行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片光(片光青苗)的"四光"政策,强迫老百姓迁入"人圈",实行"部落"化统治,妄图把老百姓与八路军分离开来.密云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密云人民纷纷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密云县西田各庄镇西康各庄村的邓瑞海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5.
<正>"杭州小伢儿,头上戴帽儿,坐的小凳儿,吃饭用筷儿,喝汤用瓢儿,吃好撒子儿。"吴语是我国第二大方言,其特征明显,存古性强、纷繁复杂、丰富多彩,浙江是吴语的主要分布区。历史上,随着宋都南迁于杭州,大量以汴梁为主的北方官话融于吴语,使杭州方言成为吴语中的"异类","杭音"成为江南化了的北方口音。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地面以水体为主,"水落则洼淀分明,水涨则互连成片"[1],水域间有苇田、台地、沟壕、村庄,沟淀相连,淀淀相通,网络密布,纵横交错,景观独特.白洋淀水域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包括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其中白洋淀本淀面积居诸淀之首,故总称[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淡水湖泊和缓洪、滞沥的大型平原洼淀,素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美誉,有"华北明珠"、"华北之肾"之称,是国家"5A"风景区,每年吸引着几十万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游人来此参观休闲娱乐,但白洋淀名称的由来许多人并不清楚.一、"掘鲤淀"白洋淀是河北平原北部古湖盆地的一部分,第四纪全新世期间,自然景观上主要表现为太行山冲积扇前缘以及今白洋淀区域以南的滹沱河和以北的永定河两大冲积扇之间的低洼湿地.进入人类历史以来,战国以前,河北平原人烟稀少,河无堤防,水无拘束,水域漫漶.战国燕赵以南易水为界,燕南长城即沿河修筑,也即缘白洋淀-文安洼—子牙河修筑的长城堤遗址[2].据《周礼》载,"其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即涞、易二水的下游有蓄水湖泊,"易水又东,埿水(渥水)注之,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谓之大埿淀、小埿淀(即大渥淀、小渥淀),其水南流注易水,渭之埿洞口(即渥同口),水侧有浑望城(即浑渥城,今安新县),易水径其南东合滱水……自下滱易互受通称矣……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扼要地阐述了类目复分加"0"规则,并时当前出现的加"00"现象进行了简析,提出了避免加双"0"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 在我们国家,有一种职业被多数年轻人忽视了.而这一种职业,或许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也将是人才奇缺.这就是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一般用于大型国际会议时各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同传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目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传.联合国开会时都有大量同声翻译在幕后工作,也就是说,同传译员一般都不在幕前,而是"躲"在幕后工作.它要求译出语和译入语几乎同步进行,当发言人的话语传到与会者耳中时,已经是与会者各自熟悉的语言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上的高度 "喜迎十八大"的宣传报道,与其他主题宣传不同,其要求更高、分量更重,因此,内容策划、报道形式应出新出彩、不同凡响. 如何出新出彩、不同凡响?2012年初,《江南都市报》在总结2011年度工作、部署2012年度工作时,就将"走转改"与"喜迎十八大"的主题宣传进行组合,列入计划开始谋划,总体要求是要有高度.《江南都市报》集思广益之后,形成一个初步方案,借中国都市报研究会的平台和自身影响力,借鉴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宣传的模式,与湖南、湖北两省都市报合作,策划"赣湘鄂老区行".  相似文献   

10.
临海词调     
临海词调起源有多说.据近代著名学者、邑人项士元(1989-1959)所著<临海文化史>记载:"词调发端于南宋乐师张鎡所创的海盐腔,元初杂剧家杨梓加以整理发展,明中叶海盐腔盛行于嘉、温、台一带,明末演变成词调."又一说,词调是由昆曲演变而来.甚至还有词调起源于唐代之说,词调究竟起源于何时,有待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